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獻語法研究·
甲骨文中的時間介詞“于”
張玉金
提要 本文首次對甲骨文中的時間介詞“于”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于”最初是動詞,由此發展爲位事介詞,由位事介詞發展爲處所介詞,再由處所介詞發展爲時間介詞。時間介詞“于”是時段介詞,絕大多數可譯爲“到”。時間介詞“于”的賓語可以由時間名詞語充當,也可以由動詞性詞語充當。表示時間的“于”字介賓短語,絕大多數出現在語句主語之後、謂語中心詞之前。“于”字句的主語、謂語、賓語、補語都可以被省去,時間介詞“于”本身也可以被省去。“于”可以跟“廼”、“既”、“卒”等詞構成多種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多種比較複雜的時間關係。
關鍵詞 甲骨文 時間介詞 于
對於甲骨文中的時間介詞“于”,下述幾位學者在他們的論文中都曾涉及過:韓耀隆(1972)、黃偉嘉(1987)、蕭德銑(1990)、張玉金(1994)、李麗豔(2007)、馬彩紅(2007)。但是,上述諸位學者的論述都比較簡單,一般都是先說“于”可以介引時間,而後解釋其意義,再舉些例子。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人對甲骨文中的時間介詞“于”做窮盡性的專門研究,因此,從事本課題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時間介詞“于”的來源及其意義
(一)時間介詞“于”的來源
郭錫良(1997)曾指出,“于”這個介詞“應是先用來介紹行爲的處所,再展介紹行動的時間和動作涉及的物件”。裘錫圭(2010)、李先銀(2010)都同意此說,筆者也認爲此說可信。
時間介詞“于”和處所介詞“于”一般都是“到”的意思,兩者在意義上是相通的。
依據認知語言學理論,隱喻在詞語意義的轉化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如詞語由表空間義轉爲表時間義,這就是隱喻的作用。這樣看來,介詞“于”由處所介詞發展爲時間介詞,是隱喻的作用。
“于”最初是動詞,由動詞發展爲位事介詞,主要表示動作行爲位移的終點。由位事介詞發展爲處所介詞,表示到某地或某處進行某種動作。
時間介詞應是進一步由處所介詞發展而來的。時間介詞“于”主要表示到什麼時間再做什麼事,而處所介詞表示到什麼地方或處所做什麼事,很明顯,兩者是十分相近的。
(二)時間介詞“于”的意義
1.意義是“到”
關於甲骨文中時間介詞“于”的意義是“到”,這一點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過了。但是,有關的論證卻見不到,爲此,下面就這個問題進行論證。
對此,我們可以指出以下四點論據:
第一,時間介詞“于”在一組卜辭中常與“惠”、“在”、“及”(意思是“趕在”)相對而用。“惠”、“在”、“及”之後的時間詞語所表示的時間跟卜日(即說話的時日)近,而“于”後時間詞語所表示的時間距卜日遠,這時“于”譯爲“到”是合適的。例如:
(1)惠今日酒?
于翌日酒?(合28272)
(2)戊子卜:于來戊用羌?
惠今戊用?(合22045)
(3)丁巳卜:惠宜酒?
丁巳卜:惠今月酒宜?
丁巳卜:于木月酒宜?(合32216)
(4)其侑大庚,惠翌日酒?
于來日庚酒?(合27167)
(5)丁酉卜:兄貞:其品司在茲?
貞:其品司于王出?(合23713)
(6)及茲月出採,受年?
于生月出採,受年?(屯345)
“惠”是語氣副詞,作焦點的標記。上列例(1)卜問:是在今日舉行酒祭好,還是到明日舉行酒祭好?很明顯,其中的“于”是“到”的意思。例(2)至例(4)中的“于”類此。例(5)中的“于”是跟“在”相對而用的,這是卜問:是現在品祭司神,還是到殷王出去的時候品祭司神?其中“于”與“在”相對使用,是到的意思。例(6)中的“于”是跟“及”相對而用的,這是卜問:是趕在這個月出去採摘禾穗會有好收成,還是到下個月出去採摘禾穗會有好收成?其中“于”與“及”相對使用,是“到”的意思。
第二,時間介詞“于”跟“廼”構成“于……廼……”這樣的固定格式,表示到什麼時間才做什麼事。這種格式中的“于”譯爲“到”是合適的。例如:
(7)于壬王廼田,湄日亡?(合28608)
(8)王其田,,湄日亡災?
于旦王廼田,亡災?(合28566)
(9)于壬王廼省田?
壬王弜省田?(合28635)
(10)于翌日廼?(合31035)
(11)于九月廼尋,有正?(合31062)
(12)于既酒父丁翌日、日、彡日,王廼賓?(合32714)
例(8)中“”,沈培(1995)認爲是時間名詞,指夜盡將曉之時,此說正確。這是卜問:王是在夜盡將曉之時進行田獵,還是到天明時進行田獵才沒有災禍?其餘諸例類此。
第三,作“于”賓語的時間詞語前有“翌”、“來”、“生”、“木”、“林”等,都表示未來的時間,其前的“于”譯爲“到”是合適的。例如:
(13)己未卜,貞:王惠[今]日往?
貞:勿隹今日往?
于翌庚申?
勿于翌庚申?(合7351)
(14)今日牛于祖辛?
于翌辛牛于祖辛?(合6949)
(15)貞:于來乙巳禱?
勿于來乙巳禱?(合376)
(16)貞:今十二月我步?
貞:于生一月步?(合6949)
(17)貞: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
帝其于生一月令雷?(合14127)
(18)癸未貞:惠乙酉延方?
癸未貞:于木月延方?(合32243)
(19)己丑貞:于林月酒?(合34544)
(20)辛丑卜,賓貞:其于六月娩?
貞:今五月娩?
貞:其于六月娩?
貞:今五月娩?(合116)
卜辭中的“翌”,不僅指明日(次日),還指次日後六十日內的日子。“來”也指未來的日子。“生”常用在“月”前,指未來的月份。“木月”、“林月”,裘錫圭(1992)都讀爲“生月”。人處於現在的時刻,提到未來的時間,其前應該用意義爲“到”的介詞。例(20)中的“六月”前未用“生”,但跟它構成選貞的“五月”前加了“今”,這證明“六月”也是指未來的六月。
第四,把時間介詞“于”後時間詞語所表示的時間跟前辭中的時間比照一下,就會發現“于”後的時間都是指未來的時間。這種時間詞語前的“于”譯爲“到”是合適的。例如:
(21)丁亥卜:于乙巳酒禱?(合15693)
(22)庚申卜:于丁卯敦召方,受祐?(合33029)
(23)乙卯卜,王曰貞:于丁巳步?(合24346)
(24)己亥卜,貞:于辛丑涉?(合19282)
(25)乙酉卜:于丁令馬?(合34136)
(26)乙未卜:于丁酉雨?
于戊戌雨?
于己亥雨?(合34159)
例(26)占卜的日子是“乙未”,“乙未”後的第三天是“丁酉”,第四天是“戊戌”,第五天是“己亥”。可見“于”所引介的都是表示未來時間的詞語。
卜辭中“于”後的時間詞語前有時有“今”字,例如:
(27)[乙]酉卜:于今夕雨?(20954)
(28)丁亥卜:汝有疾,于今三月弗川?
丁亥卜貞:汝有疾,其川?(合22098)
這種“于”似可以譯爲“在”。但是,上引兩例“于”後時間詞語所表示的時間,仍然是未來的時間,這是由貞辭的性質所決定的,它是對未來的貞測,只不過這個時間距占卜之時更近罷了。以例(27)爲例,仍是問:到今天“夕”時會下雨嗎?這種例子在卜辭中是罕見的。
2.“于”是時段介詞
時段是時間的長短,是句中動作行爲進行所用的時間。與時段相對的概念是時點,時點是動作行爲或狀態的發生、進行、結束的時間。
時段表示的意義,有一種是表示到了某一時段發生什麼事情、出現什麼情況。而時點表示的意義,有一種是表示動作行爲或狀態結束的時間或者動作行爲或狀態進行到某一時間,即所謂終點時間。
“于”後的時間應是時段,而不是時點。如前引例(22)中的“于丁卯敦召方”,是說到了丁卯日再“敦召方”,而不是“敦召方”一直持續到丁卯日,到丁卯日才結束。其他“于”後的時間也都是如此。
因此,甲骨文中的“于”基本上都是屬於時段介詞。
二、時間介詞“于”的賓語
時間介詞“于”的賓語,可由時間名詞語充當,也可以由動詞語充當。
(一)由時間名詞語充當
這種時間名詞語,可以是時間名詞,也可以是名詞性定中短語、同位短語。
1.由時間名詞充當
(29)貞:于甲子步?(合5212)
(30)貞:于庚寅酒禱?(合8085)
(31)于壬王其田?(合29245)
(32)貞:于甲令?(合13598)
(33)于旦王廼田,亡災?(合28566)
(34)于夕酒?(合30728)
(35)癸丑貞:于秋令?(合33166)
(36)庚戌卜:雀于春出?(合4143)
能夠充當時間介詞“于”賓語的時間名詞較多,例如甲申、甲戌、甲寅、甲子、甲辰、甲午、乙巳、乙未、乙卯、乙丑、乙酉、乙亥、丙申、丙子、丙寅、丁酉、丁巳、丁卯、丁亥、丁未、丁丑、戊戌、戊申、戊寅、戊子、戊辰、己亥、己丑、己未、己卯、己酉、庚申、庚午、庚戌、庚子、庚辰、庚寅、辛酉、辛丑、辛卯、辛亥、辛巳、辛未、壬戌、壬辰、壬寅、壬子、癸卯、癸未、癸亥、癸巳、癸丑、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丑、寅、巳、戌、酉、日、旦、夕、日中、大採、春、秋、翌、來等。
2.由名詞性定中短語充當
(37)貞:于翌辛丑燎?(合376)
(38)于翌夕酒?(合30847)
(39)于來辛歸?(合27794)
(40)丙戌卜,爭貞:于來乙巳燎?(合15560)
(41)于生月有大雨?(合38165)
(42)于生月乙巳禱?(合34375)
(43)壬辰卜,爭貞:王于八月入?(合5165)
(44)于七日雨?
于八日雨?(合20925)
(45)戊寅卜,爭貞:王于生七月入于商?(合1666)
(46)辛丑卜:于一月辛酉酒黍登?(合21221)
能夠充當時間介詞“于”賓語的定中短語較多,例如翌乙卯、翌辛、翌庚申、翌甲、翌辛丑、翌日、翌夕、翌乙未、翌丙申、翌乙亥、翌丁亥、翌丁巳、翌庚、翌甲子、翌癸、翌戊子、翌丁丑、翌癸丑、翌乙巳、翌丙、翌戊、翌庚戌、翌甲戌、翌乙、翌戊寅、翌日旦、翌日莫、翌丁、來甲子、來甲寅、來甲辰、來甲申、來甲午、來乙巳、來乙、來乙卯、來乙酉、來乙丑、來乙亥、來乙未、來丙寅、來丙申、來丁丑、來丁酉、來丁未、來丁亥、來丁卯、來丁、來戊、來己巳、來己亥、來己、來己未、來庚、來庚子、來辛未、來辛卯、來辛、來辛巳、來辛酉、來辛丑、來壬子、來亥、來日、來春、生月、木月、林月、生一月、生七月、生八月、生月己巳、生十一月、今三月、今六月、今夕今日、一月、一月辛酉、二月、四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二日、三日、六日、七日、八日等。
3.由同位短語充當
(47)于翌日丁丑步?(合33055)
(48)于翌日壬、辛王廼田,亡?(合28611)
(49)于翌日癸登新鬯,王受。(合30975)
(50)于翌日壬歸,有大雨?(合28021)
(51)于來日乙酉酒?(合27504)
(52)于來日庚酒,王受祐?(合30435)
上引例(47)中“翌日”和“丁丑”構成同位短語,餘例類此。
能夠充當時間介詞“于”賓語的同位短語有:翌日甲、翌日丙、翌日丁、翌日戊、翌日己、翌日庚、翌日丁丑、翌日癸、翌日壬、翌日壬、辛、翌日辛、來日甲午、來日乙、來日丁、來日丁亥、來日己、來日庚、來日乙酉等。
(二)由動詞語充當
作時間介詞“于”賓語的動詞語,已不再表示動作行爲,而是表示這種動作行爲進行的時間。可以由動詞充當,也可以由動詞性短語充當,但都名詞化了。
1.由動詞充當
(53)丁未貞:彳歲,惠祭遘?
丁未貞:彳歲,于劦遘?(合34613)
(54)丁未貞:彳歲,于祭遘?
丁未貞:彳歲,于劦遘?(合34615)
(55)甲辰卜,貞:王勿卒入,于入?(合9522)
(56)癸亥卜,貞:于出酒?(合9990)
能夠充當時間介詞“于”賓語的動詞有祭、劦、出、、日等。
2.由動詞性短語充當
(57)王勿于酒入?(合16113)
(58)其置鏞鼓于既卯?
惠卯?(合30693)
(59)于既酒父丁翌日劦日彡日,王廼賓?(合32714)
(60)丁酉卜,兄貞:其品司在茲?
貞:其品司于王出?(合23713)
(61)甲午卜:歲祖乙牝一,于日出?用。(花426)
(62)于月出廼往,亡?(補9533)
(63)惠各于祼用,王受祐?
于入自祼用,王受祐?(合27281)
(64)辛亥卜,貞:王入?
貞:王于酒于上甲入?(合1210)
充當時間介詞“于”賓語的動詞性短語有:酒、既卯、既酒父丁翌日劦日彡日、既祭、既日、既父丁彳歲、既品、既、既乎食、乍、入自祼、入自日、入自夕祼、來自、來自伐、王出、方既食、日出、月出、日、日羞中、父己父庚既祭、大乙卯、酒于上甲、圍辟門、卒、彡卒、卒彡、日卒、大歲卒、大卒日等。
三、“于+時間詞語”的位置
表示時間的“于”字介賓短語,有三種語法位置,一是主語之後、謂語中心詞之前;二是語句主語之前;三是謂語中心詞之後。
依據我們的統計,第一種情況最常見,有740次,佔時間介詞“于”出現總次數(806次)的92%。出現在語句主語前的“于”字介賓短語有37次,佔總次數的5%。出現在謂語中心詞之後的“于”字介賓短語有29次,佔總次數的3%。
(一)“于+時間詞語”出現在語句主語之後、謂語中心詞之前
這種用法的時間介詞“于”很常見,例如:
(65)庚辰貞:王于丁亥令?(合32848)
(66)乙未貞:王于丁酉步?(英2436)
(67)貞:王于甲午告?(合1051)
(68)貞: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
帝其于生一月令雷?(合14127)
(69)戊寅卜,扶:方于己圍?(合20436)
(70)庚戌卜:雀于春出?(合4143)
這種句子的主語可以省去,這時“于+時間詞語”則出現在謂語中心詞之前,例如:
(71)貞:辛亥王入?
于癸丑入?(合5175)
(72)癸丑卜:王其田于襄,乙,擒?
于戊田,擒?(合29354)
(73)貞:于甲子步?(合5212)
(74)壬寅卜,貞:于翌乙卯宜?(合15890)
(75)貞:于翌辛丑燎?(合376)
(76)于翌日庚酒?(合28242)
除了曆組、無名組卜辭有例外之外,在甲骨卜辭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出現在語句主語之前(句首),都不用時間介詞“于”,例如:
(77)辛巳卜,貞:王于生七月入[于商]?
貞:生七月王入于[商]?(合7780)
(78)[貞]:王于生七月入于商?(合7784)
癸巳卜,貞:來乙巳王勿入于商?(合7785)
(79)貞:今十二月我步?
貞:于生一月步?(合6949)
(80)貞:翌己卯王勿令狩?(合10594)
王于乙未令?(懷1651)
(二)“于+時間詞語”出現在語句主語之前
這種用法的“于”,主要出現在無名組和曆組卜辭中,在這兩種卜辭中共出現34次,佔這種用法“于”的總次數(37次)的92%。其餘3次,2次見於賓組卜辭,1次見於子組卜辭。
這種句子的主語之後常有“廼”字,句首的“于”跟句中的“廼”相呼應:
(81)王其田,,湄日亡災?
于旦王廼田,亡災?(合28566)
(82)于壬王廼省田?
壬王弜省田?(合28635)
(83)于壬王廼田,亡災?(屯271)
(84)于翌日壬、辛王廼田,亡?(合28611)
(85)于壬王廼田,湄日亡災,侃?(懷1432)
(86)于翌日壬王廼田,亡災?(屯3054)
這種句子的主語之後也可以沒有“廼”,這種用例不如上一種用例常見。例如:
(87)于辛卯王令?(合32858)
(88)于乙步,若?(合32725)
(89)于庚子王涉,若?(合32951)
(90)于辛巳王圍召方?(合33023)
(91)于壬王其田?(合29245)
(92)于己卯帝其令雨?(補3632)
(三)“于+時間詞語”出現在謂語中心詞之後
這種用法的“于”也主要出現在曆組、無名組卜辭之中,在這兩組卜辭中出現的這種用例有21次,佔這種“于”總次數(29次)的73%。
這種作爲時間介詞“于”賓語的時間詞語,可以是名詞性詞語,也可以是動詞性詞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例子如:
(93)癸酉貞:射以羌自上甲乙亥?
癸酉貞:射以羌用自上甲于甲申?(合32023)
(94)癸亥貞:危方以牛其登于來甲申?(合33191)
(95)乙亥貞:又彳伐自上甲至父丁于乙酉?(合32212)
(96)甲辰貞:其禱禾于丁未?(合33331)
(97)丁亥貞:酒彳歲于庚寅?(屯4318)
(98)其侑父己于來日,王受[祐]?(屯73)
是動詞性詞語的例子如:
(99)其置鏞鼓于既卯?
惠卯?(合30693)
(100)丁酉卜,兄貞:其品司在茲?
貞:其品司于王出?(合23713)
(101)丁丑卜彭貞:其爲祖丁門于卒彡?(合30282)
(102)乙酉卜,何貞:祖丁,其遘于日?(合27282)
(103)辛卯卜:彳伐于(卒)彡?(合32263)
(104)□□貞:上甲乇于大乙卯?(屯900)
下引一例中的“于”,似是時點介詞,表示時間終點。這種“于”很少見到,因爲表示這種意義時一般是用“至于”、“至”的,例如:
(105)丁卜:雨不延于庚?
丁卜:[雨]其延于庚?子占曰:□。用。(花400)
如上所述,“于+時間詞語”的通常位置是在語句主語之後、謂語動詞之前,這種用法的“于”佔時間介詞“于”出現總次數的92%。
當“于+時間詞語”出現語句主語之前時,是一種主題化的現象,是狀語的主題化。語句狀語被提到句首位置充當主題,成爲注意的中心。主題表示的是舊信息,把狀語主題化,意在提高和強調信息的已知程度。
當“于+時間詞語”出現在謂語中心詞之後、句子末尾時,應是一種焦點化現象。我們知道,在現代漢語中,遵循尾焦原則,即自然焦點一般位於句子末尾的詞語上,也就是說句子尾部是被強調和被凸顯的成分。在語言的綫性序列上,越靠近句末,信息內容就越新;信息內容越新,就越容易成爲句子的焦點。古代漢語也應是如此,把句中狀語移到句尾,讓它處在自然焦點的位置上,它就被強調、被凸顯,它表達的是新信息。
四、“于”字句的省略
“于”字句中常發生省略,被省略的可以是主語、謂語、賓語、補語,也可以是時間介詞“于”本身。
(一)省略主語
“于”字句的主語經常被省去,這是因爲主語往往不言自明。例如:
(106)甲辰卜,貞:乙巳王步?
于丁未步?(屯923)
(107)乙未卜:王入今三月?
于四月入?(屯4514)
(108)于壬子王田敝,亡災,擒?
于來壬子廼田敝,?(屯3608)
(109)甲辰卜,貞:王勿卒入,于入?(合9522)
(110)貞:今十二月我步
貞:于生一月步?(合6949)
(111)己卯卜:亞侯?
于木月至?(合32806)
例(106)、(107)、(108)、(110)都是後一條卜辭主語承前一條卜辭而省略,例(109)是後一小句主語承前一小句省略,例(111)是互依省略,前一條卜辭蒙後省略謂語,後一條卜辭承前省略主語。
(二)省略謂語
時間詞語在語句中出現,往往作境事成分,不是語句必有的語義成分,因此,它一般是占卜者所關心的,卜問者關心動作行爲何時進行或情況何時出現時才會在句中引入時間成分。有時間詞語出現的小句,動詞及其所帶的賓語或補語等,往往不是卜問者所關注的,所以可以省去。“于”字句中謂語省略的情況比較多見。例如:
(112)禱,惠今日酒?吉。
于翌日?(合30832)
(113)貞:中丁歲,辳?
貞:于既日?二月。(合22859)
(114)王其田,,亡?
于旦,亡災?(合28514)
(115)己未卜,貞:王[今]日往?
貞:勿隹今日往?
于翌甲申?
勿于翌甲申?(合7351)
(116)戊辰卜,鼓貞:有來執自,今日其延于祖丁?
貞:于來日?(合27302)
(117)其出舟,今日癸,亡?
于乙,亡?(英2322)
(118)其登黍,翌日乙?
于丁?(屯2715)
(119)戊寅卜:其又歲于妣己,翌日□?
于來日乙?(合27516)
下引各例,都是選貞卜辭。在兩條卜辭中,謂語動詞都被省略去了。
(120)癸巳貞:甲午?
于乙未?(屯424)
(121)今日?
于來日?(合29734)
(122)壬子?
于壬戌?(合29743)
(123)今秋?
于春?(合29715)
下引一個例子中,後一小句的謂語動詞承前一小句省去了:
(124)己酉卜,王:占娥娩,允其于壬?不。十一月。(合21068)
(三)省略賓語、補語
在“于”字句中,動詞之後的賓語、補語,往往不是語句的焦點,因此,有時也可以省去。例如:
(125)翌丁巳伐羌?
于庚申伐?(合469)
(126)丁丑貞:辛巳酒河?
于辛卯酒?(屯4397)
(127)貞:于庚申出于敦?
勿于庚申出?(合7942)
(128)己未貞:甲子酒伐自上甲?
己未貞:于乙丑酒伐?(合33692)
(129)辛酉貞:其于祖乙,癸?
于甲(屯593)
(130)己燎豕于嶽,雨?
于辛燎,雨?(合34204)
前引例(125)、(126)第二條卜辭省去的是賓語,例(127)、(128)、(129)第二條卜辭省去的是介賓補語,例(130)第二條卜辭把賓語和補語同時省去了。
(四)省略時間介詞“于”
時間介詞“于”本身也可以被省去。這有三種情況:一是在一組對貞卜辭中“于”被省去,二是在一組選貞卜辭中“于”被省去,三是在一組重貞卜辭中“于”被省去。
“于”在一組對貞卜辭中被省去的例子如:
(131)于乙酒,有雨?
乙弜酒,亡雨?(屯2261)
(132)于壬射,亡?
弜壬射,弗擒?(合28817)
(133)于壬王田,湄日不[雨]?
壬王弜田,其悔,其遘大雨?(合28680)
(134)于壬王廼省田?
壬王弜省田?(合28635)
“于”在一組選貞卜辭中被省去的例子如:
(135)乙未卜:丙出舞?
乙未卜:于丁出舞?(屯4513+4518)
(136)丁酉余卜:壬有事?
于癸有事?(合21586)
(137)翌甲戌用?
于翌乙亥用?(合15395)
“于”在一組重貞卜辭中被省去的例子如:
(138)貞:于庚申伐羌?一
貞:庚申伐羌?二
貞:庚申伐羌?三 四 二 告(合466)
總之,“于”字句中被省略的句子成分,一般都是非焦點部分,由於不是卜問者特別關心的,所以可以省去。當然,省略的前提應是省略部分在具體場合和上下文是能夠補出來的。時間介詞“于”是例外,即使“于+時間詞語”是語句的焦點,如前引例(135)、(136)、(137),“于”也可以省去,但“于”後的時間詞語不同時省去。
五、由“于”構成的固定格式
“于”可以跟“廼”、“既”、“卒”等構成“于……廼……”、“于……既……”、“于……既……廼……”、“于……卒……”、“于……卒……廼……”等固定格式,表示時間關係。
(一)于……廼……
這種固定格式最爲常見,在現有的甲骨文語料中,共出現51次。它表示到什麼時候就做什麼事,或出現什麼情況。
根據“于”後詞語詞性的不同,可以分爲兩類,一是“于”後爲名詞性詞語,二是“于”後爲動詞性詞語。
“于”後爲名詞性詞語的例子如:
(139)于壬王廼田,亡災?(屯271)
(140)弜己未歸,王其每?
于庚申廼歸,亡?(合27791)
(141)丁酉卜:今旦萬其學?
于來丁廼學?(屯662)
(142)于翌日壬廼庸,不遘大風?(合30270)
(143)于九月廼尋,有正?(合31062)
(144)于翌日廼?(合31035)
“于”後爲動詞性詞語的例子如:
(145)日?
于入自日廼?(合29713)
(146)于月出廼往,亡?(補9533)
(147)于來自廼逐辰麋,亡災?(屯3599)
(148)于麥(來)自伐廼牝于祖甲?用。(花149)
(149)丙卜:子其往呂,乃酓,于乍廼來?(花16)
(150)于劦日市廼又彳,王受[祐]?(合27641)
當句子有主語時(如“于壬王廼田”),“于”字介賓短語作句首狀語,“廼”作句中狀語。如果句子沒有主語,則“于”字介賓短語和“廼”都可分析爲狀語。
(二)于……既……
這種固定格式表示到做完某事時再做另一件事,是表示兩件事之間的時間關係的。這種用例共見到6個。
這種“于”的賓語,都是由動詞性詞語充當的,例如:
(151)貞:于既父丁彳歲酒?(合23224)
(152)其置鏞鼓于既卯?
卯?(合30693)
(153)貞:中丁歲,辳?
貞:于既日?(合22859)
(154)祖丁莫歲,于既祭?(合27273)
(155)辛巳卜:于既乇?
辛巳卜:于既品?(屯917)
上引例(151)和例(155)第一條卜辭,“于”字介賓短語出現在謂語中心詞之前作狀語。例(152)第一條卜辭,“于”字介賓短語作補語。例(153)、(154)和(155)中第二條卜辭,“于”字句中的謂語中心詞被省去了。
“既”出現在“于”的賓語之中,前引例(151)中的“既”可以分析爲動詞,其餘諸例中的“既”可以分析爲副詞。
(三)于……既……廼……
這種固定格式表示到做完某事時就做另一件事,也是表示兩件事之間時間關係的。這種用例共見到6個,其中1個是殘辭。
這種“于”的賓語,也都是由動詞性詞語充當的,例如:
(156)于既酒父丁翌日劦日彡日,王廼賓?(合32714)
(157)戌興伐,方食?
于方既食戌廼伐,?(合28000)
(158)辛丑卜:公禱,今日酒,王受祐?
于癸酒,王受祐?
于父己,父庚既祭廼酒?(合27416)
(159)乙巳卜:于既廼一祖乙?用。(花241)
(160)辛于既乎食廼宜?(花286)
由於“廼”作爲副詞只能作狀語,而“于”要與“廼”前後呼應,所以這種“于”字介賓短語都要出現在謂語中心詞之前作狀語。“既”則出現在“于”字的賓語之中,都可以分析爲副詞。
(四)于……(卒)……
依據裘錫圭(1990),“”應讀爲“卒”。這種固定格式表示到了某件事結束時做另一件事,也是表示兩件事情之間的時間關係的。這種用例可以見到9個。
這種“于”的賓語,一般都是由動詞語充當的,例如:
(161)乞日酒?
于日酒?(屯2366)
(162)癸巳貞:于彡,先?(合34415)
(163)己丑卜:其又歲,于翌日又歲于大乙?(合33370)(164)己丑卜,彭貞:其爲祖丁門于卒彡?(合30282)(165)辛卯卜:彳伐于彡?(合32263)
(166)辛丑貞:禱于河于彡?(合34238)
前三個例子,“于”字介賓短語作狀語,後三個例子,“于”字介賓短語作補語。
這種“”應看成動詞,如“日”,是說日祭結束時;“彡”,是說彡祭結束時。(五)于……卒……廼……
這種固定格式表示到某件事結束時就做另一件事,也是表示兩件事之間的時間關係的。這種用例見到2個。
這種“于”的賓語,都是由動詞性詞語充當的,例如:
(167)丁卯卜:其禱又大乙?
于翌日廼禱又大乙,王受祐?(合27092)
(168)于彡卒,廼又,王受祐?(合41410)
“卒”應爲動詞,出現在“于”的賓語裏,“于”字介賓短語和“廼”都是作狀語的。
六、結論
本文首次對甲骨文中的時間介詞“于”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得出了如下一些結論:
“于”最初是動詞,由此發展爲位事介詞,由位事介詞發展爲處所介詞,再由處所介詞發展爲時間介詞。
時間介詞“于”是時段介詞,絕大多數可譯爲“到”,極少數可譯爲“在”。
時間介詞“于”的賓語可以由時間名詞語充當,也可以由動詞性詞語充當。充當“于”賓語的動詞性詞語不再表示動詞行爲,而是表示進行這種動作行爲的時間,業已名詞化了。
表示時間的“于”字介賓短語,絕大多數(佔總數的92%)出現在語句主語之後、謂語中心詞之前,這是它的通常位置。有時(佔總數的5%)出現在語句主語之前,這時“于”字介賓短語主題化了,這種變化意在提高和強調信息的已知程度。有時(佔總數的3%)出現在謂語中心詞之後,這時“于”字介賓短語焦點化了,這種變化意在提高和強調信息的新鮮程度。
“于”字句的主語、謂語、賓語、補語都可以被省去,時間介詞“于”本身也可以被省去。一般說來,被省去的句子成分都不是語句的焦點部分,不是卜問者特別關注的內容。“于”可以跟“廼”、“既”、“卒”等詞構成多種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多種比較複雜的時間關係。
參考文獻
[1]郭錫良:《介詞“于”的起源和發展》,《中國語文》1997年第2期。
[2]韓耀隆:《甲骨卜辭中“于”字用法探索》,《中國文字》1972年第四十九冊。
[3]黃偉嘉:《甲骨文中“在、于、自、從”四字介詞用法的發展變化及其相互關係》,《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4]李麗豔:《甲骨文介詞、連詞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5]李先銀:《甲骨文中“于”語法化過程構擬》,《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6]馬彩紅:《甲骨文中介詞“于”的用法》,《現代漢語》2007年第12期。
[7]裘錫圭:《釋殷卜辭中的“卒”和“”》,《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8]裘錫圭:《釋“木月”“林月”》,《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
[9]裘錫圭:《談談殷甲骨卜辭中的“于”》,余靄芹、柯蔚南主編:《羅傑瑞先生七秩晉三壽慶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2010年版。
[10]沈培:《說殷甲骨卜辭的“”》,《原學》(第三輯),北京:中國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版。
[11]蕭德銑:《甲骨文介詞述略》,《懷化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90年第6期。
[12]張玉金:《甲骨文虛詞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版。
[13]張玉金:《甲骨卜辭語法研究》,州: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