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朝遗珠:原材奇缺
到了清代,海南黄花梨原材料开始稀缺。好在此时中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可供选择的家具材料也丰富了起来。以皇帝为首的“高消费群体”便将目光瞄上了紫檀,黄花梨开始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在上海博物馆家具馆里可以看到,最早由王世襄和陈梦家收藏的几十件明代海南黄花梨家具,多以素面或浅浮雕为主,充满了典雅的书卷气。而清代的紫檀家具则满工满料,极尽奢华,不厌其烦地传递着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官僚阶层的审美趣味。
我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代及清前期的家具,多以海南岛黎族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木制成。明清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大规模营造离宫别苑,豪族权贵也大兴土木,广建豪宅。然而精致的厅房需要有同样精致的家具相配才相得益彰,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空前庞大的中、高档家具消费市场。而海南黄花梨由于木材质密温润,色泽鲜艳,花纹优美,气味暗香,又可入药,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追捧,尤其受到了统治者的喜爱。
从明朝起至清前期,海南黎族世居的大山深处的海南黄花梨木被大量开采,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走进宫廷,成为制作精美家具的重要材料。清政府对产于海南岛的海南黄花梨木进行政府行为的征收。康熙时期的广东昌化知县陶元淳对官丁到黎族地区征采“花梨”而扰民一事,曾上书朝廷:“崖营兵丁。或奉本官差遣。征收黎粮。贸易货物。一入黎村,辄勒索人夫,肩舆出入……每岁装运花梨,勒要牛车二三十辆。或遇重冈绝岭,花梨不能运出。则令黎人另采赔补。”从陶元淳的上书可知,这些大规模征敛,加重了海南岛黎族人民的负担。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清代对黎族居住区实施的这种征采,使得海南岛地区的海南黄花梨被大量开采砍伐,客观上导致了黄花梨目前的稀缺。
海南黄花梨老料官帽椅
清末期,皇家贵胄的爱好开始转移到从印度而来的紫檀,这无疑是给了海南黄花梨一个“喘息”的良机。但好景不长,不久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任凭西方列强宰割,名贵器物也被肆意掠夺,海南黄花梨则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