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艾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艾灸常用的三种方法

目前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炷灸、艾条灸、艾熏灸三种方法,每种艾灸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具体使用哪种艾灸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艾炷灸

艾炷灸是点燃艾炷,把艾炷直接或间接放置在穴位或患病处进行施灸的方法。分为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

直接灸

直接灸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瘢痕灸】施灸前在穴位皮肤处涂抹一层凡士林,以粘牢艾炷。粘牢后,点燃艾炷,当艾炷燃尽时除去艾灰,更换新的艾炷。在灸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到施灸部位灼热疼痛,施灸者可轻轻拍打穴位周围的皮肤,以减轻疼痛。灸完所需壮数后,用灸疮膏药或剪一片大小合适的胶布贴在施灸部位上,化脓后,每日换1次膏药或胶布。脓水多时可每日2次。疮面宜用盐水棉球擦净,以防感染。约经1~2周,脓水渐少,最后结痂,脱落后留有瘢痕。此法常用于辅助治疗顽固性疾病,如哮喘、肺结核、慢性肠胃病等。

【无瘢痕灸】施灸前,在穴位皮肤上先涂上一层凡士林,然后把艾炷放置在穴位上,使艾炷粘附在皮肤上。粘牢后,从上端点燃艾炷,当艾炷燃至接近皮肤,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用镊子夹去艾炷,换取新的艾炷重新施灸。施灸结束时,在施灸部位皮肤可出现一块较艾炷略大的红晕,隔1~2小时后可能会出现水疱。若起水疱,不必挑破,可在2~3日内结痂脱落,不留瘢痕。此法适用于辅助治疗哮喘、眩晕、急慢性腹泻等。

间接灸

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皮肤之间垫一样物品进行施灸的方法。通常用大蒜、姜片、大葱等作为垫隔物,这样做既可加强通经活络的作用,又可防止艾火灼伤皮肤。

间接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下面主要介绍前两种方法。

【隔姜灸】选取新鲜的生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3厘米的姜片。姜片的大小可根据所灸部位的大小而定。在姜片上用针扎孔数个。施灸时,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上,把艾炷置于姜片之上,点燃艾炷。当患者感觉灼烧疼痛时,可提起姜片离开皮肤一会儿,以缓解疼痛,或换取新的艾炷。每次可施灸5~10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此法适用于辅助治疗腹痛、遗精、不孕等症。

【隔蒜灸】隔蒜灸是用蒜片或蒜泥作隔垫物的一种方法。取新鲜大蒜,切成厚0.1~0.3厘米的薄片,在其上扎数个小孔。或把蒜捣成蒜泥,做成厚0.2~0.4厘米的圆饼。施灸时,把蒜片或蒜泥置于穴位皮肤上,艾炷置于其上。点燃艾炷。施灸过程中可更换蒜片,不必更换蒜泥。每穴每次可灸足7壮,以皮肤泛红为度。此法适用于辅助治疗疮、疖、皮肤红肿、胃溃疡、肺结核等症。

艾条灸

艾条灸是点燃艾条的一端,然后把其置于穴位或患病部位施灸的一种方法。艾条灸又分为实按灸和悬起灸。

最常用的是悬起灸,悬起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

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皮肤,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约3厘米的距离,使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而无疼痛感,每穴灸10~15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若给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施灸时,施灸者要注意患者穴位皮肤的温热程度,防止灼伤。

回旋灸

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与施灸处皮肤保持约3厘米的距离,左右往返移动或者旋转施灸,一般灸10~15分钟。这种灸法的特点是除对局部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全身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雀啄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像鸟雀啄米似的一上一下移动,火头与皮肤应保持2~3厘米的距离。一般每穴灸5~15分钟,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穴位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施灸过程中要防止艾灰掉落,以免烫伤皮肤。

艾熏灸

艾熏灸包括烟熏灸、蒸汽灸和温灸器灸三种方法。

烟熏灸

把艾绒放在容器内燃烧,用艾烟熏灸穴位皮肤或患病处的一种方法。用于辅助治疗风寒湿痹等症。

蒸汽灸

把艾叶或艾绒煮沸,用蒸汽来熏穴位或患处的一种方法,用于辅助治疗风寒湿痹等症。

温灸器灸

温灸器一般有温灸筒和温灸盒等,把艾绒或艾条置于器具中,放置在穴位上施灸。这种方法热力均衡,给患者以舒适的温热刺激,有利于气血运行。适用于风寒湿痹、胃痛腹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