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日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学琴条件

1990年2月1日 星期四 晴

钢琴买来将近有一个月了,可就是一直找不到老师教。妈妈的意思是,反正是初学,又不知道我能不能学下去,就先请姨婆教一阵再说。爸爸可坚决反对,他说要学就得正正规规地学,学个一技之长。

今天是年初三,舅舅跑来拜年,听到这事,就把妈妈数落了几句,说她不会算计。他说,假如我们请了一个高级的教师来教,就算青青没有音乐细胞,学到后来学不下去了,你的损失最多也就是多出了一点学费而已。(而且,好的老师也未必收费都贵!)可青青在学琴中好歹也能得到些智力开发,情操培养呀;反过来说,让姨婆教,而她当年学琴也是随便学着玩玩的,虽然是省了几个学费了,但是基础打坏了,要是偏偏青青倒真是很有点什么才能的话,这不就误了她的发展了吗?这个损失可不是金钱能够计算的了!

到底是中学校长,能说会道,这一番话说得妈妈不好意思起来。她说,主要是一时三刻找不到好老师。舅舅就打断她的话,说是没好老师就不要学!接着他又说他认识一些朋友,想办法托托看,找一个好老师。昨天舅舅又来了,他说过几天就带我到一位音乐学院教授家去。

【注释】

初学是个起步,尽管浅易,但却是万丈高楼的基础;谁都知道,要是底脚有一丝偏差,那墙砌上去就会歪斜,甚至还会倒塌。虽说大部分的家长并无意要让自己的孩子从事音乐专业,但既然决定要学琴,那总是希望孩子能够一直学下去;而且能真正学得一技之长。因此,我们不能打这样的算盘:反正地基是埋在土里看不见的,就胡乱凑合一下,等造到顶楼了再用上等材料。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手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学生,因为收了这样的学生,教学上大部分的精力都会耗费在纠正错误的弹奏方法上了。有时,这种努力甚至毕生都难以见效。确实,一个坏的姿势重复练习一万次了,真是改也难了。

对于理解力尚未得到发展,而模仿能力却很强的儿童来说,教学中的正确示范和对错误动作的及时纠正就显得格外重要,没有受过良好训练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的。

钢琴家史兰倩丝卡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从我学琴开始,老师们最强调的一件事就是,‘用耳朵注意地听’,以真诚、开放、好学的态度去学习任何一种音色,同时,练习耳朵判断,确定‘这声音是对头的’。”

而唯有专业的教师才可能给学生以这样明确的示范,帮助他建立起正确的判断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其本身是否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资历仅仅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方面有所欠缺,但又已从教的人员,应当努力进修,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作为一个好的教师,更应该懂得学生的心理,能够立刻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要的是,他要有一颗以引导人们热爱美为己任的艺术良心。

学琴不是一两天的事,孩子要跟随老师十年八年的,这位老师对待艺术,对待事业、对待人生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你孩子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许就是你孩子的精神教父了。如果你能想到,在让孩子接受一点艺术教育的这件事上,首先是让他学做人,然后是学艺术、学音乐,最后才是学钢琴的道理,相信你一定会在为孩子选择教师的这件事上慎重起来。

※见第十九章详介。

1990年2月4日 星期日 晴

早上九点,舅舅和他的朋友就来带我们到音乐学院教授楼去。今天是星期天,条条马路都很安静,可过汾阳路一拐弯,竟热闹得很,像是赶集一样,推自行车来的,乘摩托车来的,叫出租车来的都有。大院里进进出出,父母们带着小孩子、大孩子,有的欢天喜地来,有的哭哭啼啼地去,走远了还能听到他们嬉笑怒骂连哄带骗的声音……爸爸很有感慨地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们准时来到陈树哲教授的家。进去的时候还有一家人在里面,那一家人带了个四岁的孩子想来学琴。陈教授穿着一件灰色的棒针衫,头发的两鬓有些白了,看上去约有五十多岁的样子。他坐在转椅上,微微地摇动着。他正在逗那小男孩,问他会不会数数,是否分得清左右手。那妈妈急忙回答说:

“我们小宝会从一数到十八呢。”

可陈教授伸出四个手指问他这是多少的时候,这小男孩想了半天,我看那孩子一副木讷的样子,心想,要教会这样的人说话都很难呢。

接着,那母亲又问:“要学几年琴孩子才能弹《致爱丽丝》呢?”

陈教授耸耸肩,苦笑着说:“那要看你孩子学得怎样呀。”

“我的意思是像模像样地弹一首歌。”她降低了要求。

陈老师回答很爽快:“那一二个月就行了。”后来,他可能觉得这样说话太过分些了,于是补充了一句:“真要能自己在琴上配个歌曲弹弹的,至少七年八年吧!”

好不容易等到他们走了,陈教授才和我们正式说话。他站起来和舅舅的朋友握手,又和爸爸交换了名片。他和爸爸差不多同样高,但却显得比爸爸胖些。我也在这时站起来向他问好。

爸爸说了让我学琴只是为了陶冶性情,扩大修养,并无意要孩子成为钢琴家,但既然学琴,也就想正正规规地学好之类的话。

陈教授听完打量了我一下,问我几岁,我说九岁了。他又叫我唱支歌,我就唱了一首《小花猫》。他一面听,一面点头,唱完了,他对爸爸说:

“你的女儿,(他已经忘记我的名字了,)音倒是唱得很准的呢。”他一面又在琴上随便按了一些音,让我跟着哼出来。接着,又像卖冰棍似的在琴凳的皮面上敲着,并且要我学着敲。

以后又说了些什么,我都忘了,只记得最后,他和舅舅的朋友说:

“就这样罢。”

我想,这大概算是同意收我做学生了。

晚上,我睡在床上想着,很好,我是从90年代开始学琴的,但愿我的琴艺能够与日俱增……

【注释】

让孩子几岁开始学琴?这恐怕是每个怀着望子成龙美梦的家长都有的问题。然而,回答这样的问题确又不太容易,因为各个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和家庭文化背景所能提供的支持都不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看幼儿与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

幼儿可分为前期(0~3岁)与后期(3~6岁)之分。在运动能力上,幼儿的前期发展较快,但在心理上,这一阶段处在无自我意识的状态;思维方面,并无抽象能力;记忆力从四岁以后逐渐发展,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也要到后期才形成。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一般要到五岁方始具备。由此可见,在幼儿的前期是不可能进行高级智力活动的。

音乐是一门以无形无像的音响为素材建筑起来的艺术,这些音响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有无可计量之多,作曲家以某种规律作为自己的取舍标准,使这些音响在时间进行上和空间的位置上——也就是音的高低上——结构起来。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抽象的过程。学习音乐,当然应该理解作曲家的取舍标准及其意义。学习者也当然必须具备这种可以与作曲家思想相沟通的思维能力,那就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数的认识可说是人的抽象思维活动的开始。音乐是开展在时间中的。没有数的概念,你无法教他明白每个音符的时值长短、它们之间的比例。除非这个孩子有很好的模仿能力,足以使他绕过这一困难。(当然,要这样做的话,就得不断地示范给他听。)

每个孩子具有最起码的抽象概念——数——的年龄是不一的。一般在四五岁左右。但儿童会顺序念数,并不等于他就有了数量的概念。音乐史上有过很多神童,大都早于这个年龄开始学琴,但不要忘记,他们大都有一个世袭音乐职业的家庭背景。他们可以通过对父母不断示范的模仿,绕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障碍。

除了抽象思维能力之外,还应该有对空间和时间的识别能力,比如,对上下左右的区别,对时间流程的划分等。据说这是人类七大智慧之中的两种,换句话说,这是人类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在没有觉醒之前,教育孩子感受音响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置,当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是有了这样的能力,各人的表现也不相同。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般儿童要过了四岁才能开始辨别形状、大小、方向。6岁以后,区别左右的正确率才达到75%。

心理上的时间,是一种意识的持续感。我国城市的一般儿童六七岁时,可以简单地划分一个时段,例如把一拍时间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四,但在没有经过训练之前,很少有孩子能做到一分为三或一分为五,即便是经过训练,恐怕也有一大半以上是做不好的,但到了10岁,经过训练的儿童又不会觉得太难了。

1990年2月5日 星期一 雨

因为昨天被我的钢琴老师(现在我有个钢琴老师了!)测验了一下听觉,今天心里老是在想这件事,正巧下午有音乐课,我忍不住问张老师,做一个音乐家该有一副怎样的耳朵,她听了非常惊讶地看着我,很奇怪我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来。后来想了一下说,“音乐家要有一种‘绝对辨音力’”她解释了一下,那就是用不着给一个标准音,就能听出音的高低来。乖乖!好厉害,那就是说无论一把钥匙落地,还是一串鞭炮炸响,他都能立刻说出这些声音的名字了!

但我没有这种能力,怎么办呢?

【注释】

倘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旷世音乐大师,当然他应该具有很好的辨音力和节奏感,但对音响具有灵敏度非常高的感受能力,往往是与生俱来的。可惜的是这样的儿童,按人口比例来说是不会太多的。其实,对于一般家长说来,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学点音乐,增加一些修养而已,那么,对于感官的灵敏度的要求就用不着太高。陈树哲教授初识青青那天所做的事,只是看看她是否是个五音不全的音盲而已。有哪个画家愿意收一个色盲的徒弟呢?

对普通儿童说来,他的听觉器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灵敏起来的,后天的文化背景和有意识的训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我国城市普通儿童在四五岁的时候,辨音力和节奏感并不会有灵敏的表现,特别是缺乏文化背景的家庭。有时,他能感到老师在琴上按出的一些音是有高低区别的,但他不能控制自己的嗓子把它们正确地唱出。大概到了七岁,各人的辨音力和节奏感的差异就有了明显的区别。一般文化背景的孩子应当具有初步辨音力和节奏感,而根本没有这样能力的儿童,建议家长们不必再让他学音乐了。

1990年2月6日 星期二 晴

直到今天,爸爸和妈妈还在谈论上星期天的事,爸爸说,“早知这样,青青在你肚子里的时候就该对她进行胎教了!”妈妈说,“得了吧,她在摇篮里哭的时候你能好好唱个催眠曲,她的听觉就会好得多呢!”

【注释】

孩子的早期音乐训练是很重要的。这时的记忆力是终身的。

幼儿早期阶段时,家长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些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刺激,帮助他的感觉器官神经元的发育。我的一位朋友,夫妇都不是定音听觉——即无须某个音高作为参照座标以鉴别其他各音的能力——,每日用a'音向自己的婴儿发射信息,坚持多年,现在他的儿子已具有这种绝对辨音力了。

幼儿后期阶段时,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发展知觉,区分不同的音响、色彩、图像、方向;帮助他建立心理时间感,家长这时可打出某种节奏型让他模仿,和他一起做划分时间的练习。但一般的家长想到要让孩子学琴时,早已错过了这一有效的训练阶段。因此,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早于五岁之前开始学琴,家长与教师都会碰到很多困难;到了七岁,只要不是音盲,儿童对音响已有了一定感觉,即便是中等能力的孩子,也不会使家长与教师都觉得很累。

一般说来,性格与能否学琴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不少天性内向的儿童,特别是女孩子,在幼儿四五岁时常常表现得怯生、拘谨,甚至动辄啼哭;有些则一分钟都坐不住,样样都要动手摸弄,像这两种情形就很难上课。如果家长实在是望子成龙心切,首先应帮助他们克服这类障碍,才有可能找到愿意收之为门徒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