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今天的学校生活,不是天经地义的

今天的学校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吗?

不是的!

人类的教育一开始就是今天这样的面貌吗?

不是的!

学校的形态就永远固定在今天这个样子吗?

答案无疑也是否定的。

人类本来是没有学校的

人类不是一开始就有学校的。学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学校,从古至今,再到未来,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是前学校阶段(pre-school period)——原始部落耳提面命的教育就属于这个阶段。

二是学校阶段(school period)——5500年前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屋”,5500年前古埃及的宫廷学校,我国父系氏族末期的“成均”和“庠”,都是学校阶段的代表。

三是现代学校阶段(modern school period)——随着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的现代学校,按照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构建,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上课时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四是后学校阶段(post-school period)——这就是未来的新型学校,严格意义上说也可以不称为学校,而是本书将要详细讨论的学习中心。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学校的演变过程。

大家知道,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两个没有”——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原始社会的教育过程,完全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内容最初就是渔猎和农耕等劳动技术的传授,正如传说中的“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一样,那时虽然有教育活动,但是没有学校这种形态。

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教育逐渐分化出来,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关于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教育史教材中采用苏联教育史学家米丁斯基的说法,认为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的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稽的最古老的学校。

但最新的研究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古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发现的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屋”存在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应该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遗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之一。有人根据传说认为,父系氏族末期的“成均”和“庠”是我国学校的萌芽。

“成均”是乐师日常演奏唱歌的地方,贵族子弟都要在这里学习音乐。

“庠”是储存公共粮食的地方,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氏族中的老者可以不必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而是转为看管粮食或者饲养家畜,所以“庠”也是养老之所。

老年人有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养老的同时还可以承担传授经验的任务,所以“庠”也就成了教育场所。

但是,“成均”和“庠”还不能称为正式的学校,只能说它们是学校的雏形。“成均”和“庠”的出现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分离,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教学需要在专门的场所进行,学校随之出现。

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我国的第一个奴隶社会夏代的学校叫“序”和“校”。

“序”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校”是设在地方的学校,即乡学。

最初的“序”和“校”的教育内容与军事目的相关。

“序者,射也。”作为教射箭的地方,“序”是奴隶主贵族子弟习射的场所。

“校者,教也。”作为进行军事训练的场所,“校”是习武之地。

到了商代,学校的形式有所发展,出现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有了大学、小学的区别,教育内容也逐渐丰富,具备了“六艺”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