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水到渠成之前
小哥关在自己的屋里写水渠可行性报告,几天未出门去遛达。
大哥在院里兴冲冲地叫他。
原来是大哥有同学约去BJ旅游,这么难得的机会,大哥问小哥愿不愿同往,小哥的火车票钱由大哥负担。
小哥不冷不热地说:“BJ呀,不急着去,过几年我就去呆他个几年“。
口气不小哇!
你咋去呆个几年呀?
“上大学不得去呆个几年吗?至少四年吧?“
“吹牛皮不交税是吧?你就一定能考得上吗?“
“我就照着BJ的大学考不成吗?城关高中和县一中每年不是都有人考上吗?为什么就不会是我呢?“
“好好好,我们大家都看着,盼着你能考上行了吧“
大哥收拾衣物,兴冲冲地跟他的那帮同学走了。
我好替小哥惋惜,我倒是想去,可大哥说我还小,又是女生,不带我。
我偷偷地问小哥,大哥是不是去找“荷花西施“去了?
小哥说:都是同学,有可能会见一面,吃个饭聊个天什么的,仅此而已吧。
看着小哥写的厚厚的一摞水渠建设可行性报告,我觉得很好奇。
小哥,不就是画张草图的事吗?你们写了这么厚一本了?
小学生懂什么?我这是从气候,土壤、地理条件、降雨量、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分析,绘制的具体到数定计算的草图,每一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证说明,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小哥,你都快成水利专家了哇”,我崇拜地说。
“别说,我要是真成了水利专家,一准地治理得江河湖海都不闹水灾”,小哥非常享受我的崇拜,把我的话当真了。
当他把那摞厚厚的报告交给小叔的时候,小叔也吃了一惊。
没看出来呀,这么有天赋。
当小叔把那本报告交到周支书的讨论会上时,智囊团的成员都惊呆了。
种了一辈子的地,水渠也不是没修过,从来没有考虑那么多,拿起锹挖个坑就往前开,从未想过还要考虑年降水量、风向、植被、生态环境这些他们甚至没听过的名堂,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之手啊!
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啊!
这些个老家伙们真的都被拍飞了。
小哥的报告书确实让他们都服了,从水渠的长宽高到水泵机房的选址,都给出了详细的数据。
而且还有一个涵洞设计从堤坝下穿过,将饮马河跟水渠连接起来,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过的。
只有想象力丰富的伢子们才能想出这种法子来。
周支书问:“这是你侄子做的,当老师教书的那个?”
小叔回应:“不是,是小的那个,刚考上城关高中的那个”
周书记说:“果真是人才,长大以后可是了不得呀!这真是我们饮马河大队的光荣,出才俊哪!”
小哥的可行性报告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为要在渠边修凉亭种梨树,因此取名“丰梨渠”。
“丰梨渠”是小哥的第一件工程设计作品,二十年后他真正成为了水利专家之后,“丰梨渠”仍然流淌在七家村的土地上,成为了一处小有名气的风景。
修水渠是需要钱的,钱从哪儿来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七家村的小毛队长说每户村民都愿意出二百元钱,这已是他们能拿出的上限了。剩下的部分怎么办?
没有钱,计划就只能往后延期。
也许是上天眷顾。
有一天,秋芸的藕站来了几个做藕生意的商人,看上了七家村出产的十三孔莲藕,要求包销给他们。
因为十三孔莲藕是本地独有的特产,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别的地方的藕一般是九孔。
而关于十三孔莲,传说是王母娘娘从天庭撒下的种子,孔多而甘甜,人吃了更聪慧,所以是一个卖点,能多卖一毛的价钱。
经常有大人对那此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说;吃藕吃得太少,要去多吃点藕吧,多长点心眼。
既然想包销,那总得有条件吧,要不然凭什么卖给你不卖给别人呢?
于是秋芸嫂提出了条件:想包销,付订金。
几位客人说可以的,只要保证至少一万斤的量,可以按七毛的单价预付二成的订金。
红兵哥说我们七家村的藕全给你吧,按六毛的价钱全部包销给你们,保底一万斤以上,到九月份起塘,如果藕价上涨,上涨的部分你们得益,怎么样?
客户们合计一下说要回去商量一下,下个月再来给信儿。
长大了学了经济以后,才知道红兵哥这个买卖的做法类似于现在的农产品期货,没有多高文化的他当时竟然也有那个头脑,他一定是藕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