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飞行: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磁浮交通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东瀛触动

1985年春天,国际科技博览会在日本筑波举行,国家科委组织决定组织一个800多人的参观考察团,前往日本筑波学习考察。常文森十分幸运,成了国防科委系统的10名参观者之一。

其时,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科学的春天”早已到来。向科学进军不能只顾埋头走路,必须了解从国外的科技发展情况,从中得到借鉴和参考。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我国在当时国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决定组织这个庞大的参观考察团前往日本,到发达国家去开开眼界。

为了节省经费,考察团没有乘坐飞机,而是乘坐我国1.5万吨的“紫云英”号游轮。历经4天4夜的海上航行后,游轮最终停泊在了日本的日立港。根据事先计划,白天外出参观,晚上回到船上过夜,这样食宿费也就节省下来了。

参观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的同时,考察团还安排大家赴日本松下电气公司、日立发电厂、住友钢铁公司、日本NHK电视台等单位考察,目的是想让大家尽量多看一些地方,多了解国外经济科技发展情况。

第一次来到日本,这里宽阔整洁的道路、飞驰的小轿车、高耸入云的大厦、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让常文森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特别是日本的发电厂、钢铁公司等已经基本做到没有粉尘污染。

“日本的现代化,果然名不虚传呀!”常文森自言自语道。

往事越千年,常文森的思绪又回到了遥远的年代。唐代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繁荣,科学技术领先,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国派到长安来学习的人员达数千人,日本先后19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学习,这里的繁荣与强盛曾令他们惊叹不已。

到了近代,日本已开始超越中国了。从1900年起,中国人开始东渡日本,留学东瀛,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历经14年抗战,中华儿女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将可恶的侵略者赶走。

战后30年后,日本凭着从战争中掠夺的财富,经济、科技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而我国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竟然需要全面地学习和追赶日本,常文森心里五味杂陈。

历史无法改变,现实摆在面前。常文森想: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谁先进,就应该向谁学习,无可厚非。

这次,常文森来到日本,参观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也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会上展览的各种先进科技成果,让参观考察团成员眼界大开,啧啧称奇。

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搞什么就关心什么。常文森最关注的是控制技术,他知道日本磁浮列车研制已与德国不相上下,在这次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会不会展出他们的磁浮列车呢?应该会吧,日本人怎能不抓住这次展示推销自己技术的机会呢。

常文森一边走一边看,走到一个大展厅时,眼前一亮,他第一次见到了在头脑中无数遍想象过的磁浮列车。它比现在的列车小一些,是一列试验样车,只有12个座位,轨道仅有300米长。

常文森快步走上前去,一位服务小姐微笑着迎上来。

“先生,你想体验一下吗?”常文森点点头。

“请在那边购票。”

500日元。常文森心里“咯噔”一下:这体验价不便宜呀!因为考察团每个人只兑换了数千日元的零用钱。他摸了摸口袋,还是狠心地掏钱购了票,登上了磁浮列车,第一次体验了“贴地飞行”的感觉:平稳、安静、舒适。

300米,还没回过神来,就下车了。常文森想看个仔细,下车后又盯着列车瞧。他清楚:车体上部并没有什么,奥秘全在车底部分,以及车与轨道的结合上,可是看不到,也没有宣传资料。常文森只好走到离车站远一点的地方,想看看磁浮列车跑起来后的情况,刚找到一个观察点,保安人员就赶了过来,要求他迅速离开。

日本人“精得很”啊!对于磁浮列车也是展示一下、炫耀一下,最多让你体验一下,你想看个究竟,那是不行的,这次参观考察,也没有安排技术交流环节。确实,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从未向发展中国家开放过。即便这样,对于常文森来说,能亲眼看到并体验一下磁浮列车,已经知足了。

500日元的体验票,虽然让常文森有些耿耿于怀,但日本的磁浮列车毕竟可以载客进行试验运行了,我们的研制才刚刚起步呢。常文森在心里对自己说:必须迎头赶上,否则,就会被远远地甩在后边了。

通过实地考察与乘坐体验,常文森一直在思考,从日本的磁浮列车试运行看,原理与结构并不复杂,与他和课题组之前的研究探索,在技术上是一致的,但日本在车体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控制、直线电机牵引控制技术的应用上,已基本掌握了,整体技术水平相当高,也非常先进,我们的差距就在这两个方面,要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别人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自主创新,闯出一条中国的研制之路来。

几天的参观考察,常文森收获多多,对于磁浮列车研制,他有了更加强烈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