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金口玉言
当上县令容易,当个好县令不容易,那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做的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都是惠国惠民的实在事。
徐县令是个好县令,上能应付头顶各路上级,下得广大民心。如此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比较擅长察颜观色,洞察人心。
今日半下午,世子风尘仆仆地来德清县衙,说是圣上表扬德清县“种桑养蚕”这一利国利民的举措,特意指派他来慰劳大家,不日户部就会拨粮过来,补贴种桑户。
这则消息,户部的朋友,前两日就透露给他了,只是各级手续繁琐,还没有正式接到旨意。
赵瑗坐下来后,说到第七句时,徐县令就想通透了。
世子这是为私而来。
他媳妇在德清呢,估计是小两口闹别扭,世子想看他媳妇,又不好直说,就打着办公事的由头来了。
很明显嘛,一位官员没跟,一个侍卫没带。
赵瑗不待见郭思谨,徐县令早就有所觉察,在衙门里,没给过郭俭好脸色,除了公事外,一句家常话没聊。
对岳家不好,是看不上女人;对公婆不好是看不上男人。浅显的道理,一般人都懂,徐县令这种人情练达的人更懂。
但这种家务事,当事人不说,他只能当作不知。直到前日,郭俭找他喝酒,专门同他说了自己的心事,征求他的意见,是不是要劝劝女儿,在那里过的不顺心,就在德清住下来,不用回去了。
徐县令当时打住了郭俭的话,悄悄而又慎重地说,小谨那是凤命,将来是要做皇后,母仪天下的。做长辈的万不能一时糊涂,毁了她的好姻缘。
他说这话,全然忘了,之前叫郭思谨来吃饭,是想让上司同僚家眷看人呢。他认为能有资格到他家里吃饭的人家,都是好人家,郭思谨嫁到谁家,都是上好姻缘。
什么是好姻缘?那就是才貌双全有前途。放眼整个国家,还有比普安世子赵瑗更好的人吗?
那肯定是没有。
所以,这门姻缘是万万不能毁掉的。
郭俭阴沉着脸嘘短叹道,咱们当宝贝的闺女,别人没当宝贝呢。这次一个人回来,都几天了,也没见杭州那边来人,连句话也没传过来。
徐县令说,那是相处的时间短,时间一长,世子自然就知道咱闺女的好了,就知道珍惜了。没来人,可能是世子的事情多,等他脱开身,自然就来了。
徐县令说这话的时候,半是心虚。郭思谨在他心里是个顶好的姑娘,人见人爱,这是实的。后面的话是想稳住郭俭,预防他生出什么想法,做出什么举动。
这两天,他正琢磨着寻个合情合理的由头,去杭州一趟探探消息呢。嘿,金口玉言,被他这么一说,世子果然寻上门了。
可是,寻上门的世子,端着架子呢。一盏茶,喝半天了,也没喝完,还垂拉着眼皮继续喝。听了徐县令的话,只是略点了个头,没接食盒,更没表示是否愿意尝尝。
徐县令把食盒放在桌面上,拿了一双新筷子,夹了一个饺子,放在了一个小碟子里,搁在赵瑗面前。
“世子您先吃着,我去灶房里催催她们。”话一落,旋风一般的消失在门口。
你们自家的事,自家看着办吧,别为难我了。我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