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斯大林模式的总体评价与主要特点

随着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研究的深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也有了很大变化,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它是社会主义的严重变形和扭曲。

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上,有学者根据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

——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

——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承认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生产的一种形式;

——在防止官僚机构为所欲为的条件下保持“坚强有力而灵活的”国家机关,人民对它的监督;

——考虑劳动者利益的多样性;

——实行生产者同公民之间的横向联系而不一定非通过国家不可,允许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民团体;

——劳动者积极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坚持不懈地扩大民主;

——在多民族国家条件下公正地解决民族问题。参见[苏]《真理报》,1989年7月18日。

有关斯大林模式主要特点的看法,国内外学者较为一致,或者说大同小异。《消息报》政治评论员鲍文认为,需要彻底改革的斯大林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

——在生产资料广泛、彻底公有化基础上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最大的硬性集中;

——社会实践划一,不考虑地方条件的多样性、群众利益的分散性以及精神、智力领域不可避免的、有益于发展的多元化;

——经济过程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忽视价值规律;注重粗放式经济增长,极力追求数量和有损于质量的标准;

——党和国家生活的民主准则形式化,不实行公开性,抛开“下层”和党员基本群众通过重大决议;从肉体上消灭被怀疑为对“领袖”、对政治制度不规矩者;

——文化贫困,社会科学瘫痪,历史自我意识、自我批评衰退,为现实辩护,在意识形态上编造神话。[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王复士等译:《别无选择》,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24—725页。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到,斯大林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是不相同的,是不民主的、不人道的、极不尊重人的社会制度。与列宁晚期对社会主义所设想的轮廓也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