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第一节 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
坚持优煤、稳油、扩气,打造新能源、电力外送、煤炭深度转化三个增长点,继续巩固能源化工产业支撑作用。坚持“三个转化”,推进“三个围绕”,加快能源产品向清洁化升级、能源产业向中高端升级、能源开发向高效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升级,实现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变。提升“十大基地”、“十大园区”建设水平,培育一批资源勘探开发、资源加工转化产业集群,带动能源装备制造、能源金融贸易、能源技术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开发空间格局,陕北重点打造能源化工全产业链,再造一个能源化工基地;关中抓好能源接续区建设,加速聚集能源配套产业,打造丝绸之路能源贸易金融中心;陕南以可再生能源开发为重点,加快天然气开发,建设风电基地,逐步实现能源消费总量自给。到2020年,煤炭转化率提高到50%左右,能源化工产业增加值达到5300亿元。
——优煤。坚持安全、高效、绿色、集约发展,推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大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整合关停小煤矿,做好资源枯竭煤矿退出,示范推广保水采煤、充填采煤、智慧矿井技术,加强煤矸石、矿井水、瓦斯资源化利用。重点建设榆神、榆横、府谷、彬长、永陇、子长矿区等转化项目配套煤矿,开展榆神矿区四期、子长北部矿区前期工作。煤炭产能力争达到7亿吨左右,大型煤矿产量占76%。
——稳油。提高采收率,稳定原油产量。加强陕北老油区扩边精细勘探,加快富县、宜君、旬邑、彬长等新油区勘探开发,突破致密油、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瓶颈,推广应用二氧化碳驱油等二次三次采油技术。原油平均采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22%,产量稳定在3700万吨左右。
——扩气。坚持常规与非常规资源开发并重,稳步扩大天然气产量。加大陕北气田和镇巴新区块勘探开发,开展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彬长、韩城、吴堡煤层气和延安页岩气勘探开发。常规天然气产能达到500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能达到40亿立方米。
——打造新能源增长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水风光并举、分散式与集中式并重,稳妥推进低风速风电、风光互补、干热岩供热、地热能发电、新能源微电网、氢燃料动力电池、物理储能等新技术示范,降低开发成本,力促快速产业化。力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20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各750万千瓦,水电500万千瓦,生物质20万千瓦。
——打造电力外送增长点。推进煤炭向电力转化,加快清洁高效利用。以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机组为主,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坑口电厂、矿区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城市热电联产,重点建设神府、榆横、延安、彬长四大“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基本实现陕北、关中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适时建设安康等火电支撑电源,加快推进矿区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火电装机容量总规模达到6400万千瓦,其中外送规模2150万千瓦。
——打造煤炭深加工增长点。示范推广现代煤化工技术,培育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突出煤油气盐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技术集成,着力提高综合能效,降低煤耗水耗,实现废水近零排放,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以推进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技术集成、煤油共炼、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等新技术升级示范为重点,建设神华、华电、中煤、延长、陕煤化、兖矿等一批骨干企业产业示范项目,并力促项目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建成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专栏7 能源化工重大项目
煤炭。建设榆神矿区大保当、小保当一号和二号、曹家滩、大海则、巴拉素、郭家滩、小壕兔一号和二号、隆德改扩建,榆横矿区可可盖、赵石畔、红墩界、红石桥、西红墩、波罗、乌苏海则、海则滩、黄蒿界,永陇矿区园子沟、招贤,府谷矿区段寨、西王寨,古城矿区古城一号,子长矿区中庄、安定等大型现代化煤矿。
电源。建设榆林、延安、渭南、富平、咸阳西郊、神木、汉中等热电联产项目;韩城、麟游、彬长、澄合等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延安、铜川二期、安康、商洛、黄陵店头、神华榆林煤炭综合利用项目自备电厂等骨干电源;锦界三期、庙沟门二期、赵石畔、红墩界、横山、延安等煤电一体化外送电源项目。
煤化工。建设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华电榆林煤炭资源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二期、未来能源榆横煤清洁综合利用三期、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二期、龙城粉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延能煤炭分级热解综合利用、陕煤化蒲城煤基多联产、陕煤化清水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延长榆神煤炭清洁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延长榆横煤基油醇联产等示范项目,榆神煤制天然气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示范项目。
油气。建设长庆油气勘探开发、延长油气勘探开发、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延安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铜川油页岩勘探开发和韩城、彬长、吴堡、延川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建设陕京四线、鄂安沧、新粤浙、定边—靖边输油管道三线,西安—安康、眉县—陇县、汉中—中贵等油气管道项目。
可再生能源。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白河水电站、旬阳水电站,神木、定边、府谷、榆阳、延长、旬邑、吴起、汉阴、陇县、佛坪等风电场和潼关分散式风电场,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电站,关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铜川、榆神煤炭采空区光伏电站,延安光伏扶贫示范项目,渭河盆地地热及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等。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有色冶金。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提升品种质量为重点,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低成本为方向,推进钛、钼、铝、镁、铅锌、钒等有色金属及黄金等贵金属精深加工,构建煤—电—有色金属深加工等载能工业产业链,打造宝鸡“钛谷”、渭南“钼都”、商洛“钒都”、榆林“镁都”。继续推进龙门钢铁、陕钢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重点生产优质棒材、油井管坯钢、中小H型钢,逐步提高特钢比重。有色冶金产值达到3400亿元。
食品加工。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再造一个西部绿色生态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具有陕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粮油、果品、乳制品、肉制品、果蔬饮品、酿酒、烟草、烘焙和方便食品等,做大做强本香肉、爱菊粮油、海升果汁、银桥乳品、泾渭茯茶、红星软香酥等品牌。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纺织轻工。加强西安、咸阳、宝鸡纺织工业园区建设,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做大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等市场规模,发展棉型替代纤维、差别化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提升功能性服装竞争力,建设西部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积极研发日用洗涤用品、食用级塑料、工程塑料等日用品。纺织轻工产值达到1500亿元。
建筑建材。巩固提升“陕西建筑”品牌优势,推动陕西建工等大型集团实现企业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管理一体化发展,鼓励“走出去”拓展境外市场。重点发展建筑结构部品、新型墙体、保温绝热、建筑防水、建筑装饰装修等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以上,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100亿元。
专栏8 传统产业重大项目
有色冶金。中国西电与西安交大碳化硅项目、榆林铝镁产业基地、铜川美鑫铝产业循环示范项目、陕飞集团航空用标准件原材料生产制造建设项目、陕西有色洋县有色工业园、山阳钒产业园等。
食品。西凤酒城、延安洛川苹果产业融合园区、韩城花椒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西安银桥30万吨低温液态奶及褐色饮料生产线、咸阳双汇年168万头生猪屠宰和日产400吨肉制品加工、杨凌金荞3万吨荞麦综合深加工、渭南大荔陕富面粉加工、安康120万吨富硒矿泉水、商洛万吨木本食用油、茯茶综合提升等项目,杨凌本香30万吨高效安全猪饲料及1280吨动物蛋白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
建材。陕西华特6000吨高硅氧玻纤池窑生产线、陕西鑫海源100万吨氧化钙生产线、西安建工集团预制构件生产基地、中国西部韩城陶瓷产业园、山阳奥科粉体纳米级材料产业园、陕西建投现代化PC、陕西聚泰功能性新材料、汉中秦元科技高档耐火原料烧结板、陕西洛玻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LOW-E)深加工等项目。
纺织。咸阳纺织集团秦越纺织和现代印染搬迁入园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陕西爱为宝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西纺集团产能升级搬迁入园、陕西羊老大服饰羊毛羊绒产业集群基地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