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信息管理系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按照信息系统硬件在空间上的拓扑结构,其物理结构一般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两大类。集中式结构是指物理资源在空间上集中配置。早期的单机系统是最典型的集中式结构,它将软件、数据与主要外部设备集中在一套计算机系统之中。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通过终端共享资源的多用户系统,也属于集中式结构。集中式结构的优点是资源集中,便于管理,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是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以及系统的日趋复杂,集中式结构的维护与管理越来越困难,也不利于用户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资源过于集中会造成系统的脆弱性,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目前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一般很少使用集中式结构。

随着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分布式结构的信息系统开始产生。分布式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实现不同地点的资源共享。各地的计算机系统既可以在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工作,也可以脱离网络环境利用本地资源独立运作。由于分布式结构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即企业组织结构朝着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分布式结构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来配置资源,提高信息系统对用户需求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系统扩展方便,安全性好,某个结点所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停止运作。然而由于资源分散,且又分属于各个子系统,系统管理的标准不易统一,协调困难,不利于对整个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分布式结构又可分为一般分布式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一般分布式系统中的服务器只提供软件与数据的文件服务,各计算机系统根据规定的权限存取服务器上的数据文件与程序文件。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网络上的计算机分为客户机与服务器两大类。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网络结点上的其他计算机系统则称为客户机。用户通过客户机向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向用户提供经过加工的信息。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涉及计算机技术基础与运行环境: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一)计算机硬件技术

1.计算机硬件的概念

计算机硬件(Computer Hard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从外观上来看,微机由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内主要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等。

2.硬件组成

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个逻辑部件组成。如图2-2所示。

图2-2 计算机硬件关系图

(1)运算器。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等组成。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基本功能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或、非、异或等逻辑操作,以及移位、求补等操作。计算机运行时,运算器的操作和操作种类由控制器决定。运算器处理的数据来自存储器,处理后的结果数据通常送回存储器,或暂时寄存在运算器中。与Control Unit共同组成了CPU的核心部分。

(2)控制器。控制器(Control Unit),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地工作,保证计算机按照预先规定的目标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及处理。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每条指令规定的是什么操作以及所需数据的存放位置等,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向计算机其他部件发出控制信号,统一指挥整个计算机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动执行程序的过程,而程序中的每条指令都是由控制器来分析执行的,它是计算机实现“程序控制”的主要设备。

通常把控制器与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工业生产中总是采用最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来制造中央处理器,即CPU芯片。它是计算机的核心设备。它的性能,主要是工作速度和计算精度,对机器的整体性能有全面的影响。

硬件系统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它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等组成,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芯片,又称微处理器芯片。

(3)存储器。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计算机中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它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有了存储器,计算机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按用途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也有分为外部存储器和内部存储器的分类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内存指主板上的存储部件,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和程序,但仅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关闭电源或断电,数据会丢失。

(4)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输入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都属于输入设备。输入设备(InputDevice)是人或外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装置,用于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能够接收各种各样的数据,既可以是数值型的数据,也可以是各种非数值型的数据,如图形、图像、声音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

(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是计算机的终端设备,用于接收计算机数据的输出显示、打印、声音、控制外围设备操作等。也是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如图2-3所示。

图2-3 硬件系统构成图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2.软件的含义

①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②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③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3.软件的特点

①计算机软件与一般作品的目的不同。计算机软件多用于某种特定目的,如控制一定生产过程,使计算机完成某些工作;而文学作品则是为了阅读欣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②要求法律保护的侧重点不同。著作权法一般只保护作品的形式,不保护作品的内容。而计算机软件则要求保护其内容。

③计算机软件语言与作品语言不同。计算机软件语言是一种符号化、形式化的语言,其表现力十分有限;文字作品则是人类的自然语言,其表现力十分丰富。

④计算机软件可援引多种法律保护,文字作品则只能援引著作权法。

软件系统工作图见图2-4。

图2-4 软件系统工作图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按广义定义。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2)按连接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资质的计算机集合,确切地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3)按需求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由大量独立的、但相互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计算机任务。这些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2.计算机网络的划分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在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下面简要介绍这几种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局域网。很明显,所谓局域网,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一般来说,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目前局域网最快的速率要算现今的10G以太网了。IEEE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以及最新的无线局域网(WLAN)。这些都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网。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由于光纤连接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互连成为可能。城域网多采用ATM技术做骨干网。A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高速网络传输方法。ATM包括一个接口和一个协议,该协议能够在一个常规的传输信道上,在比特率不变及变化的通信量之间进行切换。ATM也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与ATM协议标准一致的介质。ATM提供一个可伸缩的主干基础设施,以便能够适应不同规模、速度以及寻址技术的网络。ATM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在政府城域网中应用,如邮政、银行、医院等。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将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因为距离较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出口带宽有限,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45Mbps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上面讲了网络的几种分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遇到最多的还要算是局域网,因为它可大可小,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实现起来都比较容易,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下面我们对局域网及局域网中的接入设备作进一步的介绍。

随着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和移动终端等便携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发展,无线网也逐渐发展起来,人们经常要在路途中接听电话、发送传真和电子邮件阅读网上信息以及登录到远程机器等。然而在汽车或飞机上是不可能通过有线介质与单位的网络相连接的,这时候人们可能会对无线网感兴趣了。虽然无线网与移动通信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当便携式计算机通过PCMCIA卡接入电话插口,它就变成有线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有些通过无线网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的位置可能又是固定不变的,如在不便于通过有线电缆连接的大楼之间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将两栋大楼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无线网特别是无线局域网有很多优点,如易于安装和使用。但无线局域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它的数据传输率一般比较低,远低于有线局域网;误码率比较高,而且站点之间相互干扰比较厉害。用户无线网的实现有不同的方法。国外的某些大学在它们的校园内安装许多天线,允许学生们坐在树底下查看图书馆的资料。这种情况是通过两个计算机之间直接通过无线局域网以数字方式进行通信实现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利用传统的模拟调制解调器通过蜂窝电话系统进行通信。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已能提供蜂窝式数字信息分组数据(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CDPD)的业务,因而可以通过CDPD系统直接建立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无线网络的研究是由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的。无线网的特点是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计算机网络,而这一特性使其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基于无线网络的产品,如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PCS)电话、无线数据终端、便携式可视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无线网络的发展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低功率的无绳电话系统、模拟蜂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移动卫星系统、无线LAN和无线WAN等。

(四)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技术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即数据库技术是研究、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的一门软件科学,主要包括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

2.相关概念

(1)数据模型的概念及要素。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在数据库中的抽象,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模型通常包括3个要素:

①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的结构和数据间的联系。

②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在数据库中能够进行的查询、修改、删除现有数据或增加新数据的各种数据访问方式,并且包括数据访问相关的规则。

③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完整性约束由一组完整性规则组成。

数据库理论领域中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3种。

①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层次模型使用树形结构来表示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②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网状模型使用网状结构表示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③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关系模型是一种理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在关系模型中,数据存放在一种称为二维表的逻辑单元中,整个数据库又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二维表组成的。

(2)数据(Data)。数据是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可存储并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和声音等。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目的之一是从大量的、原始的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目的之二是为了借助计算机技术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复杂的、大量的数据,以便人们能够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它的职能是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获取和管理数据,接受和完成用户提出的各种数据访问请求。能够支持关系型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RDBMS)。

RDBMS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数据定义功能:RDBMS提供了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利用DDL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定义。例如,对数据库、表、字段和索引进行定义,创建和修改。

②数据操纵功能:RDBMS提供了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利用DML可以实如今数据库中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等基本操作。

③数据查询功能:RDBMS提供了数据查询语言(Data Query Language,DQL),利用DQL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数据查询操作。

④数据控制功能:RDBMS提供了数据控制语言(Data Control Language,DCL),利用DCL可以完成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包括并发控制(即处理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某些数据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安全性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执行,数据库的内部维护(例如索引的自动维护)等。RDBMS的上述许多功能都可以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来实现。SQL是关系数据库中的一种标准语言,在不同的RDBMS产品中,SQL中的基本语法是相同的。此外,DDL、DML、DQL和DCL也都属于SQL。

3.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1)针对关系数据库技术现有的局限性,理论界如今主要有三种观点:

①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流。部分学者认为:现有的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描述现实世界的实体,而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由于吸收了已经成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使得它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更适合描述现实世界。甚至有人预言,数据库的未来将是面向对象的时代。

②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技术。关系数据库几乎是当前数据库系统的标准,关系语言与常规语言一起几乎可完成任意的数据库操作,但其简洁的建模能力、有限的数据类型、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的制约等却成为关系型数据库发挥作用的瓶颈。面向对象方法起源于程序设计语言,它本身就是以现实世界的实体对象为基本元素来描述复杂的客观世界,但功能不如数据库灵活。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将面向对象的建模能力和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而进行研究是数据库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③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点是能够表示复杂的数据模型,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模式和形式化理论,因此缺少严格的数据逻辑基础。而演绎数据库虽有坚强的数学逻辑基础,但只能处理平面数据类型。因此,部分学者将两者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库技术——演绎面向对象数据库,并指出这一技术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流。

(2)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非结构化数据库是部分研究者针对关系数据库模型过于简单,不便表达复杂的嵌套需要以及支持数据类型有限等局限,从数据模型入手而提出的全面基于因特网应用的新型数据库理论。其支持重复字段、子字段以及变长字段,并实现了对变长数据和重复字段进行处理和数据项的变长存储管理,在处理连续信息(包括全文信息)和非结构信息(重复数据和变长数据)中有着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研究者认为此种数据库技术并不会完全取代如今流行的关系数据库,而是它们的有益补充。

(3)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又一趋势。

有学者指出:数据库与学科技术的结合将会建立一系列新数据库,如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知识库、多媒体数据库等,这将是数据库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许多研究者都将多媒体数据库作为研究的重点,并认为多媒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引入多媒体数据库将是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热点和难点。

未来数据库技术及市场发展的两大方向是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部分学者在对各个数据库厂商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据库技术及市场在向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两个方向不断发展的观点。他们指出:从上一年开始,许多行业如电信、金融、税务等逐步认识到数据仓库技术对于企业宏观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纷纷建立起数据仓库系统。在中国提供大型数据仓库解决方案的厂商主要有Oracle、IBM、Sybase、CA及Informix等厂商,已经建设成功并已收回投资的项目主要有招商银行系统和国信证券系统等。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数据仓库的研究正在继续深入。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将数据库技术及市场发展的视角瞄准电子商务领域,他们认为:如今的信息系统逐渐要求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建立应用框架,因此势必要求数据库应用更加广泛地接触客户,而Internet给了我们一个非常便捷的连接途径,通过Internet我们可以实现所谓的One One Marketing和One One Business,进而实现E business。因此,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另一方向。

(4)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

许多研究者从实践的角度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适合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如工程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科学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地理数据库等。这类数据库在原理上也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它们却与一定的应用相结合,从而加强了系统对有关应用的支撑能力,尤其表现在如数据模型、语言、查询方面。部分研究者认为,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和数据库技术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将会更多地朝着专门应用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