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的悖论:真伪和轻重缓急
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试图去解决两个用户群体的痛点,这是很尴尬的。切入越轻,解决的痛点就越简单,通则不痛。
物流行业痛不痛?大多数车主和货主都有一个答案:岂是一个“痛”字了得!这个答案不难看出行业从业者生存艰辛,传统的经营和策略已经难以为继。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是感受到痛点,而是清晰准确地找到痛点,也就是痛在哪里?为什么会痛?找到根源是好的商业模式的本质。
互联网人在试图寻找这个行业的痛点,然而你扎根到这个行业里走一圈就会发现,每个环节、每个参与的角色都有痛:干线的网点支出、搬运费、上门费、装卸费等各种费用的标准化和结算、货源、手工操作、货损货差、上游压款、最后一公里、时效,等等,当一个人全身是痛的时候他就感觉不到痛了,已经麻木,更没有痊愈的机会。互联网+物流,不是试图去做一个全能者,去解决所有的痛,事实上也解决不了,只有聚焦一个痛点,深入挖掘才有机会。我曾经痴迷于大数据无法自拔,也曾想过去造假,但是这种想法转瞬即逝,不过投资热催生了一群投机者,为了讨好投资人,去刷数据、伪造数据的比比皆是,然而这种方法会产生好处吗?或者说会产生效果吗?天天看着自己造出来的假数据,心里是何种滋味?在这些假数据中,是否能够寻找到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和市场方法?长此以往,从自我欺骗到自我麻醉最终自取灭亡。互联网+物流是一个趋势,但是互联网不代表物流的未来,只有结合物流,寻找到帕累托最优的组合方式,沉淀下来,卧薪尝胆,一边摔倒一边爬起来,一边受挫一边醒悟才能够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方向比方法重要千万倍。
那么究竟痛在哪里?三年来我曾无数次跟货主和车主在一起交流,也经常跟着司机跑长途,沟通中感觉到车主和货主反映的痛点各种各样,俗话说浑身都痒痒,不知道挠哪里了。有的人说我最大的痛点是没有货源,有的人说我最大的痛点是缺少信息化管理,有的人说我最大的痛点是现金流不充足。你会觉得都有道理,又好像都不太对劲。从商业角度去理解,一个行业如果千疮百孔、布满荆棘,那么创业的成本就会很大,虽然机会也很多,这就好比一个各科成绩都较差的学生,你给他补一门功课无济于事,因为他各门功课都是痛点。但是如果他就一门功课较差,这个问题就好办了,痛点很明确,针对性的方法也就有了,所以我们经常说方向比方法重要得多。痛点会有很多,真的痛点如果解决不了,会让这个行业很不舒服甚至停滞不前,而伪痛点是你认为别人痛,其实别人不痛,你认为别人这里痛,其实别人并不是这里痛。思维大师朱利安 •巴吉尼有一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Do You Think What You Think You Think ?),充分揭露了热门论战中的八种思维陷阱,破解了那些看似有理,实则糟糕的谬误言论。由此可见,寻找真痛点需要抽丝剥茧!
当然,抽丝剥茧也得不出真痛点的时候,就需要分一下先后顺序,痛点也是分阶段的,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不同,需要区别优先级,我们来看看图1-8。
图1-8
在图1-8中,我们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划分了痛点指数。需要指出的是,商业模式首先要确定用户群体,是车主还是货主?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试图去解决两个用户群体的痛点,这是很尴尬的。用户类型不同,自身的痛点和需求就不同,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去解决好一个群体的一个痛点。切入越轻,解决的痛点就越简单,通则不痛。
根据对100家物流园区内近10 000家物流企业的调研得出,车主的痛点大致可分为五大类:①效率低,信息闭塞;②人工成本高、房租成本高、管理成本高;③油价高,利润率低;④现金流不足,融资能力差;⑤配货难,货源不足。在6 400名车主的调研过程中,居于首位的痛点是配货难,其次按照如图1-8所示的顺序,我们可以联想到,当互联网企业遇到车主时,车主第一句话都会问:你有货吗?而这恰恰也让互联网从业者尴尬,解决痛点,是先有货还是先有车?这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同样的问题: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把互联网比喻成一辆高配的奔驰轿车的话,那么配货难的痛点立马就能让这辆高配的大奔打不着火。很显然,车主配货难的痛点是一道鸿沟,解决起来需要很长的周期,而如果从其他痛点开始入手,车主又不愿意买账,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我一个橘子的错配比比皆是。
我们再来看看对3 400个货主(含企业)调研的结果,货主的痛点也可以分为五大类:①发货效率低,找车周期长;②管理不透明,且成本高;③库存压力大,仓配一体化程度低;④物流服务差,差评率高;⑤货款回收周期长,难度大,物流管理可视化程度低,管控成本高,效率低。在这五个痛点中,第⑤点占比78.34%,可见货主最急需解决的是现金流快速回收前提下的降本增效,因此,货主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然而我们总是会忽略一个关键问题:用户等同于客户吗?
就商业模式而言,客户是付费的,但是用户不一定是付费的。就产品体验角度而言,谁用产品,谁是用户,然而用户未必会成为付费的客户。有时候用户和客户是可以合而为一的,通过市场推广等有效手段,是可以将用户转化为客户的。有时候用户和客户是有区别的,比如,物流信息化究竟是谁的信息化?是车主愿意为信息化买单还是货主?谁又在使用信息化?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如图1-9所示。
图1-9
假设我们聚焦于物流企业管车难这一个痛点,做一款管车软件,这时候物流企业作为客户来付费购买,然而车主是使用者,虽然不付费,但是他们更不愿意被可视化管控,这款软件也会触动他们的利益,以前可以偷点油,干点私活挣点外快,现在不能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款产品实际上是基于痛点的挖掘做出的解决方案,首先要明确基于用户还是客户的痛点。产品的战略是有一个发展阶段的,有时候战略往往和现实是有矛盾的,活着是最大的目标,让用户受益是平台的终极战略,客户是来养活企业的,三者的关系很重要。痛点,是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