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舞蹈诗《楚水巴山》琐记

八年前我与土家人结缘,在宜昌编排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蹈剧《土里巴人》。八年后,肩背背篓走巴山,一路畅饮清江水,我已是这座城市的荣誉市民。

宜昌,古称“夷陵”,是鄂西山区、长江之畔的一座古老城市,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随着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正以崭新的形象迅速崛起。

2004年11月,宜昌市文化局副局长蓝东带着新创作的构想,来到沈阳,邀请我担任《楚水巴山》一剧艺术指导和总导演。接受创作任务后,我先后多次到宜昌,与宜昌的艺术专家们一起深入巴人发祥地体验生活。

figure_0075_0054

舞蹈诗《楚水巴山》剧照

这里是楚文化的摇篮,巴文化的发祥地。楚人好巫,巴人善武,楚人以凤凰为图腾,巴人以白虎为图腾。千百年来,楚人与巴人在这西塞大地上争斗融合,繁衍生息,留下了无数古老传说和民间风俗。我们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去观照那些曾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遥远故事。经过多次研究探讨,我决定以巴楚文化的碰撞、融合为主题,以时间为线,以古老的故事传说为珠,串联起一幅鲜活的宜昌千古历史画卷,艺术地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2005年11月,《楚水巴山》投入排练。《楚水巴山》有着非常优秀的创作团队,包括我国的青年舞蹈家刘震,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军旅舞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智良,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原上海歌剧院舞台灯光设计师姚兆宇,空政话剧团的舞美、服装设计师李洋,等等。经过近一年对剧本、作曲、舞美设计、导演构思等方面的多次修改,2006年7月,《楚水巴山》正式公演。

《楚水巴山》以“巴虎楚凤”为序,“虎凤合鸣”为尾声,以巴民族和楚民族的征伐战争为始,以巴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共荣为终。

除序与尾声外,《楚水巴山》以时间为线,分上、下两个篇章:

上篇由“神农木鼓”“沮漳陶影”“利牙火塘”“巴山夜话”组成。“神农木鼓”取材远古时期,神农氏(炎帝)带领先民们创农耕、育五谷,造福黎民而留传下来的动人故事。“神农木鼓”是激昂的男子群舞,舞台上林木森森、藤蔓低垂、大雨如注,粗犷豪放的木鼓声中,20多位男舞者在领舞的带领下,以身体为器,敲击着古朴的木鼓,激越的鼓点,原始的呐喊,展现着远古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豪情与艰辛。“沮漳陶影”则再现五千多年前富饶的沮漳河畔成熟的制陶技术,彩陶陶胎薄如蛋壳,尤为神奇。“沮漳陶影”是妩媚的女子群舞,随着音乐响起,黑暗的舞台上,背光灯逐次亮起,一个个半透明的彩陶器在舞台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每个彩陶前都有一位女舞者,曼妙起舞,剪影投映在半透明的彩陶器上,身姿轻盈,神态妩媚,展示勤劳美丽的楚女,用双手编织着生命的美丽。

巴人崇火,始于史前。火被尊为图腾,顶礼膜拜,在建起的新屋落成时,要举行熏烟仪式,俗称“贺火塘”,从此,火塘不断烟火,世代相传。“利牙火塘”是男女群舞,以黑红两色为主色调,星光灯营造出满天星辰,红红的火炉旁,利牙(母亲)点燃火塘,群舞演员身着土家民族服装,披上黑色的披风,手捧点燃的油灯,围绕在火塘周围,膜拜、庆贺,神秘又温暖。巴山巴人,是一个远去的奇迹,“毛古斯”是巴人最原始的舞蹈,表现了祖宗“毛人”的劳动生活和生殖崇拜。“巴山夜话”是男女群舞,舞美设计神秘恢宏,暗示生殖与繁衍。青年男女们在美丽的夜晚,相识相恋,活泼的舞蹈形象地展现着纯真爱情的甜蜜和生命繁衍的幸福。

figure_0076_0055

舞蹈诗《楚水巴山》剧照

下篇由“千秋简魂”“香溪桃花”“西塞烽火”“钟鸣云天”组成。“千秋简魂”塑造了诗人屈原的形象——两千三百多年前,西陵峡畔秭归县有一片茂盛翠绿的修竹,月牙形的小坪里,走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千秋简魂”是一段悲怆的男子群舞,舞者屈原由被誉为“最具感染力的青年舞蹈家”刘震扮演,他在漫漫书简、茫茫人世中行走、抗争、求索,舞姿激扬悲壮,身穿红色儒衣的学子们,追随着他,不离不弃。结尾处,灯光转暗,一条无边的天路出现在舞台后方,屈原独自沿阶而上,步伐缓慢沉重,儒衣学子们依次匍匐在阶下,恭敬又哀伤。香溪,长江边一条碧绿透明的小溪。相传,汉明妃王昭君儿时在溪边浣衣、梳妆,因洗涤香罗帕,致使百里溪水芳馨四溢而得名。“香溪桃花”是女子群舞,十分钟的舞蹈浓缩了王昭君传奇的一生。美丽梦幻的桃花簇拥着王昭君在香溪水畔游玩嬉戏,无忧无虑,忽闻雷声大作,暴雨突至,天地风云变色,人生命运突转,舞者昭君的舞姿变得凌厉痛苦,翻飞的水袖舞出少女的苦闷与不甘,在激越的琵琶声中,在瓢泼的大雨里,昭君慢慢变得坚定,她下定了决心,毅然转身离去,走向远方。

楚之西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商王武丁征伐鬼戎始,战火连续不断,无数巴楚男儿为了民族存亡,捍卫尊严,手持长剑,浴血奋战。“西塞烽火”是激越的男子群舞,猎猎战旗下,金戈铁马,厮杀不休,为捍卫家园,无数男儿血洒疆场,至死不悔……

《楚水巴山》用大胆创新的艺术手法,将具有峡江地域风情的文化片段重构、整合,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表达真实而又丰满的艺术形象,历史地再现了三峡地区古老先民进取的民族精神,艺术地展现巴楚文化精髓。同时,用现代的声、光和布景使整部作品焕发出灵性的光芒,让人进入亦真亦幻的境界。为保障最佳演出效果,在宜昌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改造建成了演出《楚水巴山》的专门剧场——滨江剧院,舞美从舞台上衍生到观众席,形成群众不是在“台下”看戏,而是在“台上”看戏的效果。

figure_0077_0056

舞蹈诗《楚水巴山》剧照

《楚水巴山》一经演出,几乎场场座无虚席,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2006 年,《楚水巴山》赴广州参加我国首次举办的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荣获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第一名,取得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参赛资格。随后,该剧被列入2006至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2007 年 11 月,《楚水巴山》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剧目展演,荣获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大奖特别奖,并获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奖”。

巴与楚的交融,虎与凤的传说,古老而神奇。《楚水巴山》艺术地展现了一座古老城市的文化魅力,承载了一座新兴城市的文化记忆。回顾往昔,《楚水巴山》创排的一幕幕仍在我脑海中回旋:

向王天子的号角声阵阵响在耳边,

清江河潺潺流水涌进心田,

屈原先祖的英灵闪耀着不灭的光环,

昭君行走塞外,

千万里路飘洒着桃花满天,

楚水巴山壮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