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变态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社会文化因素是心理异常的重要成因

学习目标:了解社会文化因素是心理异常的重要成因。

当人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人所形成的一定的人格及其内在的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却不能做出相应的适应性改变,或者社会文化环境发生的变化过于迅速、频繁或过于强烈,超出了人(主体)所能适应的能力的范围;这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文化关系失调或适应困难的情况,并可能导致心理异常,严重时可形成精神疾病。

强烈的社会文化冲击,如社会动乱、外敌入侵、战争、社会经济大衰退、文化性大迁徙、都市化过程中的农民涌入城市,等等,处在这些情景之中,由于种种变故,如传统文化的瓦解,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严重扰乱,以及彷徨、恐慌、困惑和紧张的情绪反应,人们的心理健康就难免遭受严重的威胁。一些人格欠健全、心理品质较差、适应能力低下、无法做出适应性反应的个体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异常,甚至发生各种精神疾病,此外,还会引发如酗酒、吸毒、卖淫、赌博、暴力、犯罪等各种不良行为的泛滥。

还有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因素会对社会文化造成冲击,如不良的社会制度、宗教迷信、种族或性别歧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文化习俗等虽然表面看并不强烈,但它们缓慢而持续的影响作用,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侵蚀和引发心理异常的严重性是不容低估的。

社会文化因素作为心理异常的形成原因,其作用过程是相当普遍而复杂的。任何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差异、变动、冲击都不可避免地在人的内在心理世界中引起波澜。

下面我们着重探讨一下有关社会文化环境差异、变动、冲击的几种现象。

一、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许多研究资料证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环境中的人群,其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倾向。而且经济地位越低下,心理异常的发生率越高。早期美国的霍林斯黑德和雷德利克,英国的戈德堡和莫里森等的研究都相继证实:城市里贫穷的下层社会中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病人明显较多。

美国的什罗特调查了纽约市郊繁华商业区的1600多名居民,逐个进行评定,结果证明他们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存在某种精神病症状,而且研究也证明,那些生活经济条件愈差、生活愈紧张的人,心理异常的比例越大。国内12个地区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同居民的经济水平呈负相关。对这种现象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恶劣是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也有人认为有精神病素质的人往往沦落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底层,因而形成了经济条件差的人群精神病人多的印象,认为这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有人认为下层社会中的精神病人得不到妥善的治疗,以致慢性化者居多。还有人认为下层社会中的贫穷居民生活范围受限,经济条件差,社会应付能力弱,结合遗传素质和心理压力大等因素共同起作用而致病,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二、社会生活变动或社会生活事件

社会生活中的变动或称社会生活事件,牵涉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生活、教育活动、工作活动、经济活动、业余生活、婚恋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等等。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和变化,社会生活变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我们今天所经历的生活变动无论在数量上和速度上都远远超过我们的祖辈。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即社会生活中的变动。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人们做出一定的主观努力,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动。长期以来,人们观察到,在社会生活中经历的社会生活变动越多,尤其是经受重大的生活变动,人所接受的心理压力越大,其身心健康所经受的威胁性影响就越严重,引发心理异常的可能性也越大。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等曾对5000余人进行了关于生活事件对人的疾病影响的调查研究。按其影响大小把生活事件按次序编制成量表,称为“社会生活再适应量表”。他们认为任何类型的社会生活事件(变动)都能造成人们对疾病的易感状态,特别是一些使人感受到失落或丧失的事件影响就更加严重。亲近的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死亡,在所有生活事件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需要最大的再适应的努力,定位100分。其他如离婚、夫妻分居、坐牢、被解雇、大量借贷等,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研究发现,人们遭受的生活变动越多,则发病的可能性越大。例如,一个人在一年内遭遇的生活事件打分累积超过200分,就有50%生病的机会;超过300分,生病的机会超过70%。相反,如果低于30分,则来年可以健康安泰。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而且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还需通过人的主观心理中介因素才能起作用。因为生活事件是否会造成疾病还要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

三、人口流动(移民群体)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国家或在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因为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或称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在一个国家中也出现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别(主要是城市和农村的差别)。

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球性的问题:落后的、不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向发达国家;不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向发达地区(主要是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流动性质的人群(其中也包括移民人群)。这实质上是一种人们无法避免的文化性迁徙。

在文化性迁徙中的流动人口或移民群体一般被公认是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群体。移民过程中或移民以后,作为少数人,置身于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语言不通、生活方式不同,可能遭受种种困难和歧视,远离家乡,得不到旧日亲友的关照,失去了社会支持,生活矛盾多,压力大,很容易陷入惶恐和紧张的境遇之中。那些原本心理素质不高、人格不健全、适应能力较差的个体,就容易引发心理异常,甚至发生精神疾病。

研究资料显示,移民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严重,这取决于移民的动机、心理压力、可用资源和定居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墨菲认为,移民中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与否,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①原来的文化背景,对待移居的态度,对移民地了解的程度,以及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等;②是在怎样的形势下移民,是自愿移民还是被迫移民,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移民,移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小等;③移居地的社会情况,当地对待移民的态度,是欢迎还是拒绝,是支持还是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