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宫廷到剧场
《皇后的喜剧芭蕾》
莫里哀
芭蕾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芭蕾舞剧是1581年由舞蹈家、音乐家、意大利人博若瓦叶根据荷马史诗《奥德赛》里西尔科女妖的传说编成的《皇后的喜剧芭蕾》。这部作品是为亨利三世皇后路易斯的妹妹结婚庆典而特意编排的,演出的地点是紧靠卢浮宫的小波旁宫的正厅。演出没有舞台,剧情在大厅的地板上展开,观众拥挤在环绕三面墙壁的两层楼走廊里。大厅的一端是女妖宫殿的布景,中间放有树丛及装饰着云彩的拱顶等。其表演形式是歌唱、朗诵、舞蹈和杂耍的“混合体”。演出竟然花了6小时,颇费心思地讲述女妖如何征服阿波罗及其他神灵,但她却不得不向法兰西国王称臣。据记载,全剧的高潮是皇后和她的侍女坐在装有喷泉的金车里入场,殿后的是许多边歌边舞、半人半妖的神怪。
法王路易十四(太阳王)
吕利
到了路易十四时代,由于国王本人对舞蹈的酷爱和庇护,芭蕾开始由宫廷向剧场过渡,逐渐产生了莫里哀戏剧中通过场面与幕间插舞的结合展示剧情的“芭蕾喜剧”和作曲家吕利的歌剧中加入舞蹈场面而吸引观众的“芭蕾歌剧”等形式,并出现了第一批职业舞蹈家。自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还命令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皇家舞蹈学院(1661年)。这时期的一位著名舞蹈家皮埃尔·博尚确定了跳舞者脚的五个基本位置,这也可以说打下了芭蕾舞技巧的根基。
1717年,英国舞蹈家约翰·韦弗在《玛尔斯与维纳斯》(即酒神与爱神)中第一次尝试不再借助歌唱或朗诵等手段而只以音乐、舞蹈和哑剧的综合形式来叙述故事(即“哑剧加舞”),他的作品可谓是“情节芭蕾”的先声。
1760年,法国舞剧改革家、编导J.G.诺维尔出版了著名的《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一书,更加全面地指出创作“情节芭蕾”的原则。他认为舞蹈是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而不仅仅只属于形体技术的范畴。“任何芭蕾舞要是没有戏剧性纠葛、没有生动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东西”,那么“它所表现的只是这一艺术的一种机械美”,他提出“芭蕾必须向戏剧靠拢,应该分场、分幕,每一场都应该像一幕一样,有其开始、中场和结束。那些与情节无关的舞蹈段落都得取消”。
诺维尔
诺维尔提出的这一系列建立“情节芭蕾”的主张,在他生前不仅没有得到巴黎权威人士们的承认,反而遭到歧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的这些观点为芭蕾最终脱离歌剧、真正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铺平了道路。作为诺维尔门下一位颇具才华的弟子让·多贝瓦尔就以自己编导的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La Fille Mal Gardée),勇敢地实践了老师的舞剧理想,为后人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