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构建用户画像
没有了解用户痛点就上市的产品,就像爱琴海里的水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很美,但是真正试过的人就会发现根本不能喝。想要做出一款深受用户喜爱的产品,一定要从用户的生活出发,解决用户的痛点。本节将讲述如何构建用户画像,方便产品经理管理及抽象出用户的痛点,了解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从中发现更多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用户画像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一个真实的用户。这样说大家可能有点费解。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要调研的用户根据年龄、性别、地域、教育程度、习惯、痛点、诉求等进行归类整理,抽象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所以,一个用户画像是可以代替我们所需要服务的一类用户的。如图2.1所示,我们将分5个步骤来讲述如何构建用户画像。
图2.1 构建用户画像五步骤
2.1.1 研究准备
构建用户画像的第一步就是数据的准备。如图2.2所示,这里主要讲述的是在有用户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做的准备。
图2.2 研究准备进程
1.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构建用户画像。我们的产品绝对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从解决一个或者几个用户痛点出发的。具体需要解决哪些用户痛点呢?如果是大公司,则要根据已有的资源及经验确定目标市场;如果是小公司,则要从自己的产品核心功能点出发,不要贪图其他标签用户。
另一个问题就是明确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产品。例如,一家从事影视娱乐行业的公司,可以做音乐、视频、演唱会、直播、明星预约等方向的产品。当我们确定了产品的方向后,确定目标用户就会变得更简单、明晰、快速。
2.确定目标用户
比如,我们选择的是音乐类产品,则可以把目标用户细分为资深用户和普通用户,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来进行访问。如图2.3所示为资深用户和普通用户的属性区别。其实这一步也可以看作定量用户调研的准备,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花费更少的资源,获取到相对准确的信息。
图2.3 资深用户和普通用户的属性区别
3.数据获取渠道
可以将数据分为两大类: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其中,主观数据是指通过与客户面对面对话来获取的用户数据,使用的主要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研究法、焦点小组、用户现场访问;而客观数据主要是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累计产生的行为数据,以及用户的静态数据,其中静态数据为用户的基础数据,如年龄、性别、姓名、生日、星座等。
2.1.2 数据分类方法——亲和图
亲和图又被称为KJ法,是一种把大量信息根据其关联性归纳在一起的数据分类方法。亲和图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头脑风暴、未知领域梳理、员工关系调整、顾客满意管理等,而这里我们借助的是亲和图直观展现用户相关性的特点。如图2.4所示为制作亲和图需要准备的工具。
图2.4 制作亲和图需要准备的工具
首先把用户的基本信息打印出来,团队成员人手一份,并且给每个用户应用标识符,方便与行为和问题进行关联。然后将白板分为X和Y两个维度。其中,X为横轴,主要关联用户行为有相似性的便签;Y为竖轴,主要关联用户问题有相似性的便签。便签的内容由用户名、标识符、用户行为、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可选项)组成。最后根据这两个维度,将划分好的用户贴在白板上,就完成了亲和图的制作,如图2.5所示。
图2.5 亲和图
例如,现在有4类用户,其中A用户与B用户有共同行为——听歌时喜欢吃水果,C用户和D用户有共同行为——工作时喜欢听歌。这时在X轴上,AB是一组,CD是一组。但是C用户和B用户在问题上有共同点,那就是没有自己想要的歌单。而A用户与D用户也有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歌的版权太少,想听的歌都是翻唱的。这时在Y轴上,CB是一组,AD是一组。这个案例形成的亲和图如图2.6所示。
图2.6 亲和图案例
2.1.3 画像框架
当我们在白板上画出亲和图之后,接下来就要把数据图表化,方便之后的优先级排序及用户画像的构建。这里是以行为和问题为主的表格构建。如表2.1所示为画像框架表。在这里,用户的基本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像年龄和出生年月日这样的重复属性出现一个方便判断即可。当然,如果有特殊需求,则可以加上星座,该属性对于社交和女性购物产品还是很有用的。
表2.1 画像框架表
2.1.4 优先级与用户画像
在如表2.1所示的画像框架表中,最后一列“优先级”需要在所有用户调研信息填写完成后再来填写。在第1章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优先级分析,但是在构建用户画像优先级时,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基于公司的目标,我们要设计的产品是辅助性产品,还是主攻性产品,抑或是生态战略布局产品,以此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
经过精心准备和分析,终于到了最后一步——构建用户画像。用户画像也被称为用户卡片,可以贴在墙上,让团队成员每天都能看到,潜移默化地把自己带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户画像由用户照片、用户基本信息、痛点需求和用户建议4部分组成。如图2.7所示为一幅完整的用户画像。
图2.7 一幅完整的用户画像
2.1.5 场景模拟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场景模拟。我们有了用户画像,直接按照用户痛点做产品不就行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用户使用一款产品的场景可能会有所不同,可能是午后闲暇时间,可能是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也可能是朋友聚会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把用户和场景分离,那么产品就有可能脱离实际,对用户产生诸多不便。
场景模拟是场景、环境、目标、行为4个要素所组成的特定关系。如图2.8所示是一次小版本迭代的场景模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团队成员更有同理心,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定目标,把视野拔高,以上帝的视角来审视产品的设计是否是多余的和不重要的。同时,可以在产品投入市场前进一步降低风险。
图2.8 一次小版本迭代的场景模拟
当然,场景模拟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迭代的产品,需要团队成员查漏补缺,寻找机会点,并且定期进行复盘,以确保场景模拟的客观性。另外,结合目标用户期待度的高低,可以优化我们对产品功能优先级的排序,方便后续工作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