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简述:11种性格陷阱

两种和原生家庭缺乏安全感相关的性格陷阱:遗弃不信任

遗弃

遗弃陷阱指的是一种觉得自己爱的人会离开、自己在感情上注定会孤独一生的感受。你可能觉得亲近的人会去世,或者永远离开这个家,或者因为更爱别的人而抛弃你。不知为何,你总觉得自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抛弃。由于这个想法,你可能会过分黏着亲近的人。但讽刺的是,你最终却把他们推远。即便是正常的分离,也可能让你感到不安或者愤怒。

不信任和虐待

不信任和虐待原文是“abuse”,英文中abuse含义比中文的“虐待”更为宽泛,可以指代各种不恰当的使用和对待;作为一个性格陷阱的名称,本书统一采用虐待的译法。——译者注性格陷阱,是一种别人会以某种方式伤害你或者对你不好的预期。比如,别人可能欺骗你、对你撒谎、操控你、羞辱你、对你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占你便宜。假如掉入这个性格陷阱,你会躲在一面叫作“不信任”的高墙背后保护自己。你绝不会让别人靠得太近,总是怀疑别人的企图,并倾向于做最坏的假想。你预计你爱的人会背叛你,所以要么干脆彻底回避人际关系,要么选择和你无法敞开心扉的人建立肤浅的关系。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你一边选择与对你恶劣的人在一起,一边痛恨对方,想要报复他。


两种与你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关的性格陷阱:依赖脆弱

依赖

假如掉进了依赖的性格陷阱,你会感到只有在获得他人诸多帮助的前提下,你才能比较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你会把别人当作拐杖,需要持续不断的支援。在孩童期,当你试图独立自主的时候,总有些人或事让你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成年以后,你主动寻找强大的依靠。你依赖他们,同时也不介意他们主宰你的生活。在工作中,你不愿意自己做决定,不愿意自己行动。不用说,这个性格陷阱正在限制你。

脆弱

掉入脆弱性格陷阱的你,生活在忧心灾难即将降临的恐惧中——无论是天灾、人祸、疾病,还是财务方面的困难。你在这个世界上很难体会到安全感。童年时期,有各种影响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很危险。你的父母很可能太过担心你的安全,以至于对你过度保护。现在你常有过分且不符合实际的恐惧,你让恐惧控制了你的生活,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反复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你的恐惧可能围绕着疾病的主题,比如担心惊恐发作、患上艾滋病,或者怕自己发疯;也可能是以财务问题为焦点,比如担心破产、流落街头;还可能是其他恐惧性场景,比如害怕坐飞机,害怕遭抢劫,担心地震。


两种与他人的情感联结强度相关的性格陷阱:情感剥夺社交孤立

情感剥夺

情感剥夺是一种认为他人永远不可能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望的信念。你觉得没人真正在乎或者理解你的感受。你发现自己容易被冷漠、不愿付出的人所吸引,或者你自己就是个冷漠和不愿付出的人,这无可避免地导致了不如意的人际关系。你觉得受到了欺骗,你的情绪在愤怒和受伤、孤独之间来回变换。讽刺的是,你的怒火恰恰会把别人赶得更远,进一步地延续了你情感剥夺的感受。

当情感剥夺的患者前来寻求心理治疗时,他们的那种孤独感甚至会在他们离开诊所之后,继续萦绕在我们的办公室里。这是一种空虚,一种情感失联的状态,而他们是一群不明白爱是什么的人。

社交孤立

社交孤立讲的是我们与朋友以及自己所在群体的联结。它是一种孤立于全世界、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情绪感受。掉入这种陷阱的你,童年时觉得自己被其他孩子所排斥,不属于任何一个朋友圈子。这也许是因为你的某些不同寻常的个人特点导致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成年后,你仍然经常通过逃避行为来维护这个性格陷阱:你逃避社交,逃避交朋友。

可能是由于你的某些特质不招其他孩子待见,你在童年时候就受到排挤。这样的经历让你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而成年后,你可能认为自己容貌丑陋、对异性毫无吸引力、社会地位低、言辞乏味、个性无趣或者有其他某种缺陷。你反复演绎童年时被拒绝的经历,在社交场合里总是觉得低人一等,并表现得矮人一头。

社交孤立这个性格陷阱并不总是那么明显。很多掉入这种陷阱的人,在与亲密、熟悉的人的相处中,表现得相当自如,甚至富有社交魅力。他们在一对一的关系中,可能也不会表现出这种性格陷阱。但是,在聚会、课堂、会议或工作场合,他们焦虑和疏离的程度有时会严重得让人吃惊。他们有种焦躁不安的特质,仿佛一直在寻找一个自己能融入的地方。

两种关乎自尊的性格陷阱:自我缺陷失败

自我缺陷

掉入自我缺陷这个性格陷阱的人,在内心深处会觉得自己充满缺点和缺陷。你相信,假如有个人离你足够近,真正了解你,那么这个人会发现你其实根本不值得爱。你的缺点必将展露无遗。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觉得家人没有尊重你真实的自己。相反,他们不断批评你的“缺点”。因而你责备自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成年之后,你也害怕去爱。你很难相信亲近的人会看重你,所以随时抱着被拒绝的准备。

失败

失败的性格陷阱也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想法,认为自己在学业、工作、体育运动等方面都不足以获得成就。相较于周围的人,你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当你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周遭的人和事让你感到自己在成就方面始终低人一等。你可能曾经有过学习障碍,或者从未有过足够的自制力来掌握诸如阅读之类的重要能力。周围的其他孩子总是比你出色,你被别人指指点点,说你“笨”“没天赋”,或者“太懒惰”。成年之后,你过度夸大自己的失败,并且总是按照会导致失败的方式行事,于是一直把自己拘束在这个性格陷阱里。


两种与自我表达(即表达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满足自己真实需求的能力)相关的性格陷阱:屈从苛刻标准

屈从

屈从这个性格陷阱,会让你为了取悦他人或满足他们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甚至你允许他人控制自己。你这样做,既可能是出于内疚感(你认为如果首先照顾了自己的需求,就等于伤害了他人),也可能是惧怕自己的不服从会招致惩罚或被抛弃。童年时,你身边的某个人(通常是家长)一直要求你无条件地服从。成年后,你还是不断地跟那些强势、控制欲强的人交往,对他们俯首帖耳。或者你也可能选择那些自身有各种心理缺陷,因此需求极多,却无法回应你付出的交往对象。

苛刻标准

掉入苛刻标准这个性格陷阱的人,会无休止地鞭策自己实现对自己来说很高的目标。你会过度在意地位、金钱、成就、美貌、秩序、认可,不惜为此放弃幸福、快乐、健康、成就感、良好的亲密关系。你可能还会拿自己的严苛标准去要求别人、对别人武断地评头论足。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就被要求做到最好,只要没能做到最好就等同于失败,而你认识到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够好。

权利错觉

最后一个性格陷阱是权利错觉,和接受生活中实际限制的能力有关。掉入这个性格陷阱的人会感到自己是特别的。他们坚信,自己可以立马做到、说出,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他们不去考虑别人是否会觉得这是合理的,不考虑什么才是切实可行的,通常来说又要花费多少时间和耐心,以及别人得付出多少代价。他们在自我约束方面存在问题。

许多掉入这个性格陷阱的人小时候都被溺爱。家长没有要求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或者像其他孩子那样去遵循一定的限制。成年之后,他们依旧会在自己的要求没得到满足时大发脾气。

现在,你已经大致了解哪些性格陷阱比较符合你的情况了。下一章,我们将告诉你性格陷阱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在我们童年时,性格陷阱是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