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印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婆罗门与沙门之争

在公元1000年以前,印度的宗教之争是在印度教和沙门思想之间展开的。

吠陀教到婆罗门教:原始宗教到国家宗教

印度教原本也是外来人的宗教,入侵的雅利安人原是游牧民族,迁徙和斗争的习性使其信奉男神和自然神;而土著达罗毗荼部落属农业文明,信奉母神和生殖崇拜。

当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之后,也弃游牧而定居,转向农耕生活,威风凛凛的战神也逐渐让位于能带来农业丰收的母神。

公元前1500年,印度教的初级阶段——吠陀教诞生了。多神崇拜和种姓划分是其重要特点。公元前500年,产生大量国家,印度教的第二阶段婆罗门教粉墨登场。

针锋相对:婆罗门与沙门

外来的雅利安人是胜利者,其宗教思想应该是乐观进取的,认为祭祀能打通人与神的联系,对神灵和来世充满美好期盼。

另外一种宗教思潮,即沙门思潮却不信神灵,悲观绝望地看待人生,相信人们深陷轮回转世又无法自拔,于是希望通过各种苦行来脱离人生轮回之苦,有学者认为沙门是被征服的土著人的宗教思想,是其无助无奈心境的体现。后来婆罗门吸收轮回业报思想,对现世看法也开始变得消极悲观了。

▲瓦拉纳西,恒河上祈祷的河灯

婆罗门教发展了吠陀教的种姓制度,将婆罗门推到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给婆罗门带来了太多的现实利益,引起掌握政治实权的刹帝利和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吠舍的极度不满:

一方面,刹帝利和吠舍将大量金钱捐赠给婆罗门,却绝不可能再提升自己的宗教地位。另一方面,刹帝利们的频频征战和吠舍们的谋利行为反而被婆罗门所轻视,这些都让刹帝利和吠舍非常纠结。

此外,大量的祭祀活动要宰杀大量牲畜,这也让农民阶层感到很“受伤”。

这一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刹帝利逐渐占据了绝对优势,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的兴起,让吠舍拥有了雄厚财力,在与婆罗门的明争暗斗中,他们逐渐掌握了话语权。

▼蒂鲁吉,Sri Thayumanaswamy Temple里的婆罗门

沙门

沙门(Sramana),意为勤息、息心、净志,是与婆罗门相对的宗教人士,被称为“阿修罗”、“夜叉”之类。后泛指一切非印度教的宗教思想,有“六师外道”等说法。

沙门等另类思潮的纷纷呈现,实际也是刹帝利阶层和城市工商业势力占上风的产物。有学者指出,很多所谓的“异端”思想,如轮回业报的思想,首先就是在刹帝利之间秘密传播的。其中以与沙门有关的佛教、耆那教和顺世论三大派为主要代表。

三大派的攻击重点都在于祭祀,反对独尊《吠陀》,主张四性平等,欲借此将婆罗门拉下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