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旧痕:赵珩谈北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京城遗痕

北京的城与门

一、“内九外七皇城四”

世界上的城市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摊大饼似的,像上海、伦敦这样的,以一个点,如渔村、教堂、集市等弥漫性发展的城市;另一类是规划型城市,比如罗马、巴黎就是规划型城市,虽然他们跟我们中国人的规划理念不一样。中国人讲究对称,讲究有中轴线,北京从整个城市结构来讲叫“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庙,也就是太庙;右边社稷坛。本来还应该说“前朝后市”,从元代来说是前朝后市,可是后来变成了前后都有市,前门外是商业集中的地方,很繁华,这与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后市从明代以后开始往南移,但后门(地安门)一带也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所以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是都城比较规范的一个结构。

有城必然有门,以北京讲,就是内九外七皇城四。

皇城还不等于紫禁城,紫禁城是在皇城里面。皇城最南边元代叫承天门,后来改为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地安门在北边。然后是东西两侧的东安门、西安门,这是皇城四门的所在。皇城里面又套了一个紫禁城,紫禁城的南门就是午门,北门是神武门,东门是东华门,西门是西华门,在皇城的外面像俄罗斯套娃似的,又套了北京内城的城门。

内城城门一共是九个,中央一个是正阳门,元代叫丽正门。南边的左边、右边是崇文门和宣武门。崇文门一开始叫文明门,清代改了;宣武门原来叫顺承门。东边建两个门,一个是朝阳门,朝阳门原来叫齐化门;还有一个门是东直门。西边建了两个门,阜成门和西直门,阜成门又叫平则门。北边建了两个门,因为北边中间对着中轴线不能开气,堪舆学上讲开气就破了气,所以在左右一个叫作安定门,一个叫作德胜门。一般出兵打仗出则安定,入则德胜,出兵的时候走安定门,得胜回来走德胜门,这样内城一共建了九门。

外七。在嘉靖三十二年,即1553年开始建外城,外城七个门。外城七个门也有一个中轴线的问题,对着正南方是永定门,永定门的两侧有左安门和右安门,广安门和广渠门靠里面一点,兜在里面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这样是七个门。从前有一出京剧叫作《游龙戏凤》,是讲正德皇帝去山西微服私访调戏一个开酒馆的女子李凤姐。皇帝说,你猜猜我住哪?李凤姐猜不出来。他说我告诉你,我住在一个大圈圈里套着一个小圈圈,小圈圈套着一个黄圈圈,比喻的就是北京的城门和城墙。

有城就有街道,叫通衢大道;有通衢大道就会有小的街,有小街就有胡同,纵横交错。中国人讲究方正,北京是极好的方正都城范例。不过也有些城市例外。像天津是完全不规整的,没一条街是直的。上海因为有租界的原因,所有的路都开向黄浦江,因为各个国家都要利益均沾,不能让法租界全占了,英租界也得占,日租界也得有,各租界都有路开到黄浦江,因此形成了今天的北京路、南京路、淮海路等,主路都开向黄浦江,它是放射状的。

二、“东富西贵”与“南商北旗”

明代皇帝怕造反,把江南很多富人集中在北京,给他们房子,让他们居住,所以当时很多南方的望族被迫迁到北京。对于自己的弟兄,朱棣也把他们集中起来。2014年有人想在王府井协和医院后门的帅府园立一个牌坊叫“十王府街”,找专家论证。现在大家只知道有王府井,十王府街已经没有人提起,完全不知道了。有人说十王府街是把明代的宗室十个王爷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在什么地方?其实就在今天的王府井帅府园,从王府井烤鸭店开始,包括今天的东方广场、东方君悦大酒店,一直到东单一带,十个王府都集中在那儿了。但是,也有人认为“十王府街”是子虚乌有的,并没有十个王府,而是只有一个“十王”的府邸。不管哪种说法正确,总之都是朱棣怕宗室们折腾,将他们集中管理,防止他们造反,那一块地方也就变成“十王府”,那条街叫“十王府街”。

清代得天下以后,没有干明代“灭王气”那种事,对北京没有什么破坏,当然皇宫有所增建,有所踵事增华,但是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破坏,这是清代非常明智的一个做法。清代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将内城作为政府机关、王府和旗籍人的住宅区域,内城不允许建商业区,不允许建歌楼舞榭,不允许一般老百姓居住,特别是不允许一般普通的汉族百姓居住,汉人都被赶到外城去了。我们前面讲过1553年开始建外城,由于财力不足,本来想把整个内城从南到东、到西、到北整个包起来,但是没有做成,只把南边包起来了最后成一个“凸”字的城市结构。当时的外城以宣武门外的南城为主,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宣南文化”,像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在宣南都留下了足迹。后来的宣南诗社,就是陶澍、梁章钜他们搞的消寒诗社,也是在宣南。宣南地区在民国后,逐渐变成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成为市井商业的地区,可是在清代宣南是一个文化区域,许多汉族的“士”,他们的宅邸都是在南城,就是宣武区一带,所以有宣南文化之说。实际上这个禁令在清代后期也逐渐废弛。原来讲东富西贵或者东贵西富,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南商北旗,即北城地安门外是旗人居住区,南边是商业区比较多,商人比较多,北京城在最早的时候也有坊的划分,坊就是用栅栏把一个一个的街道或者一个居民片隔离开,便于管理,有点像今天的小区。

由于当时社会流动性非常小,基本上都是几代住在一个区域,不会没事老搬家,可能一个房子住三代、四代,后来有钱了,换一个大房子,也基本上在那个区域,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北京四城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你能听出是哪儿的话。那时候一听这是南城人,这是北城人,这是外城人,这是内城人,很多发音不一样,用字也不一样。现在都叫北京话,根本都不知道他原来是哪儿的人。

比方说“我们”,比如南城叫wu men,还有ou men,这个都不一样。买茶叶的,有人叫茶叶,突出那个“叶”字;有的叫茶叶,“叶”是轻声,例如给你沏杯茶,你问哪儿买茶叶?这也是北京话。北京的儿化音不能随便乱加,出我们家大门不能叫“出我们家大门儿”,不能加儿化音。我家有个后门儿,不能叫“后门”。大前门,绝对不能加儿化音,没有说“大前门儿”的。还有北京的很多发音,比如现在“您”,这个是保留下来了。可是对于第三者的敬称有一个字现在已经很少用了,就是你我他的“他”,底下加一个心字,那个字念怹(tan),提到你我都敬重的老人,比如咱们说到朱家溍先生,怹一直喜欢抽什么烟?怹在故宫博物院上班的时候怎么怎么样?要用“怹”,这个字现在基本上不用了,“您”现在还用。南方人不讲这个,就是“你”,对待八十岁老人,也说“你怎么样了”。

三、城市分工

从行政区划来说,北京人从前填籍贯,北京哪里的?北京大兴或者北京宛平,实际上他不是大兴(北京郊县有大兴县)的人,你住在东城区,比如说家住东单,你就是北京大兴人,因为它从制归大兴管,你们家住西单、西四就是宛平人。北京城从中轴线划分东西以后,一个北京城划为两部分,西边治所为宛平县,东边治所为大兴县。很多人籍贯是北京大兴,以为你们家是农村的,其实不是,你们家世居东单也是大兴,他们家世居西单就是宛平。

到今天,还有这个话,比方说你们家住在海淀中关村那里,“我今天得进城一趟”,现在有些老人还有这个观念,城里指的是内城,叫“进城”,从前来说,我们住团结湖这儿也是城外。进城、出城有什么特别的?没有。除了特别的宵禁以外,一般来说城门大开。最早有宵禁的时候,城门也是要关的,内城九门一关,你真进不来了,你又不能爬城墙,除非是盗贼。从前盗贼有一种东西,底下拿铁链子拴的,上面有一个爪,叫“飞爪百链锁”,往上一抛,钩在城门上面用铁链子就能上去,那是属于行侠之人,不是一般常人的情况。还有遇到特殊情况,譬如说敌伪时期有关城门这一说。城门一关确实进不了城、出不了城了,出不了城了怎么办,我就在你家借宿一夜。

当时的各城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分工。崇文门是很多物资运进来的所在,为什么走崇文门?因为它离运河比较近,那时候运输主要是水路,漕运都是走这儿,元代漕运基本上走到积水潭,到了清代的时候都是走通惠河,通惠河在东南部,所以崇文门变成了海关,处理一些大型货物的关税。宣武门直达清代汉人住的区域,这是后话。每个门其实都比较热闹,相对来说像东直门、朝阳门更热闹,为什么呢?都有货运、漕运。为什么在东直门、朝阳门那一带有北门仓、南门仓、东门仓这些地名,过去那一带都有一些仓库,包括一些旗人领钱粮,都是凭凭证到库房就领了。西直门和阜成门是往西山方向去的,那边主要是一些风景区或者一些大人物的别业,比如明代降臣孙承泽,孙承泽在樱桃沟花园有一个别业叫“退谷”,顾炎武、吴梅村也曾去过。北部是防止北边边患的德胜门和安定门,除了一些公务或者军事上的事情,很少有人出德胜门、安定门的。因为出城门近郊都是粪场和农田。

安定门外以前有很多粪场,当时粪业主要是山东人霸着,粪不光是掏,掏了以后要把粪集中起来晾干,晾干了才能够收集起来作肥料。所以一出安定门就臭不可闻,直到50年代初那边都还有大粪场。

德胜门周围有很多冰窖,护城河里凿出来的冰可以保存到夏天。每天早晨有送冰的,赶着牲口拉的车从胡同进来,送冰的光着脊梁,夏天用一块厚的帆布搭在上面,因为冰直接接触背上的皮肤是不行的,上面有人拿冰叉铲在背上两块,背着送到宅院里面,到了屋里打开冰箱放进去,每天送一次。大概维持二十四小时,等到第二天来的时候,第一天送的这块冰也就剩一点了。一般来说好大一块冰的价钱连运费也就两毛钱的样子。

那时候没有什么电冰箱,我家30年代买过电冰箱,后来因为我父亲吃电冰箱里面的东西,吃了拉肚子,祖父就给卖掉了。一般人家多用土冰箱,留到现在都成文物了。土冰箱一般是个木头箱子,下面有两层,上面搁冰,冰的上面可以冰一点凉开水,盖上盖不影响,当然不能搁一个西瓜。但是西瓜可以搁在底层,凉气往下走,菜坏不了,但是搁的东西很少。用这种冰箱,也是中等人家了。这种土冰箱是个木匠都会做,但也没有说做得多精致,没有说谁家使紫檀冰箱的,都是用普通木头,里面镶一个铁皮,把冰放进去,冰不能直接跟木头接触,不然木头就糟了。箱子底下有一根管子,可以把化了的水漏下来,接一个托盘,跟早些年不能自动除霜的冰箱一样。所以德胜门一带冰窖比较多,安定门外粪场比较多。

出西直门有一种赶脚的行业,人到西山去玩,比如去八大处,去卧佛寺、香山,去颐和园,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一出西直门有很多招揽生意的。女眷可以坐骡车,一般男的喜欢骑驴,有人赶着跟着走,坐骡车或是骑驴到西山大觉寺玩。俞平伯先生就有很多这样的记录,从上午十点多钟到西直门换驴,坐骡车去到那儿已是下午两三点钟。有了汽车以后,还有人愿意骑驴,骑驴挺好玩,看着春天的桃花、杏花,尤其是北安河管家岭一带,骑着驴慢慢走,实在是十分悠哉的。人没有那么多,生活是非常安静的。

东西便门、德胜门、宣武门、永定门几个城门都会有骆驼来,从山西来的,从京东来的,从大兴来的都有骆驼。骆驼是最能驮东西的交通工具,比马驮得多,而且它不受有路、没路的限制,比车灵活。有路的时候车轮子可以滚动走,没路就走不了了,骆驼没路照样可以走。骆驼吃的是饲料,但是承担劳动强度非常大。一直到50年代初我还见到有拉骆驼的,不过已经很少了。拉货的骆驼一般都是内蒙古来的,另外也有自北京周边来的,像张家口地区。那时不叫张家口,叫张垣,张垣拉骆驼的也多,拉的是内蒙古的特产、羊肉等口外的东西,拉走的是什么呢?比如砖茶。福建武夷山也产砖茶,我们今天只知道武夷山大红袍,那时候也产砖茶,因为太平天国的战乱,砖茶运不出去,应运而生的是湖北的砖茶。砖茶在晚清是从湖北赤壁羊楼洞开始,走水路到襄阳,再从襄阳换陆路一直到张垣、内蒙古,再到库伦,库伦就是今天的乌兰巴托,一直到俄罗斯的恰克图集散。我们今天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其实还有一条是茶道,这个茶道走得更远,能到俄罗斯和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