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9章 变化(感谢蜗居槽的打赏)

邺城。

董明在太守府喝茶,荀璦则去忙着张贴安民告示,宴请邺城有名望之人,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头人。

亲自上阵是不可能亲自上阵的,老师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问题?美滋滋的喝了一口热茶,董明瘫坐在榻上。

“啊,好舒坦啊。”董明发出意味不明的声音。

“报!”

忽然门外响起一个声音。董明搭眼看过去,是一个侍卫,看起来还有些眼熟。

“将军,您要找的读书人找来了。”原来是之前吩咐过的,去找读书人那个侍卫。

董明精神一震,坐直身子道:“快快有请,让他们都进来吧。”

“诺!”侍卫应下,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又回转回来,身后还跟着十几个读书人。董明心下清楚,眼下邺城还能找到的读书人肯定不止这些,但也绝对不会太多就是了。毕竟大多数有能力读书的家庭,都是富豪之家,遇到这种兵灾,要么躲在自家的庄子里,要么就做两手买卖左右摇摆。眼下局势不明,很多人还在黄巾和汉室之间观望呢。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见形势不妙,立刻就溜之大吉。再加上时间比较紧,能招来十几个人算是不错了

十几个士子,鱼贯而入。年龄有大有小,最大的已经是老人,最小的才十几岁的样子。

“大家都坐下吧。”董明笑道:“邺城初定,大量官员空缺。所以找诸位来搭把手。当然,某家没权力直接给你们任命官员。但是你们可以先做着,若是做的好了,某家不介意举荐你们。”

众人闻言互相看了看,全都向董明躬身行礼。

董明摆摆手,道:“都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一群士子互相看了看,然后默契的看向了期中一个人。董明也随着他们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是一个两鬓有些斑白的士子,穿着虽然不华丽但是很得体的衣服。整个人肃立在那里,一脸的严肃。

那人旁边还有一人,三十来岁,同样面容严肃,衣着打扮也是一丝不苟。两人都身高八尺,体格健硕。

“明公在上,某家田丰!”两鬓有些斑白的士子拱了拱手道。

董明闻言眼前一亮,为了防止是同名之人,又用【眼力】扫了一眼。当看到九十二点的谋略值之后,他放心了。

“下官,沮授。”田丰旁边那人,也上前自我介绍了一句。

董明眼睛更亮了。不过对沮授所说的下官,更是感兴趣。两人介绍完之后,其他人也逐一介绍。他全都用【眼力】看了一遍,记下了各人擅长的东西。

“某家也不跟诸位客气了!若是没吃饭的,就先去找侍卫找点吃的,若是吃了饭的,就开始工作吧?”董明笑了笑。

“全听明公安排。”田丰闻言应了下来。其他人显然以他为首,也都点头答应。

“好!那我给你们安排工作。”董明也不含糊,直接开始吩咐:“张老,您德高望重,还请您出面安抚百姓。”

张老,就是年龄最大的那一位。全名张开,在邺城也算是个名士。

“还请明公放心,老朽这把老骨头还是可以随意驱使的。”张开性格很好,是个幽默的小老头。

“劳烦了。”董明笑了笑。

紧接着,又给其他人安排工作。最后,只剩下沮授和田丰两人。这两人也不是一般人,虽然一直没点到他们,但是两人依旧是气定神闲的模样。

“两位.....”董明看向两人道:“我就不给你们安排了,你们自己挑吧。”

他话音一落,田丰和沮授两人都是一愣,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眼下邺城只是被某家接受,各级官员都有空缺。如今某家暂代太守,另有荀璦为郡丞。剩下的还有功曹、主簿、督邮三职。两位先生可以自取。”

田丰和沮授闻言互看一眼,然后由田丰上前道:“先生认识我等?”

“不认识。”董明道:“但是听说过。元皓先生难道不认识某家?前些年在洛阳,你我二人可同朝为官呢。”

田丰闻言一愣,皱着眉头回忆了一下道:“明公是.....”

得,我就是一个小透明。

董明摇摇头,道:“某家彭城董明!”

“原来是先生当面!”一旁的沮授惊呼一声。

田丰也反应过来,苦笑一声道:“原来是先生。只不过先生至洛阳之时,某家已经辞官了。”

“如今天下大乱,元皓先生何不为国效力?”董明笑道。

“不然某家来此为何?”田丰笑道:“既然如此,某家就自取那功曹之位了。”

“授可为主簿。”沮授也跟着说道。

董明闻言笑道:“如此甚好!待平定叛乱之后,某家定为两位先生请功!”

功曹、主簿、再加一个督邮。这三者是一郡只地,除了太守和郡丞之外最大的官。边镇的话还要加一个掌管军事的都尉。但是邺城现在显然没有这个配置。

郡守本身就是军政一把抓的职位,董明自己又有武职,他也不需要拉拢人心。因此不用专门设一个郡都尉的官职出来。

有汉一朝,郡的长官称太守,因太守兼领武事,故别称郡将。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根据郡的大小、没恶,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郡内原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后,边郡常设,内地大多不设。

每郡的都尉,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时,在郡之下分设都尉辖区。有时,在不足设郡的地方,亦设置过渡性的都尉区(属国都尉)进行管理,其性质相当小郡。

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各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

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如今董明在邺城。

此时冀州治所在魏郡,也就是邺城所在郡。董明现在与其说是郡太守,倒不如说是郡尹。虽然,眼下他只有邺城一座城池...魏郡境内还有十四个县,没有恢复有效统治。

原本郡尹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不是死了就是跑路了。董明眼下接手了邺城,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在邺城当鹌鹑,等将邺城稳定之后,他还要招募义士,将整个魏郡拿下来。要知道这里可是河(文明)北地区!多得是赤胆忠心,热血报国的好汉子。

......

徐州,琅琊郡,莒县。

得益于董明,徐州是最早开始兴修水利的州部。这些年虽然没有什么大工程,但是一些小的支流,水利工程做的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各郡太守或主动或被动的做了一些针对天灾的应急准备。

所以,徐州的黄巾叛军相较于其他州,要少了很多,但也不是没有。

如今琅琊郡十三县,还有七县之地还在大汉朝的手中,这其中就包括莒县。莒县之所以还没被攻破,徐盛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兄,下去休息一会儿吧。”

莒县城墙上,徐盛和他的祖弟徐良并肩而立。

“不用。”徐盛摇摇头,道:“良弟,其他县情况如何?”

“不太妙,如今已经有六县失陷了。”徐良闻言叹了一口气道。

徐盛拍了一下城垛,道:“尽是一些无能之辈!”

“我们怎么办?”徐良问道。

徐盛皱着眉头,想了想道:“眼下莒县暂时安全,咱们已经打退了好几波黄巾军。短时间内,他们应该不会再来了,某家打算率军出城。前些日子,收到了右中郎将的来信,眼下他正在颍川,某家去助他一臂之力。”

“大兄,是不是有些冒险了?”徐良犹豫了一下,问道。

徐盛摇摇头,道:“放心吧。叛军虽然势大,但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某家前去相助右中郎将,待颍川评定之后,徐州黄巾,不攻自溃。你只需要在这段时间里,守住城池即可。”

徐良知道自己大兄是个注意坚定之人,便不再劝说,而是问道:“何时出发?”

“明日!”徐盛沉声说道:“某家带走一千人。”

“嗯。放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