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观点的中国化表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在一切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把握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原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2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坚持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也不是从本本出发。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6]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指导自己行动的总的思想原则。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27]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我们要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有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9]深入实际,不能从主观意愿出发,也不能只是罗列各种各样的实例,而是要找出其中的本质和规律,从“实事”中“求”出“是”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对于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或者改变了表现形式的新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深入问题实际,把握事情本质,有的放矢,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唯物论原理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要和物质相符合,主观要和客观相符合,思想要和实际相符合,要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30]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具体地表现为客观和主观的关系。人们在实践中始终都面对一个如何解决主客观矛盾、实现主客观统一的问题。客观实际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31]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原有的正确结论和经验也可能不再适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新情况新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必须始终坚持以客观实际为根据,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新的客观实际,按照客观情况制定工作路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并且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外部世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人们制定正确的行动路线、计划和方案,进而指导人们更好地实践。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32]人的意识活动能够对客观世界进行创造性改造。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客观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33]面对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3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既没有现成答案可利用,也没有固定模式可借鉴,一切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和发现。这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激励和推动人们破除旧观念,从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思想不解放,凝固僵化,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3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东西。只有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学通了,会用了,我们共产党人就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方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既是信念,是思想方法,也是本领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36]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自觉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二节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如果说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那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7]实事求是,说到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是事物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38]我们制定决策、处理问题、谋求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并运用规律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必然性起着作用。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可以利用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从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探索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39],客观地分析我国国情实际、党情实际和世界发展变化的世情实际,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出发,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导引出解决当前中国一切复杂难题的良方益药。他认为,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尊重规律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他在谈到对全面深化改革规律的认识时指出,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我们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另一方面,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

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贯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理论家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只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家,就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所要求的实际的理论家。当然,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必须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不停顿,理论也不能停顿。能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构建新理论。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40]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聚焦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党和人民希望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真正成为扎根中国实践、服务中国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41]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坚持实事求是,一定要把从中国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2]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选择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历史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43]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就在于我们党把它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解决了中国问题。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历史舞台上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44]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党的全部思想和行动,始终要求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党的宗旨、符合人民愿望。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旗帜。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46]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47]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要善于适应国际国内环境新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既尊重客观实际,又积极主动作为。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抄照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不能忘记、忽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特点。我们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制度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在改革和发展两方面,既要借鉴和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又要鉴别和摒弃那些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要坚持学习和运用,但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抄照搬。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历史上是有过沉痛教训的。[48]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谋篇布局,提出了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9]。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历史逻辑、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实现路径,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伟大觉醒,抒发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豪情壮志,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50]。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的战略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适应了时代发展和实践深化的新要求,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强调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回击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质疑,提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的政治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当代中国国情出发,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思想和举措,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第四节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佳途径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呢?这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切结论皆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一切正确的主张皆来自调查研究,一切创新的思路皆得益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佳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了解各种新情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的对策,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调查研究的历史。习近平同志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51]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和坚持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52]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仅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是不行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是不行的;主观臆断,人云亦云同样是不行的。调查研究既是“从物的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53];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54]。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调查研究开路,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全党上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问计于民,指导实践,凝聚力量,做出了一系列正确判断和科学结论,提出了一系列正确主张和重大举措。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调查就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深入实际,全面准确地把握客观情况;研究就是对调查所获取的客观情况,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55]

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该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56]通过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

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不仅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才能了解基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党和政府干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他在正定工作的情景,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57]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58]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59]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和善于听真话、听不同意见,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真正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真实声音。有的人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有些调研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有些调研相互捧场,触及问题少;有些调研先入为主、带着结论去调研,而不是依据客观事实形成判断。这些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调查研究的本意相背离。这样的调研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才能在调查研究中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60]应该说,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改进调研的方式,扩大调研的覆盖面,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要注意各种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调研,保证调研成果客观真实、科学有效。

第五节 领导干部要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表率

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执政本领的高低决定着执政党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很多同志出现了“本领恐慌”。尽管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是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61]提高执政本领是一项“综合工程”,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至关重要。“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62]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到工作全过程,自觉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表率。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领导干部只有“亲自出马”,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做出正确决策。人的正确思想和主张,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总结基层经验,为作出正确决策创造条件,为检查决策的偏差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63]领导干部“亲自出马”,走出机关门,走进百姓家,通过直接调研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直接了解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了学会游泳,必须钻到水中。领导干部一定要躬亲示范,多跑、多看、多听、多问、多记,不能手脚不勤、五官不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要想解决问题,必须下真功夫、苦功夫,做深入、系统、长期、反复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6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他认为,尽管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65]

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66]党性修养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领导干部只有从加强学习和增强党性两个方面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证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

调查研究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67]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才能用心做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做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把党内生活庸俗化。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猛增、更新速度加快,调查研究需要运用的知识越来越广泛,这要求领导干部及时补充新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工作综合性、系统性强,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68]在新的条件下,面对调查研究这门大“学问”,领导干部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显得日益必要和迫切。从调查技术来看,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在调查研究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从研究方法来看,调查研究运用的学科理论不断增多,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统计学、信息学、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等。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在调查研究中就增强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客观实际,掌握规律,妥善解决问题。

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必须反对形式主义。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严厉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在形式主义方面,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69]一方面,调查研究是克服形式主义的有效方法。防止空对空,光喊口号,只做表面文章,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必须反对形式主义。领导干部不调查研究,是失职;不好好调查研究,同样是失职。走走过场,拍拍照片,摆摆样子,甚至沆瀣一气、粉饰太平,违背人民群众立场,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给党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实践充分证明,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领导干部要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表率,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