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心理:互利互惠,一举两得
生活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大家一起排队坐公交车,如果都争相上车,谁也不让谁,最终结果只能是所有人都堵在车门口;而如果每个人都遵守前后秩序,一个个排队上车,那么,不仅所有人都能坐上车,还为大家节省了时间。同样,在人与人的沟通中,也是如此,尤其在涉及利益的时候,一些人始终不肯让步,甚至与朋友争论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最终,他“获胜”了。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还是失败了,因为从社交的角度看,那种置朋友利益于不顾的所谓“胜利者”,最终将不会获得任何人的信任与好感,将成为社交场中的“弃儿”。所以,胜利与失败并不是沟通最好的结果,最好的结果是双赢,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生活中,我们常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人也素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好传统。人际关系,也正是在这种你来我往中增进的。而实际上,这样的心理是有依据的,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心理”。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互惠心理,引导对方达到双赢的沟通结果,这样,就能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小崔研究生毕业后,就被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企业录用。因为能力突出,学历较高,很快,小崔就当上了外贸部主管,这在这家公司可谓是平步青云。
刚上任不到几天,小崔就发现自己碰上一位对她偏见颇深的下属。这位下属是一位将近四十岁的女人,工作能力还可以,也很勤快,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在公司待了四年,仍未获得一官半职,因此对年轻有为、初来乍到的小崔存在偏见。
心存偏见倒没什么,关键是,这位下属总是无事生非、找小崔的茬儿,还常常撒播谣言败坏小崔的名誉。小崔虽然升职升得快,但并不是那种会耍心机的女孩子,因此只好一躲再躲,希望更高一级的科长能看出个中端倪,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一气之下,小崔就递了辞呈,经理先生没有竭力挽留小崔,只是告诉她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逃避不是办法,双赢可以解决问题。
后来,小崔收回了自己的辞呈。一次,在一个项目中,小崔希望这个下属能和自己合作,可很明显,对方不怎么愿意,于是,小崔主动示好:“张姐,我们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着想,我知道您的能力强却没有得到重用,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着找出原因呢?”这位员工很聪明,明白了小崔要给她升职,很快就对小崔改变了态度。
小崔在经经理点拨后,开始改变一味忍让的态度,而是引导那位下属向着彼此都能接受的双赢方向思考,用给下属升职为自己赢来了与下属之间的好关系,可谓是聪明之举。
的确,社会总是会有竞争,人与人之间也总会有利益的不平衡,关键在于我们抱什么样的态度。只要抱着“我好,你好”的双赢态度,按照这个原则去与人沟通,就会获得最理想的结果。
那么,在沟通中,我们该怎样运用互惠心理呢?
1.找出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这个利益点,就是双方交流的中心,也是能成功打动对方的前提。当然,这需要你作出让步,才能达成共识,一味地坚持,只会争个面红耳赤。其次,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记住,这次的“妥协”和“退让”只是为赢得信任和下一次的合作作彩排而已。
2.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一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说道:“当我不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是去帮助别人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时,我在经济上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功,而在生活中也会有更多的乐趣。”的确,无论是从事推销工作还是参加社交活动,这是强化心理感受、获得心理认同感的重要方面。
3.学会逻辑演绎,让对方接受“利益点”的变化
人是趋利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基本上是一种利益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不仅可以指物质上的,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如赞美、声望等,有时候,这更能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补偿。
因此,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必须学会运用心理技巧来引导对方的想法,以利益为核心,经过层层推进,让对方考虑到利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