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陷阱的起源
当我们讨论性格陷阱的起源时,我们关注的主要还是童年生活环境的特征。我们现在已经比较了解,有缺失的童年环境(例如虐待、忽视和酗酒)会促进性格陷阱的形成。相对来说,我们不太讨论遗传的作用,部分原因是,研究者也不甚了解生理因素在长期人格模式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认为,遗传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气质,进而影响我们儿时被对待的方式,以及我们当时的回应方式。但是,我们很少有办法去推测,孩子的气质具体会如何影响特定性格陷阱的形成。
但是,遗弃陷阱并不符合这种一般规律,是个例外。婴儿的研究者们观察到,有些婴儿对分离的反应,比其他婴儿大很多。这说明,有些人也许从生理上,就更容易产生遗弃陷阱。
我们如何回应与照顾者的分离,看起来至少有一部分是取决于先天因素的。对于新生儿来说,与母亲的分离攸关生死。在动物世界里,婴儿的存活完全依赖于母亲,如果失去了母亲,通常就会死亡。所以,婴儿的行为,天生就是为了避免与母亲分离。一旦与母亲分开,他们会哭,会表现出痛苦。就像约翰·鲍尔比在他的经典著作《分离》中描述的那样,他们会“抗议”。
鲍尔比描述了几个与母亲暂时分离的婴儿和小孩子。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被放在托儿所里。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发现,分离有三个阶段,所有孩子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
鲍尔比的分离三阶段
1.焦虑
2.绝望
3.解离
如前所述,孩子们首先会“抗议”,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拼命地寻找母亲,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安慰他们。他们还会间歇性地生母亲的气。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如果母亲仍没回来,他们也就消停了,并进入一段抑郁期。在此期间,他们冷漠而回避。如果这时候托儿所老师试图与他们接触并建立情感联结,他们会完全漠视。但是,足够长时间以后,他们的抑郁会消退,并建立新的依恋。
如果母亲在这个时候回来,孩子会进入第三阶段,解离。孩子会对母亲很冷漠,不想接近,或对母亲没兴趣。但是,随着时间流逝,解离会被打破,孩子会再度依恋母亲。此时,如果母亲又离开孩子的视线,孩子就很有可能会黏人且焦虑,即对母亲产生了鲍尔比所说的“焦虑型依恋”。
鲍尔比说焦虑、绝望、解离的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在与母亲分离时,所有孩子都会有这种反应。此外,在动物世界里也是一样。不只是人类婴儿,各种动物的婴儿也会有大体相同的反应模式。这种行为如此普遍,明显说明受某种生物因素影响。
你也许发现了鲍尔比的分离过程与我们所说的遗弃循环的相似之处:焦虑、悲伤和愤怒。有些人,像琳西,对这个情绪循环的体验似乎天生就异常强烈。在面对分离时,他们的焦虑、悲伤和愤怒情绪异常强烈,以至于无法自我安慰,甚至感到完全与周围隔绝,感到绝望。他们无法长时间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这种感觉上移开。如果离开的人不回来,他们就冷静不下来,没有安全感。他们对于失去所爱之人极度敏感。他们可以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这是他们的天赋之一,但他们无法忍受孤单。
天生对分离反应强烈的人,天生对所爱之人的离开无法自我安慰的人,都更容易产生遗弃陷阱。但这并不意味着,有这种生理特点的所有人都会有遗弃陷阱。它也部分取决于早期童年环境。
如果你在婴儿期,有稳定的情感联结,特别是与母亲,或其他重要的人,那即使你有这种生理倾向,可能也不会产生性格陷阱。但如果你的成长环境太不稳定,又不断失去很多重要的人和物,那即使你没有这种生理倾向,也很可能会产生性格陷阱。
然而,如果一个人的这种生理倾向越强,那么激活这个性格陷阱所需要的创伤就越少。以至于我们有时候回溯一个人的过往,却全然找不到是什么让其性格陷阱如此强烈。
遗弃陷阱的起源
1.你可能有分离焦虑的生理倾向,独处有困难。
2.在你小时候,父母中有人去世或离开了家。
3.在你小时候,母亲住院了或与你分开了很长时间。
4.你是被保姆带大的;或是在福利机构里长大,母亲形象缺失;或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寄宿学校上学了。
5.母亲不稳定。她经常因为抑郁、愤怒、醉酒,或者因其他缘故而离开你。
6.你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或总是打架,让你担心家庭会破裂。
7.因为某些原因,你失去了父母对你的关注。例如:弟弟或妹妹的降生、父母再婚。
8.你的家庭关系过分亲密,你被过度保护。小时候,你没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当然了,早年失去父母是遗弃陷阱最糟糕的起源。艾比就属于这种情况。也许是父母一方生病了,不得不长时间离开你。也许是父母离异了,其中一方搬走了,渐渐忘记了你。在这里,父母死亡、生病、分居和离婚都属于同一种类型,都是重要的关系,最后却分离了。在生命早期失去父母是特别痛苦的。一般来讲,失去得越早,孩子越易受伤,遗弃陷阱就会越强。
还有一些别的因素会决定失去父母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其中,其他亲密关系的质量就很重要。比如艾比,她和母亲的关系是非常稳定有爱的,这给她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削弱了她遗弃陷阱的强度。所以,她的遗弃陷阱只局限在某些特定领域。她只会在与男性的恋爱关爱中重现自己的遗弃陷阱。另外,如果你找到了其他人替代失去的父母,并与其建立很好的关系,比如继父母,也会有所帮助。而如果失去的父母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你恢复关系,比如生病的父母痊愈回家,分居的父母破镜重圆,或酗酒的父母戒酒了等,这些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很多种经历都可以治愈遗弃陷阱。但是,被遗弃的记忆并不会消失。如果你有了很多治愈性的经历,那么可能只有很严重的事件,才会触发你的遗弃陷阱,比如真正失去所爱之人。如果你早年曾失去父母,就会很清楚承受这种失去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再度陷入那种痛苦的可能性会让人非常恐惧。
我们来看一下遗弃陷阱和情感剥夺陷阱的关键区别。情感剥夺的情况是,在现实中,父母总是在那里的,但是在情感关系上,你们一直不好,父母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爱、照顾和共情。这时,亲子关系是稳定的,但不够亲密。而遗弃的情况是,曾经有过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但又失去了,或者父母会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完全无法预测。不幸的是,对有些孩子来说,父母既对他们没有很好的感情,且又无法预测。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结果孩子通常会既有情感剥夺陷阱又有遗弃陷阱。
除了失去父母,遗弃陷阱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童年时,生命中没有一个稳定的成人可以持续扮演母亲角色。例如:有些孩子,父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就请保姆或送托儿所,但是又经常换保姆或换托儿所;也可能虽然没换托儿所,但是托儿所总换老师。在生命的头几年,孩子尤其需要一个稳定的照顾者。这个照顾者可以不是父母,但如果总换人,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全是陌生人的世界里。
下一个来源是比较微妙的。也许,你拥有一个稳定的主要照顾者,但是她与你相处的方式可能并不稳定。例如,帕特里克的酒鬼母亲,她有的时候可以做到非常亲密有爱,然而仅仅几小时后,却又变得异常冷漠。琳西的母亲也是如此,她可能和琳西有相同的基因,情绪波动也很大。她人虽然总是在的,但是她与琳西相处的方式是变化莫测的。
琳西:我母亲会在那儿陪我,或者我应该说她人是在那里的。她有时很快乐、兴奋,也对我感兴趣,但有时又陷入深深的抑郁中,整天躺在床上,无论我做什么,她都没反应。
这种起源反映了母亲与孩子日常的互动方式。如果互动是不稳定的,那孩子就会产生遗弃陷阱。
喝酒的时候,帕特里克的母亲并不会虐待他,只是很冷漠而已。并不是说只有虐待的父母,才会导致遗弃陷阱。如果你的父母,因为吸毒或脾气不好,总是在爱你与对你不好这两种模式中转换,你就可能会产生遗弃陷阱。但你也有可能没产生这个问题,因为这还取决于,对你来说,这种虐待是否是一种情感联结的丧失。对于一个几乎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任何东西的孩子来说,惩罚也可以是一种情感联结。虐待的父母也有两种,一种是和孩子有联结的,另一种是冷漠疏离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虐待和遗弃未必是同一个问题。
还有一些其他童年遭遇也会导致遗弃陷阱。也许你的父母总是吵架,让你感觉家庭很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也许你的父母离婚了,各自再婚,有继子继女。也许在你的父母与新家庭成员互动时,你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也许你的父母把对你的关注和照顾转到了弟弟或妹妹身上。当然,并不是说弟弟或妹妹的降生一定会给哥哥和姐姐带来创伤。一般情况下,这些事件并不会导致遗弃陷阱。但是,如果它们触发了非常强烈的遗弃感,那么就会导致遗弃陷阱了。换言之,遗弃陷阱的产生主要取决于自我感受到的被遗弃的程度。
很多时候,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遗弃了,就会一直跟着他们,像影子一样尾随他们、观察他们,或待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在外人看来,似乎孩子和父母关系很亲近。然而事实是相反的,正因为他们之间缺乏很强的联系,所以孩子才觉得要确保能看到父母。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确定自己和父母是有某种情感联结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保持和父母的关系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们的全部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没有精力再去关注其他人了。
最后,如前所述,遗弃陷阱也可能源于过度保护的环境,可能与依赖陷阱同时发生。依赖的孩子也会害怕被抛弃。艾比和她母亲之间就是这种情况。
艾比:父亲去世后,母亲不想让我离开她半步。她害怕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然后也失去我。我也总想跟母亲在一起。我记得我不想去学校,不想去和朋友玩,更想待在家里。
艾比想跟母亲尽量待在一起的需求影响了她的自主性。她没能自由地探索世界,也没能建立起自我照顾的自信。她一直依赖母亲引领和指导她。事实上,母亲可能也想要这样,因为她无法面对再一次的失去。
而别的孩子对失去父母的反应可能是变得更加自立。因为没有人再照顾他们了,于是他们学会了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