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扩张时代,如何深挖客户价值(《商业评论》2019年2/3月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特步:云端上的跑鞋

■陈赋明

9,000,100%。

看着这两个数字,90后帅小伙张志明心里翻涌着喜悦。他知道,自己两年前转行转对了,他找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好平台。

张志明眼前的数字,是他带领门店6名伙伴在2018年收获的成绩。前一个数字是累积的会员数量,后一个是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而他庆幸自己找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给用户带来“非一般的感觉”的特步,一个开创了国内时尚运动先河的体育运动品牌。

我们且不论这两个数字在同业门店里面是不是算好的,甚至在特步自己的门店里面算不算突出的,但从张志明的门店来看,它们可是比2017年足足翻了一番。

张志明是2017年2月来特步的,之前在一家制服定制企业跑业务,因为淘宝电商的兴起,客户都到线上去定制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转行。既然人们生活都离不开吃穿,那就去这些行业试试做零售吧。就这样,他成为了特步在泉州一家门店的店员。半年多后,他调到了厦门,接手了现在的门店,成为一名店长。

张志明的店位于一个城中村,他接手的时候,这家店属于特步的第6代零售形象店,经营模式传统,货品结构也不好,新货比较少。因为门店业绩不太好,所以店员的士气较为低落。

到2018年,这家店已经开了4年,累积下来的有记录的会员有4,000多个。但这些会员中,有过二三次复购的只有几百个。也就是说,看上去手头有这么些会员数据,90%多却是名存实亡。

2018年7月,张志明迎来了重大改变。他的门店升级为了特步最新的6S店,不仅店面形象进行了升级装修,还增加了非常多的营销内容,如店铺发光道具、促销赠品等。货品结构调整也很大,铺进了大量新货。张志明和伙伴们还学习了大量与产品、服务、会员相关的内容。

让张志明他们更感新奇的是,门店同步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实现了店员、商品、店铺、服务、支付的在线化,晋身为新零售智慧门店。

这一番“脱胎换骨”仅过去不到半年,他和伙伴们就收到了本文一开头提到的“喜报”:

· 门店会员数量翻了一番,达到了近9,000人。而且,新增的4,000多会员中,近一半有过复购。店员不仅知道所有会员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爱好,还跟他们建立了一对一的好友关系,随时在线沟通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 门店2018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

· O2O订单量增长迅速,尤其在2018年双11,一天内O2O订单收入就有6万多元,光发货快递费就花了1,000多元。

· 店员稳定性大大改善。改造前半年内,店员流失了一半多,改造后,只有一个店员离开。会员数量增加,复购率提升,门店销售收入增加,店员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店员自然也就稳定了。

张志明的门店,只是特步4,300多家新零售智慧门店中的一个。据悉,在跟阿里合作新零售的所有品牌商中,特步的新零售智慧门店数量是最多的。单这一点,足可见特步新零售转型的魄力和决心。

那么,特步的这份魄力和决心从何而来呢?他们是怎么踏上新零售之路的?他们对新零售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又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就让我们走进特步,一探究竟吧。

零售事,无止境

自新零售浪潮兴起以来,许多企业都在思考和摸索。如果你曾走近它们,并和它们的管理层有过交流,你一定总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在新零售概念出现之前,我们其实已经在做了,只是不知道这就是新零售。

不敢说这些企业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否真有新零售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系统深度,但是,从它们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点:不管是这些企业还是阿里,大家对未来零售的思考和探索是不会停歇的,而且总体上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特步也一样。在跟阿里合作新零售之前,它也在探索自己的未来零售。那么,它都摸了哪些“石头”呢?

观点概要

WHO

特步,定位“时尚+运动”的国内领先运动品牌。

WHAT

开启特步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WHERE

线下门店、特购会、跑步俱乐部、官方商城……

HOW

· “超级导购”App,将2万多店员聚在一个社群里,解决上传下达、店员培训、店员留存等问题。

· 智能导购,赋能1万多店员,招募上千万会员,与上百万会员建立一对一好友关系。

· 六个在线,实现企业和门店的在线化、数字化、智慧化。

· 云店,将门店搬到线上,实现千店千面,让会员享受全渠道购物。

POS系统:让门店运营透明起来

任何企业做新零售,都会有一个组织承载者。在特步,这个承载者就是新零售运营中心高级总监李波。李波说自己是“从中国本土市场成长起来的零售人,套用一句话——专注零售20年”。2015年初进入特步之前,李波先后在可口可乐、李宁、阿迪达斯等品牌工作,一直聚焦在品牌零售领域。

正因为是个零售“老兵”,他来特步后就肩负起了线下零售管理。“从2015年到2017年,特步花了近3年时间完成了零售转型的第一步,我和同事们一起为此努力,并见证了整个过程。”李波很自豪地说。

在此之前,特步跟很多鞋服企业一样,走的也是批发模式。货品生产出来后,根据6个月前签订的订货量,把货品发给总代就完事了。虽然在组织架构上,全国40多个总代都是接受特步管理的分公司,但实际上,总代怎么在自己的门店进行销售,又怎么分销给加盟商,特步基本上是很难管控到的。

在渠道为王、快速扩张的时代,这种经营模式有其显著的优势。然而,在消费者意识逐步崛起的互联网时代,远离门店终端,就意味着远离消费者,这对品牌商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清晰预见的战略威胁。

特步不可能改变多年来建立的代理经销模式,也不太可能自己直接去管理和运营6,000多家门店。于是,特步零售转型的第一阶段主要落在了两个方面:门店运营数据化和门店店员社群化,目的是要提升渠道质量、产品力、商品运营力和零售执行力。

“要抓住终端,不一定非得直接去管理和运营,通过引入系统,我们就可以离门店很‘近’,实时‘看到’店铺运营和店员状况。”李波解释说。

特步给门店导入了POS门店运营系统,里面集成了会员系统、收银系统、库存系统等。有了这套系统,就有了运营数据和报表体系。这样,“不仅可以知道门店运营状况,还可以引导大家关注销售,不是看今天卖了多少钱,而要看这些钱是怎么卖出来的,什么产品卖出来的,是新品还是旧品,是鞋子、服装还是配件,是高价卖的还是低价卖的,是老店卖的还是新店卖的,哪些产品卖得快,哪些卖得慢,等等”。

有了运营数据,还可以指导分公司及时进行货品调拨或促销。现在,他们可以跟踪每一款货品的销售速率,看在单位时间内,一款货品卖出了多少。如果发现某款货品的销售速率高了,就赶紧提醒分公司补货,甚至通知后台做快速返单;如果销售速率低了,就建议区域之间或门店之间进行调拨,不行的话,赶紧打折促销。当然,他们不会实际去跟踪每一款货品,一般只跟踪销量排在前20位的货品,因为它们差不多能占到百分之四五十的生意。

调拨、促销的建议或指令会从总部发出,下达给相应的分公司。李波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几款鞋出现滞销的迹象,总部的商品部门就会制订一个促销方案,然后零售部门会针对这几款鞋,确定在门店的陈列方式以及POP设计方案,同时培训部门会设计促销话术,并通过一个叫作“超级导购”的店员社群App,对店员进行在线培训。等所有方案和物料都到位了,就分发给各个分公司开始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门店还需要对促销情况进行拍照回传。这已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成熟的链路。

POS系统的接入,还让所有门店的库存变得可看见、透明化。就拿张志明的门店来说。一碰到顾客想买的货品出现断码,张志明和店员就会到门店系统里进行同商圈查询,看看这个商圈的其他门店是否有这个码的货。如果顾客挺急,等着要,他们会在系统里申请调货,然后到其他门店取货,拿回来给顾客试穿。如果顾客不着急,他们会申请调货,并跟顾客约好其他时间来试穿,或者直接让其他门店把货品快递给顾客。

李波带领团队还逐步给线下零售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晋升体系、薪资体系、大节促销体系、新店开业体系、主推款体系等,并编写了仓库手册、导购手册、收银手册、店长手册,分发给每个门店,便于店员,尤其是新店员,随时查阅,快速掌握门店运营管理工具。

超级导购:打通公司和店员

特步的整个生意总体上分为两盘。一个是我们一般人认识的特步成人运动品类,在特步内部称为“大特”,这盘生意是大头,占到了特步集团差不多95%的收入。另一个是特步的儿童运动品类,内部称为“小特”。

掌管整个大特的是特步大盘CEO李冠儀。在2014年加入特步之前,她一直在国际品牌公司工作,先后出任阿迪达斯中国北区总经理、Esprit中国区CEO。邀请这样一位“资历雄厚”的CEO来统帅大盘,可见集团CEO丁水波对特步未来的期许。

李冠儀透露,特步有6,000多家门店,分属于40多个分公司。以前,每次总部有什么政策、活动或指令,都是从总部到分公司到区长(负责所在片区的所有门店)再到门店,这样一层一层往下传递的。很多时候,在传递过程中,因为不同层级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不太一样,到最后,“信息往往会断流,根本到不了店员那里,变成没人指挥,更没人执行,结果不了了之”。

李波则分析了这样一组数据。他说,一个普通店员进店3个月后,一般情况下,每单交易的货品数量(即连带率)能有1.3件,6个月后大概是1.8件,1年后能到2.2件。而店员通常留存时间在8个月左右,如果能够让他留存到1年以上,同时加快店员的成长时间,就会让生意有很快的提升。

而且,店员的频繁流动还会影响门店日常运营和顾客体验。张志明说:“如果店里的同事流动少,彼此就很默契,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如果总有新人进来,在重新培养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状况,比如找错鞋,找错服装,货品解释不当,跟顾客产生分歧等。这样的意外对生意影响不小。”

正因为有上述痛点,加上店员又是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最有效、最直接、最有温度的触点,李波把特步零售转型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放在了店员身上。“我们要让当时2万多店员能够聚在一起,可以快速沟通,以解决上传下达、店员培训、店员留存、市场反馈等问题,提升管理效率。”

于是,便有了上文提到的“超级导购”App,通过手机端,使公司与所有店员连接起来,同时也为所有店员构建了一个属于大家的社群。

李波特意给我展示了他手机上安装的“超级导购”,里面几乎包括了门店运营的所有相关环节和问题,如培训、激活、销售技巧、问题、大节、陈列道具、形象、促销、退残,等等。此外,还有店员的互动消息,如“我们的小咖秀”“我们一起来跳操”等。

李冠儀也对“超级导购”肯定有加:“通过这个平台,跟门店运营和店员有关的所有资源,都直接落到了门店。这个系统已经运营3年多,对线下门店的赋能是非常高的。”

2015年到2017年的零售转型,给特步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李波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让整个组织从上到下,开始关注零售的细节。我们现在的零售KPI,不是以前很粗放地去看卖了多少钱,而是关注单品的到货、售罄、利润,单店的成交、利润,单人的成交、贡献,关注的是品效、店效、人效。接下来,我们会更关注会员的单客贡献。”

特购会:找到一个清货主力军

2016年以前,特步2年以上的存货基本上都是通过工厂店、特卖场进行消化的。后来,代理商都不愿开工厂店了,因为“投入高,收益少,不划算”。李冠儀为此找了N个分公司代理商去谈,可是,“他们就是不愿开,最后气得我说,你们不开,我自己开。但是,转念一想,我们自己怎么可能去开工厂店,我们连直营店都没开过”。怎么办?

这时候,IT小伙伴出了个主意:“要不,我们直接到工厂去卖,然后做一个线上特购商城,把工人都引上去?”

对于这个主意,好多人都说不行,但李冠儀觉得这个行。顶着无数压力,李冠儀组织了几个人,开着小货车,拉了3天的货,直接到自己的工厂、兄弟单位的工厂,或者矿区去卖。

“我们事先跟工厂的工会谈好,告诉他们我们是一个知名品牌,产品质量很好,就是款式旧一点,但价格实惠,性价比很高。结果,工人都是十双二十双买,买回去给家里人穿。3天的货很快就卖完了,我们就跟工人说,你们可以直接上我们特购会网站去买,我们会给你们快递过来,甚至可以帮你们快递到老家。”谈起这档事,李冠儀现在仍然有些小激动。

就这样,拉上3天货到工厂卖,然后引流到线上,3年过去,特购会已经成为特步消化库存的一个生力军。而且,它跟其他渠道完全区隔,互不冲突。现在,他们早已不用再开着小货车去叫卖了,并且还开发了小程序、H5版本的特购会。

“特购会是一个从零开始创造的渠道,而且一上来就是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它是持续的,因为你总有周转货。这样的话,等于我的渠道实现了分级,我的货品也跟着分级好了,还实现得很干净。比如说,旗舰店应该卖什么,购物中心应该卖什么,街铺店应该卖什么,特购会应该卖什么。而且,不同渠道对应的消费者是有所区别的,某种程度上,等于又把人和货进行了匹配。”李冠儀总结道。

到今天,特购会沉淀的会员已有几十万,其中活跃会员接近20%,具有很高的黏性。他们是特步会员生态的组成部分,拥有自己独特的标签——城市打工人员、低收入人员、家庭主妇等,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对质量有要求,同时对价格比较敏感,是相对理性的一群消费者。

“对于这个会员群,我们线下吸粉已经减少,更多通过线上拉新。我们根据会员画像,到折扣网站、保安群、小区妈妈群、家政群等推送营销内容,转化率能达到12%~15%,远高于传统的电商平台。”李波说。

跑步俱乐部:打造跑步生态圈

邀请娱乐明星做代言人,致力于打造“时尚+运动”的独特品牌定位,让特步成为了国内运动品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因此成就了特步国内领先者的地位。

对于特步的这一品牌定位,特步品牌系统高级总监吴丽欣解释道:“相比很多运动品牌单线驱动,我们特步是双轮驱动。在专业运动方面,我们根据不同专业人群的需求,打造不同的专业产品和服务。同时,对于非专业人群,我们把时尚元素融入运动,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就算是一个专业人士,在运动赛场上专业拼搏,回到生活中,他也会有休闲、时尚的一面。特步品牌就是这样的一个双面体,服务于不同的目标人群。”

作为运动品牌,特步为国内外许多运动赛事和团体提供过赞助,比如马拉松比赛、足球联赛、足球俱乐部、全运会等。不过,在国内消费者印象中,特步很多时候是跟娱乐明星和时尚联系在一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特步产品的专业性。

2015年,特步强势回归运动,提出了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3+”战略,即让产品升级换代的“产品+”、将产品和服务融为一体的“体育+”、追求线上线下充分互动的“互联网+”。

作为“3+”战略的落地项目,特步开始组建跑步俱乐部,打造跑步生态圈,致力于成为中国大众跑者的首选品牌。之所以选择跑步项目,首先,特步在这项运动上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特步从2007年起就开始赞助国内马拉松赛事,是大中华区赞助马拉松赛事最多的运动品牌。其次,跑步装备也是特步最核心、最具实力的专业运动品类,配备了动力巢、减震旋、气能环、酷干、柔立方等多项创新技术。第三个原因则更为现实。李波坦言,在以运动时尚为主的特步综合类门店,虽然也展示和销售专业跑步装备,但真正的跑者很少去这类门店,导致跑步装备很难卖。

从2016年8月开始,特步跑步俱乐部在北京奥森公园、长沙橘子洲、南京玄武湖、合肥滨湖、厦门体育中心、苏州爱琴海、武汉东湖等地相继落地。这些俱乐部所在的地方,大多是当地的大型公园,也是跑者圣地所在。所以,跑步俱乐部很容易成为当地跑者的聚集交流场所。

特步跑步俱乐部以跑者为核心,从装备、赛事、社交、服务四个领域入手,提供训练营课程、跑者安全培训、存包、淋浴、步态分析、足型测试、赛事一站式报名、T恤印字、奖牌刻字等一系列独有的跑者服务。“通过这些服务,我们把越来越多的跑者吸引到生态圈里面,然后不断去激活,延长他们每个人跟特步品牌互动的生命周期。”李冠儀说道。

目前,通过新零售积极推进与公司内外的合作探索,特步已经逐步形成马拉松赛事+321跑步节IP+马博会+跑步俱乐部+线上商城+异业合作的跑步生意闭环。

“跑步俱乐部还会继续增加。现在,我们通过跑步生态已经服务了超过百万的跑者。我们应该是国内拥有最大规模、最专业跑者社群的运动品牌。”作为特步跑步俱乐部的建设者和运营管理者,李波说这句话时,眼中闪着光亮。

O2O:线上线下融合,打下新零售基础

大多数线上线下并行的品牌都面临着两盘货的问题,如何打通是个难解的系统性工程。而O2O模式当下看来是解决线上线下融合的最恰当方式。特步在较早时间就开始践行线上线下融合。

所谓O2O,不过是线上线下货品共享,线上下单,线下发货。看似简单的模式,却面临着诸多变革。首先面临的障碍就是线上线下的矛盾——货品不统一,零售价格不统一,管理模式不一样。当谈到O2O模式的时候,线上线下都抱着拒绝的态度。

“那时候,线上线下打架最严重。线上不愿意去销线下的商品,因为他们无法掌控价格,同时也质疑线下的发货能力。门店导购则觉得线上抢了他们的生意,坚决抵制。万事开头难,从上到下,观念不一致,团队不健全,系统不支撑,处处是困难。”特步全渠道管理中心总监王迎新回忆道。

2015年3月,王迎新接手了O2O项目。当时,电商正在迎来流量红利向品牌红利的转变,天猫上的品牌纷纷开始加大品牌投入,各类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王迎新意识到,线上线下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服务质量马上将成为主流,那么,产品统一必然先行。于是,他下定决心强推O2O。“这个模式最好的地方在于,线上线下均可轻装上阵。线下多了线上的销售渠道,线上可以将更好的产品引入,在不承担库存的情况下,打造出健康的产品结构。”王迎新说道。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快速达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战略目标,王迎新不得不多线作战。首先,取得高层的共识。其次,分头说服线上和线下的团队,因为仅靠行政命令是解决不了那些看不见的问题的。“当时的状态完全可以用周游列国来形容。”王迎新哈哈地笑着说。

对线下,他从售罄率提升、长尾利益、数据积累、消费者体验等角度来陈述利弊,终于打动几家分公司愿意尝试。对线上,他则陈述品牌的力量、统一的力量。他还不断动员销售部门必须先打造几个标杆出来。

刚开始,O2O系统没打通,王迎新就用最原始的办法,用Excel表格把订单数据导到线下系统,门店发完货,再把快递单号给他,他再导入线上系统。靠着原始的操作手段,一年硬是做出了4,000万元的销售额。

有了这个基础,O2O中台系统的开发就能立项了,线下各分公司也看到了希望,开始加派人手,并把品牌资源与货品统一起来。到2016年中旬,差不多所有分公司门店都进来了。

如今,每家O2O门店每天都有大量的线上订单,发快递已成为门店的一项日常工作。O2O不仅仅为线下增加销售,更重要的是大量就近发货的订单,把人、货、场紧密连在一起,产生大量有用的数据,对运营起到非常巨大的推进作用。

O2O成为一个桥梁,让线上线下增进了了解;同时也是一个纽带,用共同利益把线上线下拧在一起。现在,特步所有门店都具备订单操作系统、管理体系、结算体系、快递体系、线上线下共同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新零售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新起点:建立新零售运营中心

作为20年零售人,李波对线下零售这盘生意再熟悉不过了。每年传统线下零售的生意视角基本是这样的:今年要完成多少任务,现有店铺多少,根据同店年增长,能够产生多少流水,缺额部分需要新开多少店才能补齐,要不要发展新的代理商;需要多少产品去支撑,多少宽度,多少深度,四个季度分别多少,高价产品多少,低价产品多少;有多少店员,每个人的贡献是多少,要不要增减人员。这完全是从企业视角来看零售生意。

后来,有了互联网,有了大数据,特步管理层对这盘生意的认识开始转向流量和会员的视角。“我大概算了一下,在线下一年差不多有4亿人次进过我们的店铺,这是我们的流量,应该是很可观了。但与此同时,2017年,我们线下会员只有区区几百万,这是这么多年累积下来的数,实在不大。而且,我们都知道,线下流量是有成本的。”李波在访谈中多次提到线下流量成本。如何沉淀和运营好这些流量,就成了特步零售转型的新课题。

2017年3月,特步成立了新零售运营中心,零售转型的第二阶段——新零售的探索和尝试——由此开启。从时间点来看,当时新零售概念已经提出,但是,“大家对它其实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洞察。从丁总到CEO,大家只是都觉得这是一个趋势。面对未知,我们不应该拒绝,应该积极拥抱,积极探索。而且,这跟零售相关。所以,就建了一个运营中心,把超级导购、特购会、跑步俱乐部、CRM运营、官方商城等几块放了进来。整个中心和我当时负责的零售管理中心拼在了一起”,李波说。

新运营中心被冠以“新零售”,倒不完全是因为先有了这个概念。当时,李波管的是整个零售管理中心,新零售运营中心得跟原来的零售有所区别。而且,新零售运营中心的几块内容,跟原来那摊确实长得不一样,得给它一个帽子。其实,他们想过叫新业务、新渠道、特殊业务什么的,但都觉得不妥。最后,李波说:“借新零售的势,就叫新零售运营中心吧。”

在新零售运营中心成立会上,李波给大家描述了特步的新零售: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用户触点,像App、小程序、社群、电商、官网、官微、官博、品牌推广、活动赞助、官方商城、线下门店、店员等等。通过这些触点,我们可以把消费者吸引进来,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会员。然后,按照品类、需求、生活场景等,给他们打标签,加备注,做分层。接着,再通过内容、大数据、活动等,对他们进行社群化运营、个性化互动,精准匹配他们的需求,培养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整个流程和体系,就像是一个大水池,周围有许多不同的水龙头,里面流出来不一样的水,一起汇聚到池子里。然后,经过沉淀、解析,分离出不同的内容,分别加以利用。总之,我们的基本认知是,未来一定以黏住消费者为主要目标,对消费者做垂直社群化运营,同时不断增加消费者触点。

最后,李波给新零售下了定义:特步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科技和资源的整合,串联起品牌、店铺、店员、社群、跑者等关键营销环节,以沉淀消费者数据为手段,进而调整品牌营销资源配置,最终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继而提升消费者体验为目的的营销管理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在新零售的定义前面,李波特意加上了“特步”两字。这说明,特步对新零售有着自己的认识,它要做适合自己的新零售。事实上,在2018年3月与阿里开始合作新零售之前,特步做的就一直是自己的新零售。

“新零售听起来有些空,必须把它落到特步的体系里面,所以,我就有了一些自己的阵地。”李波介绍道。首先是官方商城运营,它承接品牌流量和线下流量,做新品上市测试。其次是CRM运营,就是收集会员数据,清理会员标签,规划会员权益,还有经营会员黏性。第三块是智能零售,就是运营2万多店员的超级导购,主要为了提升零售效率和店员黏性。第四块是特购会运营,它承接特定人群的线下流量,进行品类重组,开发新的渠道。第五块是跑步俱乐部运营,强调品牌的跑步调性,服务跑者群体,增强跑者的黏性。最后一个是技术支持,因为新零售离不开技术的赋能。“其实这几个阵地,在新零售运营中心成立之前就已颇具规模了,只是之前没有过多的会员社群化运营。”李波补充道。

针对每个业务模块,李波还设定了具体的经营目标,比如跑步俱乐部服务了多少跑者,日常有多少场活动,转化了多少跑者;官方商城有多少访问量,转化了多少,产品点击量如何;特购会沉淀了多少会员,活跃会员有多少,客单价是多少;CRM运营获取了多少新会员,整体会员结构如何,会员复购占比多少;店员活跃度如何,留存率多少;有多少社群,活跃度如何,社群转化了多少会员;技术支持响应多快,项目实施质量如何。从这些指标,我们也可以看出,特步新零售对会员拉新、转化、复购等社群化运营的重视程度。

特步新零售运营中心下面有6个部门,包括跑步俱乐部运营部门、CRM运营部门、特购会运营部门、智能零售部门、技术支持部门、零售学院。但这只是新零售运营中心的内部架构,它在运作的时候,会变成一个跨部门、跨中心、线上线下融合的联合作战团队。(参见副栏“特步新零售的愿景、使命及团队品格”

(返回原文阅读)

为了清晰地展示新零售运营中心日常的运营状态,李波边画着组织架构图边说:“我们会跟品牌中心要推广内容,跟IT中心要技术支持,跟电商的全渠道管理中心要平台资源,如阿里的新零售工具和技术,跟财务部门做移动支付账务处理,还要跟最大的合作伙伴——线下零售部门要落地执行,因为新零售的大部分落地工作都需要线下分公司和店铺配合。”

除了电商和IT部门的一个专门小组,其他几个合作部门都没有专门的新零售对接人。电商部门的对接人就是王迎新,因为他熟悉阿里平台的资源。“那个时候,阿里的人跟我们线下的人是没有沟通渠道的。我就成了一个桥梁,阿里的人对接了我,我再跟李波他们去讲,告诉他们是什么样的工具,有什么好处。我和李波一起来制订适合落地的方案,然后他往下推。”王迎新说。

智能导购:店员与会员结对子

新零售运营中心成立的时候,特步在组织架构上主要分为三大块:大特事业部、电商事业部和小特事业部。大特事业部是特步的核心业务单元,由公司CEO李冠儀负责。与大特事业部并行的电商事业部和小特事业部,则直接向集团CEO丁水波汇报。大特事业部下面包括了销售管理中心、零售管理中心等部门。新零售运营中心就放在零售管理中心里面。可见,一开始,新零售运营中心就属于实验、探索的性质,在特购会、跑步俱乐部等阵地尝试会员运营,对特步的线下零售和电商主体,几乎没有涉及。

2018年3月,特步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的大调整。首先,把新零售运营中心从零售管理中心剥离出来,放到与销售管理中心并列的位置。李波出任新零售运营中心高级总监,全面掌管新零售,他原来负责的线下零售则归入销售管理中心。其次,将原来直接向丁水波汇报的电商事业部归入CEO李冠儀下面,形成大特的销售、新零售、电商“三驾马车”格局。

此次大调整透露出丁水波的两个战略思考:其一,经过一年多的推动和发展,整个新零售趋势越来越明朗,相关技术和工具已经成熟,到了吸收应用、全面推进新零售的时候;其二,把特步大盘的线上、线下和新零售统一到李冠儀下面,有利于统筹线上线下的所有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的融合。

与此同时,这个时间点也标志着特步正式进入与阿里合作新零售的模式。“我们自己对新零售已经有一年的摸索,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清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工具和技术能够帮到我们。所以,虽然跟阿里合作新零售并不是最早,但我们的推进速度很快。”李波说。

特步与阿里的新零售合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接入智能导购,另一个是实现“六个在线”。

李波指出:“特步的新零售从一开始就聚焦在会员运营上,但是,我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户触点,在沉淀会员以及后续的会员互动上,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尤其是在门店这一块,因为这里是特步最主要的用户触点。当初,我们做超级导购的时候,就想过让导购去连接会员,可惜没有技术。”

正因为有这个痛点,所以李波和王迎新首先引入的阿里新零售工具就是智能导购方案。这个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导购二维码,一个是基于钉钉的导购客户端。当顾客进入门店后,店员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拿起挂在胸前的导购二维码,邀请顾客用手淘扫码加入会员。顾客扫了码,就成了特步的会员,同时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导购。也就是说,这个店员与这位会员建立了一对一的专属关系。

店员可以在钉钉上管理和运营自己的会员。他可以给会员打标签、做备注,比如年龄、生日、工作、鞋码、颜色偏好、穿衣风格、生活习惯、身材、宠物等,只要能帮助自己了解会员,什么备注都可以。他也可以给会员推送内容,比如促销活动、优惠券、生日祝福、节日礼品、服务提醒等。会员在自己的手淘上会接收到这些信息。如果会员需要售后、咨询等服务,只需在手淘上搜索附近的特步店,然后直接点击“我的专属导购”,就可以跟导购在线沟通。

刚开始推智能导购的时候,店员并不怎么配合。张志明说:“店员习惯了传统模式,现在让顾客扫码,备注会员信息,还要跟会员沟通,他们都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刚开始,有点逼着他们做,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他们就习惯了,关键是也看到了业绩和收入的增长,比如,改造前后店员每月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还不包括加会员促成交的奖励。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王迎新喜欢用理性的场景分析来说服店员。他告诉他们,有了会员数据,可以比会员自己更了解他。做零售的人都知道,鞋子总是中间码先卖完,像42码、35码这样两端的货品,一旦缺码断号,就要打折销售,极少能正价卖出去。这时候,这些货品可能会摆到花车上做促销,还不知道消费者什么时候来买。如果你知道你的会员里面有人穿42码,而且知道他喜欢什么颜色,你就可以给他发信息,告诉他这款鞋比较适合他,而且因为是老会员,可以打85折,还送个小礼品。他很可能就买了。虽然你是85折卖的,但如果放到花车上坐等,可能5折、3折才卖出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来买。

张志明还讲到了智能导购的另外一些好处。比如,会员到门店来处理售后,往往浪费时间,又耽误其他想购物的顾客。现在,会员想到门店换货,双方可以先在线上沟通好,店员直接把货品备好,等会员一来,直接拿给他就行了,不需要会员等,又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去接待新的顾客。

再比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事先沟通好,会员到店直接换货或退货就走,避免在门店出现纠缠,甚至争吵,对其他顾客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是一对一的专属关系,平时沟通频繁,慢慢双方会很融洽,甚至成为好朋友,即使真有什么质量问题,也会很好解决。

到目前,特步已有1万多名店员连上了智能导购。截至2018年,特步线下会员已经迅速突破千万,会员增速差不多是以前的2倍。现在,每月会员招募仍在稳步增长。

上述数字让李波很开心,不过,更让他兴奋的是另外两个数字。2018年双11,特步推出了一个线上发券、线下核销的活动。当时,有两种发券模式。一种是系统大规模推送,告诉会员,特步双11有活动,买500送50,欢迎到时候用券核销。另一种是店员一对一推送,告诉会员,我们店铺双11有活动,上次你看上的那双鞋子正好到货了,你要不要来看看。

“一种是铺天盖地,一种是一对一。活动结束后,数据出来了。大规模推送的转化率在0.6%左右,也就是千分之六,推了1,000人,大概有6人用了券。基于店员的个性化推送,成交率达到了15%,你邀请了100人,有15人来了。”李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线化赋能:把特步送上云端

特步和阿里合作新零售的第二个重头戏是做到“六个在线”,即组织在线、店员在线、服务在线、支付在线、店铺在线、商品在线。“所谓新零售,其实还要检查有没有做到六个在线,如果都在线了,就差不多可以说是在线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了。”李波解释说。

目前,特步总部加上各分公司,共有上万名办公室员工。所有人都已接入钉钉,实现了办公钉钉化。另外,特步还有2万多店员,他们通过超级导购实现了社群化。其中有11,000多名店员还得到了智能导购的赋能,在会员招募、转化和运营中获得极大的助力。到现在,他们已经与上百万会员建立了一对一的好友关系,随时与会员进行在线互动,精准地满足会员的需求。

在特步6,000多家店铺中,有4,300多家基本完成了智慧化改造,实现了店员、服务、支付、店铺和商品在线,升级为新零售智慧门店。会员在手淘搜索特步品牌号的时候,会显示离他最近的特步智慧门店,以及该店铺导购的在线状态。

另外,在特步智慧门店中,一些核心大店还布设了智能硬件设备,比如人脸识别、客流计数、互动大屏、3D试衣、云货架等。今年,特步计划会再布设更多店。但是,李波也坦言:“目前设备成本还是过高,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布设,收集样本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去年3月开始跟阿里合作,到今天差不多一年,特步就完成了4,300多家店的智慧化改造,推进速度确实很快。王迎新解释了背后的思考:“我们当时就想先把基础的东西布上,不等每家店自己决定是否改造。改造完后,至于哪场推广活动你愿意参加,就由你自己来定。你愿意参加,我就在后台给你打个勾。等于我先把舞台搭起来,你愿意跳什么舞自便。这样做,我就不需要每改造一家,就培训一次,可以一步到位先都培训完。”

在特步的“六个在线”中,目前正在推进的是商品在线。会员在手淘上搜到附近的线下店铺时,点击店铺图标,就进入了该店铺的虚拟线上店,也就是阿里所说的云店。有了云店,线下店铺的商品就被搬到了云端。而且,线上线下的品类和库存完全一样。换句话说,特步的4,300多家智慧门店,在手淘平台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云店。这就是所谓的千店千面。

对会员来说,逛云店就跟逛线下店一样,他的专属导购还是在身边,他随时可以在线咨询沟通。会员在云店下单,门店会给他发货。如果会员通过专属导购的推荐码在云店下单,导购还可以获得分成。

金字塔营销:会员从哪里来

到目前,特步已经拥有了千万级的线下会员,但是,从一年4亿人次进店流量来看,显然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问题是怎么挖?还有,除了上述这些知道特步并对它感兴趣的潜在会员,对于那些知道特步但从未进店的消费者,甚至那些从未听说过特步的消费者,特步又该怎样让他们知道自己,然后吸引他们进店,并最终变成自己的会员?

特步品牌系统高级总监吴丽欣给出了答案:“我们的整个营销活动是金字塔式的。最上层是品牌级营销。我们利用平台大数据,再加上自己的数据平台,提炼出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特性和行为,从中找出相对应的标签,然后开发出适合的产品以及营销的手法,针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整合营销。每年会有2~3个大型的品牌级活动。第二层是产品级营销。在整个年度内,我们会把主推产品的素材应用到线上线下,让线上线下一起在同一个时间段,用同一个洞察,对同一个消费者群体做整合营销。最底层是促销类营销,往往是力度比较大的促销活动。在这个方面,分属两个独立事业部的线上线下是分开的,两边按照各自的年度营销节奏进行操作。”

吴丽欣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每年3月份特步会举办321跑步节。特步是时尚运动品牌,目标是做一个中国跑者的首选品牌。这是整个集团的一致目标。在这个目标下,线下门店、公司员工都会参与到跑步节活动中来,线上也会和天猫旗舰店合作,跟天猫商谈欢聚日、超级品牌日等资源,一起在这个时间点把跑步节活动推出去。

再比如,特步在2018年第二季度赞助了一档面向年轻人的节目叫《这!就是街舞》。除了在线下门店售卖相关产品,特步还推出了整合营销,通过广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年轻人宣导特步的精神。“我们鼓励年轻人‘我不服’,并通过行动去表达,就像街舞选手一样,不会只在背后讲,而是会到赛场上表现出自己的不服气。”吴丽欣解释说。

因为这档节目是在优酷平台上播出,所以,特步就运用了阿里大数据,对消费者、观众,甚至街头文化类消费者做消费洞察,然后利用这些洞察去开发营销计划。

再有,特步每年都会赞助几十场马拉松赛事。在品牌营销上,特步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在线下活动上,除了赞助马拉松,特步还在赛前举办马博会。马拉松选手会到马博会领取参赛装备,对跑步感兴趣的人也会到马博会了解最新的跑步资讯,参加现场互动。特步在自己的展位里布设了扫码、地动仪等互动环节,可以把消费者引流到线上网店购买商品,同时留存一些消费者的数据,后续跟他们做二次互动。

在营销触达的受众方面,吴丽欣瞄准了三类人。第一类是特步的会员,他们是营销活动的核心受众。特步会通过会员专号,如特步会员俱乐部微信号、特步官方会员商城等,跟会员进行沟通。

在会员以外,吴丽欣还关注一个她称作“会员look-like”的群体。她会先在特步的会员库里给不同的会员打标签,然后拿着这些标签,去跟不同的大数据平台,如阿里,进行合作,从它们的大池子里找出具有相同标签的人群,最后再在这群人的常用触点,对他们做定向传播。

而最外围的受众,则是特步长远的目标消费者。“对我们来说,不但要跟会员保持长线的关系,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目标消费者成为特步的顾客。”吴丽欣说。所以,一方面,从内核出发,找出已经对特步品牌有感觉的会员look-like,对他们进行营销;另一方面,从外部出发往内拓展,瞄准特步理想的目标消费者,即18~24岁的年轻人群,争取他们的认同,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法把他们带入特步。

比如,去年赞助《这!就是街舞》,特步就是要跟对街头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建立关系。“我会找出有这个标签的人,主动对他们营销。我在线上跟他们有过一次接触后,就有了他们的痕迹,之后会追踪他们,持续跟他们沟通。”吴丽欣举例说。

在吴丽欣精准发掘潜在消费者的同时,张志明也在思考如何扩大自己店铺的会员池。“我去年就在琢磨了。我可以搞一个商家联盟,利用其他商家的顾客渠道去发券,然后给他们一个抽成点。还有一个是公司团购。门店是有这种团购单子的,但是我可以跟客户说,你们同事加入我们会员,可以给你们折扣。”

※※※

特步的新零售探索仍在路上,更多的惊奇在等着张志明们。

在特步的新零售中,我们可以关注超级导购、跑步俱乐部、特购会、会员运营,也可以关注智能导购、“六个在线”、云店、智能设备,因为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启发。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特步是在做自己的新零售,它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自己的方向,有了方向,也就知道了什么最适合自己。

正如李波一再强调的:“我们始终相信,零售是关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回到那两个数字,6‰和15%,就印证了一定要基于每个店员跟每个顾客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建立起来,再在顾客接触你的每个路径,把每个场景都铺设清楚,特步的新零售可能就实现了。”

关注“商评小微”(微信号:xmi8607),即刻拥有你的企业家交流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商业评论精选”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陈赋明,本刊栏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