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门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6 古玩圈子里的规矩和警示

在过去的各行各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行业权益和平衡个人之间的权益,基本上都立有行业规矩。新中国建立之后,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大集体,各个行业同归集体或国家所有,行业规矩和“潜规则”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人们整天强调的是集体利益、如何改造思想和如何长期地进行阶级斗争,尤其这种极端的阶级改造和“投机倒把罪”的设立,可以说彻底摧毁了中国传统行业存在的根基。古玩行业也不例外,公私合营之后,全国各个地区统一由文物商店进行唯一的古玩经营,但这种经营绝大部分只对特权阶层和外国人开放,普通老百姓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哪有心思收藏古玩?“破四旧”运动席卷全国,各种只要沾上“老旧”的东西,要么查抄,要么焚毁,要么砸烂和破坏,谁家里也不敢摆放老物件,更别说公开谈论收藏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发展各行各业,虽然看似热热闹闹,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各个行业的诚信发生严重危机,各个行业规矩更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和人性的泯灭。

过去无论是经营古玩生意的还是收藏古玩的,只要进入古玩行业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内的规矩和习惯,否则就无法真正入行。现在不同,只要谁愿意,即便手里全是假货,去哪里开店、摆摊、展览、设馆等也都不受限制,什么行业规矩和诚信统统都靠边站,剩下的多是行业潜规则。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古玩行的老规矩和诚信体系在经历了二三十年野蛮生长之后,慢慢地在恢复。

行有行规,道有道行,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体现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作为一个有修养的藏家,不开门的藏品打死都不能公开拿出来展示给众人,只有在自己或要好的圈子里的高手、再或私下请教行业内公认高手鉴定清楚,确真无误的情况下,才会公开展示。这是收藏人起码的藏性之一。没有搞清楚就公开展示或捐献,还要强迫社会必须认可,行家或媒体质疑还要伙同其同道围攻谩骂,甚至不惜打官司恐吓质疑者,这些都不是一个正常收藏人该有的行为。收藏自玩自娱不放在社会层面,纯粹是个人爱好行为,别人也不会说三道四。但要把这种自玩自娱的私人行为扩大到社会层面,就不是私人行为了,说严重点已经属于社会行为,既然是社会行为,就必须考虑这种行为带来的负面性,也必须接受社会评判和质疑。否则最好别拿出来展示给社会,社会上人外有人,总会有懂的人,总会有判断标准,哪能就你是大爷?就你说了算?无知无畏和狂妄自大是收藏人的死敌,耍流氓更是收藏圈和社会人人诛之的行为。

就一个资深古玩行商家而言,信誉的保证必然是卖老货。古玩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兴许你卖一两件假货或参与一两次做局,就会在圈子里臭名远扬。明着也许谁都不说,暗地里却都警惕着。所以说,做人难,开店更难。能不能开成信誉老店,就看各自修行了。当然,往往古玩店商多有自己的门道,比如摆在明面上的是给不懂古玩的爱好者看的,摆在暗处的是给行家看的,摆在保险柜里的是给真正眼力买家看的。买家有没有机会上手真货?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决于心性和眼力。眼力好而道性不好也都隔着层,不一定拿出来让你上手。在圈里,有些宝贝不一定想出手才让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

古玩行业,自古是少数人玩的一个行业。但一直以来,海外对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也导致国内收藏热不断升温。在经济利益的促使、媒体大量渲染和拍卖公司拍出天价艺术品的刺激下,各地古玩市场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也导致这个行业懂不懂的人都疯狂地参与进来,可谓鱼目混杂,过去的行业规则已经被废弃,转而流行起不择手段的忽悠和买卖。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这个行业带来致命的后果。尽管问题严重,但一些务实的店家、行家和藏家,还是秉承古玩行规则,对古玩界突出的问题以及伪奸之人进行揭露和纠正,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这个行业的起码尊严。

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都能体现真正的平等。过去乾隆皇帝别的不怕,却怕古玩行家三分。说明真正的古玩收藏家和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是有眼力和道行的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习惯,也是历代收藏家和古玩商们总结经验后形成的。为此,笔者在这里搜集和整理了一些关于古玩行里的规矩和认识,以供读者参考。

古玩经营的祖师爷是范蠡,他最早提出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古玩收藏家的祖师爷是老子,老子在周朝曾经做过“守藏之史”,《道德经》提示人们,行之有道,处之有德。“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藏古不富,识古不穷”多作“识古不穷,贪古不富”,是说一个人只会收藏好的古董,而不发挥古董应有的作用,那么他不是真正富有的人。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辨别古董的价值的人,他才是富有的。这说明收藏学问很大,不懂学问,最好别干这行,干则“玩物丧志”,追悔莫及。

文物古玩是民族的文化血脉,所以传统七十二行,古玩行为大。因这行讲求的是眼力和学问,权力、势力和金钱等统统甘拜下风,这行真正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吃亏是“交学费”,占便宜是“捡漏”,反悔找后账是“耍流氓”(诈骗除外),不懂规矩是“棒槌”。

古玩领域有行内、行外、贩子和仿造四态。行内是指那些有眼力、明白古玩行规矩的人;行外又称外行,是指那些没眼力、没道行和胡乱收藏的人;贩子涵盖很广泛,如店家、摊贩、行家或经纪人,有正道和邪道之分,主要是指贩卖古玩的群体;仿造是古玩业历来如影随形的业态,也是古玩业富有挑战性的拦路虎。主要有极仿、高仿、中仿、低仿、地摊货和垃圾货之分。从事这一行当,必然要吃透“四态”,否则真没法玩。

过去古玩行讲究师傅“传帮带”,也就是帮师傅打杂3年、跟师傅学3年、师傅再带其3年,真正拥有本事了才出来混江湖。而现在,有些人看两本参考书就出来混江湖,所以傻子太多,导致古玩仿造业如日中天,遍地皆是假古董,浩浩荡荡皆是“国宝帮”。有人说古玩业“水清则无鱼”,但水太混则鱼死。作为从业者,维护古玩业整体环境和生态平衡还是非常有必要。

涉入古玩领域,求真是基础,求精是追求,求珍是智慧,求术是升华。没有切实下过功夫还得了“珍玩”的心病,这不是在玩古,其实是在玩弄自己的人生。世所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珍玩自有去归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捡漏。往往太容易得到的,不是灾难便是祸患。

低调务实历来是收藏人的生存法则。何为收藏,就是凭眼力、实力和机遇收购进来,藏起来慢慢地欣赏和琢磨它的学问,享受古物的历史沉淀和流传经历,然后在有生或去生寻找一个合适的归宿之所。那些谋物贪财和暴殄天物的行为,都是非收藏人所为。可谓: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孔子《论语·卫灵公》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必不能在一起谋划。收藏之道首要是求真,真不存,一切则荒废。求真与求假、藏真与藏假,实乃水火不容。求真藏真者是正道,求假藏假者是邪道,求藏事小,道则事大。正道与邪道之分,正好反映了一个藏人的为事之道。

过去古玩行不公开打假,那是因为过去古玩业有行业规则,出了问题行业圈子或行业协会必然进行处理,轻则当事人自行了断,重则行业圈子或行业协会清理门户。如1930年,北京老古玩商刘东轩因将一块真黄田石看成假的,丢不起面子而活活气死;1936年,72岁的老古玩商人沈古甫,因眼力不济花10万元买了几件假乾隆官窑瓷,门店信誉受损,最后导致破产;民国收藏家赵汝珍编写的《古玩指南》一书虽然热销不断,但由于出任日本人扶持的伪政府冀东银行监事,在当时乃至后世一直被轻视。

收藏家、行家和正道古玩店家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也不与来路不明和盗挖墓葬的铲子做任何交易。玩收藏讲求“安心”二字,心不安则玩得不开心。说不定哪天警察顺藤摸瓜找来,不仅损财损物,搞不好还会进警察局。

传统古玩交易不单纯是价格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眼力的较量。无论是买亏了还是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因为古玩交易凭的就是眼力和实力,外行不懂也不敢买,敢买必须要懂。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退货或找后账”之风一长,势必影响其在业内的声誉。

过去发现店家拿出来的藏品有问题,懂行的藏家只需要把器物的口朝下轻轻地放在柜台上,以示店家看着办。懂规矩的店家,只要听买家讲出子丑寅卯来,店家就必须请客挂红(封口费),否则传出去名声不好听,大大影响店铺的生意,严重的会导致关门歇业。现在古玩行早已没了规矩,更没了廉耻,都是知假卖假,骗的都是不懂装懂的有钱人或者故弄风雅的官家。

货主持有古玩欲卖出时必须先开价。卖家不开价,买家绝不会给价。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另外,卖家开价太高,买家有权还价。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分歧没有成交,卖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买家时,第一买家一般也不会购买了。

内行的商家和藏家对容易损坏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行家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

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作为货主,切记黑心要天价,良心是生存之本,人在做,天在看。

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

古玩商之间在购买古玩时也许存在竞争,在售卖古玩时却不存在竞争。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独特性,购进的渠道和价格也不一样,其可比性就小多了。比如同一件器物,一二手进价和三四手进价会相差数倍。对于买家而言,没有贵不贵,只有喜欢不喜欢。

买家只能询问古玩的卖价,不能打听其买入价格,卖方只能报卖价,绝不会泄露自己的进货价格。那些报出自己进货价或提供底账本的卖家,买家千万不要相信。根据其市场价值,只出自己能承受的价格,能不能买下来看缘分或卖家当时缺不缺钱。卖家若急需钱购买别的藏品,有时候赔钱也得卖。古玩买卖说白了也是察言观色的心理战场。

古玩商之间有时会合伙买货,人称“拼份子”。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才会合作。买后约定销售价格、利润分配比例,并委托一方负责销售。

古玩行业里出货免不了中间人的介绍,只要成交,出货一方给介绍人必须支付总成交额10%至15%的中介费。一般情况下,一些没有诚信是中介人在卖方与买方两头都拿中介费。但中介方拿买方中介费的同时,必须保证藏品的真伪。否则,将有与卖家串通之嫌疑。

古玩商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准确评估价格,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例外,现在许多藏家也开店,图的是有个与人交流的场所,多半报着以藏养藏的目的。对这类店家而言,只要脾气对路,可以说无话不谈。

当有买家将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与卖方商谈时,其他对此商品也有兴趣的买家不能在旁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能参与竞买,应保持适当距离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处之后,方可上手与卖方再商谈。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一旦遭遇到吃药买错,当时或者近一两天退货的,买家必须在退还原物无损的情况下,另外扣除30%以上精神补偿费(也可称作交学费)。当然有的奸商死也不退货,你也没有办法。买家眼力不济,自然要付出代价,否则不会长记性。但这种黑店,路会越走越窄,说不定哪天就关门歇业了。

在古玩行,谁都有眼力不济的时候,打眼是常有的事。真正打过眼的藏家、行家和店家是不会轻易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之间调侃。作为行家或店家,圈子里是不会轻易“杀熟”的,因为这种手段无异于自杀。即便是朋友间转让或馈赠,必须是大开门的,因为一旦被懂行的人发现,就会败坏声誉。

作为店家,绝不能轻易“支锅(组织盗墓)”,当你参与“支锅”的那天起,就要做好随时被法办的准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利益之人是最靠不住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现代古玩交易最活跃的是拍卖,一般国外大拍场有信誉保障和相应的法律维护,如果买了赝品可以起诉索赔,只要证据确凿,就可以得到赔偿,挽回损失。而国内则完全不同,法律规定不保真,行业规则是空话。参与举牌之前,必须请懂行的人看明白再下手。

如果莫名其妙接到推销古玩的电话或信息,千万别看直接删除,再来就痛骂。因为拥有真正好藏品的商贩从来不会干这种傻事,只有奸商骗子和三无黑拍公司才全面撒钩,等鱼自咬。你想想,天底下哪有好事自动送上门的?除了你父母,再无别人。

网络时代的文物艺术品买卖方便快捷的同时,更具挑战性,看到喜欢开门的藏品,标价和报价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不要购买;索要藏品全方位照片不提供者不要购买;不熟悉的藏友或者网络上没有信誉保证的藏品不要购买。对不熟悉的网友,汇款时最好汇到第三方,收货验货后再放款。

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烂也;藏而不究,愚也。一个真正的古玩商和古玩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体现古玩的终极文化价值。单纯为了求财而从事古玩买卖,则会玩物丧志,毁人毁物。历史上从来没有靠古玩发财的,依靠古玩生意养家糊口的更是操心无度。如果不能体现出玩的乐趣,所有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

从事古玩行业到底有多难?你得有眼力、有悟性、有文化、懂历史、懂美学、懂工艺技术、懂高仿做旧、懂考古、懂学术、懂社会、懂经济、懂经营、懂江湖、懂察言观色、懂法律、有耐力、有吃苦精神、有抗打击能力、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委屈、受得了贫困、受得了诱惑、受得了荣誉。有人说搞古玩就是走高空钢丝,搞古玩就是如履薄冰。

初到古玩市场,当你踏入市场大门的时候规矩就来了。自古古玩市场以地摊为主,摊床为辅。如果你突然想离开,那就要请你继续向前或者向后从地摊口出去千万别一脚跨出地摊走捷路,其一对人家不尊重;其二不小心会碰坏“无价”的宝贝。

和朋友一起逛的时候,不要当着卖主的面,一个劲地问你的朋友这个东西对不对、价格多少合适、我买还是不买?因为在古玩行里是很忌讳当着卖家的面评论东西不好、是不是赝品等。如果不管不顾地乱问,会让你的朋友非常尴尬,尤其是在你的朋友和古玩行的很多卖家都很熟悉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不要借着朋友的关系砍价格。在古玩行里,友情和利益一般都是分开算。借着便宜的关系砍价格的这种做法会让你的朋友和卖主都非常尴尬,可能一次两次会让你如愿,不过以后可能就不会有人愿意陪你一起逛了,甚至知道你的卖家在给你报价的时候就高开,到头来损失的还是你自己。

无论逛地摊还是逛古玩店,不要没事随便问价或拿起来,在古玩圈,问价或拿起来说明你看好这件藏品,间接代表着眼力和购买意向。万一是赝品,不仅卖家暗自嘲笑你,周围懂行的人更是鄙视你不懂行。

出价不买,行内大忌。当你已经犯了出价不买的重大错误,要么就溜之大吉,要么就和人家解释一下你是新手还拿不准主意,等想清楚了再买。切记千万不要再报价,避免出现对方同意而你却说“其实我不想买,我就是想知道这个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的情况。古玩行里对这种人有个专门的术语叫“蹚价的”,其性质类似于商业间谍。到时候怎样收场,想想后果。

作为新人定要学会领悟暗示。暗示有很多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暗示,古玩行的交易多数都是背人的,往往一笔简单的买卖牵扯到错综复杂的关系,连着不同的人。很多时候这些内部的事情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人都会用暗示的办法提醒你,很多新人经常抱怨,说古玩行里的人怎么都那样冷漠啊,问什么也不告诉。实际不然,只是你还没有学会领悟暗示。

古玩行只有行家,没有全家。再牛气的人也仅能吃透两三个专业而已,其他都是皮毛和大概。就古陶瓷一项,也许只能对几个朝代或几个窑口有深入的研究,何况还有字画、青铜器、玉器、石雕、木器、象牙和珠宝等一大堆。找人掌眼,必须在他所在圈子打听清楚在行的专业,什么都懂等于什么都不懂,有朋友关系可以忽略鉴定费,没朋友关系记着付鉴定费,因为谁的眼力都是拿经验教训和时间精力堆砌出来的。

作为新人,当买到喜欢的藏品,一般情况下同楼或同场不宜咨询藏品真伪,你就是咨询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假如所购藏品是假的,你可能凭借此结论去退货,如果卖主知道是同楼或同场鉴定的,轻则得罪人,重则招来灾祸。作为买家,即便退货,也不要说是谁鉴定的真假,否则以后没人陪你玩,这是起码的规矩。

诚信经营是所有商家都要遵守的基本职业规范。但古玩行内的信用别期望值太高,可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买古董,真假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要么自己眼力好,要么找信誉好的店家。现在由于销售宣传的需要会给买家提供保真的承诺,但这类承诺也多是说说而已,而且对于一个买家来说如果人家明白,不用你保人家也能买,对于不明白的保不保也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买家在心理上有个安慰而已。古玩是特殊商品,如果都保真,傻子都能玩,还要眼力悟性干什么?

收藏纯粹是自己的事,爱好也罢,投资也罢,事业也罢。无论收藏到什么藏品,关门搞清楚了再拿出去展示,再好的圈子或再好的朋友都是就事论事,懂行的对于藏品的评判更是慎之又慎,绝对不会胡乱下结论。在网络论坛里,那些信誉好的店主或评价高的行家藏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要认真对待,一片叫好和奉承的,那是国宝帮阵营,即便地摊垃圾在他们眼里都是无价国宝。如果不幸进入国宝帮怪胎圈子,一旦被洗脑,这辈子的收藏生涯算是提前交代了。

收藏领域,往往喜欢举办各种活动、喜欢罗列一大堆不知所云的名头和大言不惭胡说八道的人基本上都是卖假货的骗子。什么联合国金奖藏家、国际十大收藏家、中国十大风云藏家、中国十大国宝藏家、中国疑似文物委员会藏家等都是唬人的把戏,其背后都值得普通民众警惕。除了一大堆新仿地摊垃圾工艺品和一大群神经错乱的疯子,与古玩收藏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些对社会危害很大,严重玷污了中国的收藏名誉和收藏环境。

 

注明:为了全面展示传统收藏文化,这篇文章借鉴和摘录收藏前辈和藏友少部分内容,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