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引导,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刻意地隐藏自己的内心,有时候不一定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因此,那些真正口才好的人,总是懂得适时地“暴露”自己,让对方看出他的心理。当然,这里的“暴露”并不指直截了当地说出我们的答案,而是要让对方根据他们“口中所说”,达到我们“心中所想”,也就是采取逐步引导的方法,丝丝入扣,让对方帮我们说出答案。
一般来说,你可以通过用以下方式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心理:
1.语言委婉暗示法
周女士是某单位的学术骨干,也是不少年轻人的前辈。最近,她又收了几个“徒弟”。这天晚饭后,这几个年轻人因为有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敲开了周女士家的门。周女士也是个乐于看到年轻人进步的人,对于他们的问题,她很详细地进行讲解。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也到午夜了,孩子和丈夫都已经睡着了。而明天,她还有更重要的工作。于是,她赶紧接过其中某个年轻人的话题说:“你们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上海参加一个研讨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块聊聊。”几位年轻人一听,知道自己打扰周女士太久了,就赶紧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周老师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周女士连忙说没关系。
故事中的周女士的暗示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周女士若直接告诉他们自己要休息了,虽可以达到辞客的目的,却显得是在“逐客”,这些年轻人也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她隐晦地表达出来,不仅顾及了自己的身份,也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可谓一举两得。
这里,周女士使用的就是语言暗示法,这种方法一般可用于批评、拒绝、提意见等沟通场景中,此时如果直言,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也就是说,生活中的人们,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认为直接表达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或面子,那么,你不妨换个方法,曲线救国、委婉暗示,给彼此一个台阶,对方会因此感激你的贴心。
2.做选择题法
学生时代,相信我们都做过选择题,顾名思义,就是你的答案必须是题目中的某个选项。其实,这一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语言沟通中。这是一种误导策略,只要你善于运用,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聪明的发问者总是预先埋下伏笔,让对方不知不觉中失误,陷入语言的陷阱。
在某酒店里,来了一对尊贵的夫妇。酒店服务员想为客人推荐酒店的特色菜,于是,她这样问这位客人:“您要不来点我们这儿的清蒸鲍鱼?”但似乎她的问话效果并不明显。于是,酒店经理亲自上去为客人点菜,准备推荐酒店的海鲜。她这样问客人:“您今天是要一份海鲜还是两份?”客人的回答是两份。就这样,服务员们也掌握了经理的问话方式,于是,酒店的海鲜成了最畅销的菜。
面对酒店经理的这种问话方式,大多数顾客都会择一而答。可见,“误导策略”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促销手段。同样,误导式的问话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有位朋友在你家作客,你不知道他是否要留下来吃饭,想明白地问一声又怕为难朋友,此时不妨问:“今天想吃什么?是中菜还是西餐?”
当然,我们在用这种策略发问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掉进我们设置的“语言陷阱中”。你需要看人提问,要注意对方的年龄和身份以及文化修养与性格特征,有人为人热情爽快,有人性格内向,有的马马虎虎,有的谨慎小心。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气质必然相异,如果没有考虑这些条件而随便发问,便可能有意外的状况发生。
可见,巧用引导式的心理技巧,在心理沟通中,能更好地传递你想要表达的信息,使对方立即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此同时,沟通的效果就产生了——对方会以“礼”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