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8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Figure 人物

卢卡斯·迪巴格:生活在音乐

文字_张朋汨

国际钢琴大赛不乏被听众疯狂拥戴却未得评委们支持的怪杰们。比如1977年范·克莱本钢琴比赛的尤里·爱格罗夫(Youri Egorov),虽然无缘决赛,却得到了一笔由听众们筹集的与金奖额度相同的奖金以及一次纽约出道的机会;又比如1980年肖邦比赛的伊沃·波格莱里奇(Ivo Pogorelić),当评委会宣布他没有进入决赛时,作为评委之一的阿格里奇丢下一句“我为曾参与整个评审过程而感到羞愧”并愤怒离席。

类似的“怪杰事件”在2015年的柴科夫斯基音乐大赛重演。从初赛至决赛,众人热议的话题聚焦在获得决赛最末名次的卢卡斯·迪巴格身上。他一头卷发,身材清瘦,脸上还有些许稚气未褪,硕大的“文学范”黑框眼镜和一字胡须令他显得有些“装老”。这位连西装看着都大一号的选手与其他的参赛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音乐背景,首次与交响乐队合作演出便是在决赛的他,四年前才真正开始古典音乐的训练。

卢卡斯·迪巴格(Lucas Debargue)生于1990年,九岁在父母书房玩耍时,无意中听到了让自己震惊的一张古典音乐唱片,立即被吸引到了,当下决定要学习钢琴,并时不时地在朋友的钢琴上进行“盲弹”。两年后,卢卡斯开始在贡比涅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de Compiègne)跟随克里斯汀·莫尼耶尔(Christine Meunier)女士正式学习钢琴。初学才没多久的卢卡斯迷上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一心想要演奏类似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这类的大篇幅佳作。浪漫主义时期中期的作品被赋予了极大的人文思想,和声亦趋于复杂多变,读谱的细致程度和过硬的钢琴技巧都是演奏的必要条件,起步不早的卢卡斯基本功还不扎实,实在无法胜任。面对无限渴望华丽深邃的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却从不听从老师对于钢琴技巧和乐理知识指导的卢卡斯,莫尼耶尔女士并没有强迫他练习更基础的初学者曲目,反倒尊重并正视他对音乐的热情,给予他选择音乐的自由,还成为他最重要的音乐伙伴。

同时,贡比涅音乐学院也给了卢卡斯最大程度的自由:学院同意卢卡斯用一年时间学习所有的视唱练耳课程,同意他无需参与统一的演奏考试而改由莫尼耶尔女士打分。那时的卢卡斯每天疯狂地学习和练琴,在每周一次的钢琴课上,他时常弹某首奏鸣曲的一个乐章和另一首奏鸣曲的一个乐章,并坚持演奏他“自己的版本”,多加小节、改变节奏等等。回忆起在贡比涅音乐学院的五年,卢卡斯认为那是他最快乐的日子,每日只为音乐而着迷,生活在一个只有音乐的纯净世界里。这份初与古典音乐的愉快邂逅让卢卡斯保留了对音乐真挚而纯粹的喜爱。

然而没有系统学习基本技巧和音乐理论的卢卡斯无法直面严肃音乐与日俱增的挑战,每日独自练琴和学习所造成的孤独感亦让他日渐沮丧。于是,十六岁的卢卡斯决定停止钢琴的学习,辗转当地大学修读理科。他开始在超市打工,课余时学起了贝司和爵士乐,并加入了一个摇滚乐队。一年后,他搬至巴黎攻读巴黎狄德罗大学的文学艺术学士学位。在三年的大学生活里,卢卡斯从未碰过一次钢琴,因为他“上了新学校,交了新朋友,一天要玩十六个小时。”2010年夏天,毕业后的卢卡斯正处于空闲状态,在学音乐的好友的热邀之下,参加了贡比涅承办的“世界音乐节”。正是这个契机,促使卢卡斯重拾了钢琴演奏。

被卢卡斯的表现惊艳到的朋友们恳切地建议他找个专业老师认真学习。“起先我完全没有在意这个建议,”卢卡斯说,“可是越来越多的朋友这么劝我,我终于被说服了。”卢卡斯随即联系了法国博韦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de Beauvais)的菲利普·坦博里尼(Philippe Tamborini),跟他学习了一年。2011年,在法国国立马尔梅松音乐学院(Rueil-Malmaison Conservatory)与蕾娜·舍列舍夫斯卡娅(Rena Shereshevskaya)的相遇成为卢卡斯人生的转折点。舍列舍夫斯卡娅被卢卡斯满溢的音乐感染力所打动,并在他身上看到未来演奏大师的潜质,于是热邀他进入由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 Cortot)创办的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跟随自己习琴,目标直指国际钢琴大赛。

距离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四年,卢卡斯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专业训练。几乎所有的杂志和乐迷都问了卢卡斯同一个问题,“仅仅四年,你是如何达到职业大赛的水准的?”卢卡斯在法国《钢琴家》杂志的采访中回答道:“我没有iPhone,也没有Facebook,所以我节省了相当一部分时间(笑)。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希望投入全部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我从不强迫自己,而是激励自己更进一步,我觉得每当人们这样行动,就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大赛准备初期,舍列舍夫斯卡娅为卢卡斯制定了非常科学的学习计划,针对卢卡斯的特点进行各类强化训练,有时卢卡斯甚至需要花上一整天进行纯技巧训练。

然而,钢琴演奏并不止于琴键,还需与相当音乐修养的结合才能最终呈现理想的音乐。对和声、乐理、复调、乐曲分析等技术的掌握程度都直接影响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而音乐修养的成长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卢卡斯十六岁时就停止了古典音乐的学习,当时他的音乐理论类知识也仅有视唱练耳一项非常优秀。幸运的是,摇滚和爵士乐的经历使卢卡斯精进了乐理:玩奏爵士乐不觉间增强了他对和声功能性的理解,贝司的学习则培养了他的“和声耳”(听辨和弦及其功能的能力)。更奇妙的是,卢卡斯学习时常常“听学”曲目,他习惯于听着录音读谱记谱再上手练习。他认为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他希望在第一时间看到整首作品的全貌,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性格,确定自己想要的演奏风格。与此同时,舍列舍夫斯卡娅也完全接受了卢卡斯的学习方式,并教会他在“更仔细地听”的同时解放自己的双耳。每当卢卡斯遇到技术问题时,舍列舍夫斯卡娅不会直接告诉他该如何解决,而是会提醒他“听得还不够仔细”,不能因为乐段复杂而以手的动作去欺骗自己的耳朵,每个音该如何弹奏都必须提前准备,这样下键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灵活地运用技术去表达理想的音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卢卡斯是个非常幸运的“受宠儿”。自从接触音乐开始,几乎没有任何外界的压力削减他对音乐真挚的热情。卢卡斯自身接受了与众不同的学者教育,无论演奏的是古典、爵士还是摇滚乐,他都充满自信,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音乐。而且他所遇到的老师们都欣然接受了不循规蹈矩的他,他们眼中的卢卡斯是拥有无限可能的原石,假以时日精心雕琢后定会耀眼夺目。

卢卡斯在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上

时光推进至2015年的柴科夫斯基大赛。如果说卢卡斯在第一轮的表现只能使他勉强出线的话,那么在第二轮,梅特纳《F小调奏鸣曲》和拉威尔《夜之幽灵》的演释无疑让人耳目一新,艳惊四座。评委之一的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Berezovsky)更是认为他单凭《夜之幽灵》的表现,就足以获得银奖的殊荣。

《夜之幽灵》是拉威尔根据贝尔朗特的诗歌所写的组曲,是其钢琴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这首国际钢琴比赛常选曲目能够全面考验演奏者的技巧、音色变化、音响控制以及文学修养。年轻的钢琴家们往往过于专注表现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将《夜之幽灵》演奏得过分华丽和动听,却忽略了其真实故事的“黑暗面”。当卢卡斯被问及如何理解《夜之幽灵》时,他说这三个乐章是作者对死亡不同程度和角度的描写。这个简短的回答让人惊讶,他理解了《夜之幽灵》最深层的意象:“水妖”“绞刑架”“幻影”三个乐章分别描写了三个不同的情境。“水妖”描写的是月夜湖水波光粼粼下,苛求与人类结合以获永生的美丽水妖,极力引诱一位已婚的男性为她褪去戒指成为湖中之王,却诉求未果,得知自己不久将死去而悲鸣啜泣的故事。“绞刑架”描写的是沙漠中的一位旅者,听到了绞刑犯临刑前的最后一声喘息,继而看见了绞刑架上被太阳映红了的死躯,同时耳边传来镇郊钟声的恐怖场景。“幻影”则描写了午夜戏弄诗人的丑陋恶灵不断增长的躯体,时而诡异的舞蹈,时而发出渗人的窃笑,最后消失在无尽黑夜中的场景。

卢卡斯的演释没有走入“作秀”的误区,而是完整地呈现了《夜之幽灵》鬼魅和恐怖的氛围。在演奏之前,卢卡斯坐在琴凳上低头冥想好一阵子,直至整个场馆质疑焦虑的气氛开始膨胀时,他才开始演奏,瞬间凝结了气氛,将观众带入了夜的情境之中。第一乐章在右手清澈的水波音型伴奏下,水妖诉求的旋律全然不造作,结尾处甚至能听出少女苦涩的笑声和呜咽,以及无奈消失的悲凉。“绞刑架”的演奏则十分有耐心,贯穿全曲的背景钟声一次都没有跳出情境,不断叠加的和声所勾勒的分句演奏得十分彷徨,完全重现原诗中旅者充满疑惑、无法相信眼前惨景的形象,疑惑的乐段最终变成肯定,残阳如血,只剩孤零的钟声苍凉地飘荡在音乐厅里。自“幻影”一开始的重复音起,卢卡斯就营造了更深的夜的“死寂”,让人不觉凝神屏息,不寒而栗。方才的持续钟声虽然模糊,却仍可隐约听见。此乐章卢卡斯完全收起了晦涩的耐心,让旋律有如狂欢造次的恶灵一般,疯狂地流动着。末章最难的部分,并非音符最多的地方,而是乐段之间的留白。每次停顿不仅是节奏需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要,卢卡斯的停顿准备得恰到好处,颇有倒吸一口冷气、想尖叫却如鲠在喉无法发声之感。卢卡斯所演释的《夜之幽灵》的三个乐章,有如一卷同享主题的三联画,细节各异却相互映衬,让人拍案叫绝。

获得满座掌声的卢卡斯作为夺牌热门进入决赛,可是如同当热的冰岛足球队的处境一样,之前从未与乐队合作过的卢卡斯实在缺乏协奏经验,最终以最末成绩成为比赛的第四名。其实,如何决定卢卡斯的名次曾是评委们争论不休的难题,比赛评委们分为两派,一派诟病其演奏时的奇怪指法和种种小失误,另一派则表示其迸发的音乐才华乃是古典音乐界盼望已久的新风。无论如何,他是听众眼中的真正赢家。索尼古典随即签约卢卡斯为专属艺术家。莫斯科乐评家协会更是授予他杰出奖,赞誉他有着“不可思议的音乐才华,音乐诠释上极具创新并有说服力,令人印象深刻”。

卢卡斯的新专辑封面

其实,柴科夫斯基音乐大赛第四名的成绩对于一位只经过四年专业训练的选手来说,已经是一种极大的肯定和赞赏了。这只是卢卡斯音乐人生的一个过渡,无论是评委还是卢卡斯的追随者们,一定都盼望着他的成长,等待着他与我们分享下一个充满惊喜的音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