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一个绘本园——借助低段绘本进行“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行动研究
一、一个问题引出的探索
(一)一座雕塑引起的追问
在广州的街头有一座雕塑,名为“乐韵悠悠”。其大体是一名女子优雅地拉着小提琴,后面跟着一排小朋友,他们手搭肩,一起向前走。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和神态都各不相同,亮点在于最后一个小朋友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掉队了,从他的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很着急,迫切地想要追上“大部队”,而在他前面的小朋友用右手拉住前面的小朋友,转过头去,并且扬起了他的左手。两位小朋友之间留有一段距离,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这座雕塑简单而沉静,但是其间充满无限的情趣,我们可以大胆想象这中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中间位置的空白,不仅是空间上的留白,更是思维上的“悬念”。所以,我将这座雕塑投影,询问孩子们:“看到这座雕塑你有什么想法?你会怎么做呢?”并且,我设计了情景还原,师生合作摆出雕塑的造型,让孩子能够现场自我发挥,希望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同时也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一幅场景引发的担忧
面对“情景还原”中的留白位置,处于同一成长阶段的孩子会还原其内心最本真的想法,让思考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突显儿童本位的重点。我本以为会有很多孩子站在不同的位置,会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但是现实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大多数孩子会按部就班地站在中间。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强烈对比,我有了一丝担忧。我不希望孩子以后的思想与“深刻”无缘。怎样让孩子的思维更多元、更开放?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三)一次学习引出的期待
在一次偶然的资料整理中,我了解到美国学者李普曼设计的“儿童哲学”的概念,其内涵是:“充分尊重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思想,鼓励儿童大胆地进行推理、判断和想象,从各个方面促进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这一概念的本质和我的困扰、思考不谋而合,由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发和培养儿童的“哲学思维”成了我研究和探索的对象,并希望其研究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常态问题。
二、一个调查获得的启示
(一)“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契机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资料,我对班级里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从“孩子阅读书籍的种类”“孩子阅读过程中的提问”“家长对孩子提问的处理”“对‘儿童哲学’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对家长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可以发现,88.89%的低学段儿童在选择书籍阅读时更倾向于选择绘本阅读。我根据调查资料以及生活经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绘本的编排富有童趣
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从文学角度看,它是文字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在排版方面,简单的文字和色彩鲜艳的图画相得益彰。绘本编排的内容、场景、情节以及人物的变化都有一种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完整、和谐;而从视觉效果来看,精巧的编排也更能吸引儿童的目光和注意力。
2.绘本的内容充满趣味
绘本的内容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其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所以深受儿童的喜欢。另外,绘本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舒服自然的阅读空间,故事的题材也充满着温暖与快乐,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放松而享受。儿童在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构筑出的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
3.绘本的主题富含哲理
绘本都蕴含着一个主题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如果能够借助绘本进行哲学思维的训练和指导,那么宏大的人生命题就可以用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一句句简单明了的话语表现出来,哲学也不会像一个书斋里的古板老头,而会变成儿童的快乐玩伴。所以,绘本为“儿童哲学”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掌握“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情况,我通过问卷对家长对于“儿童哲学”的认识、家长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对孩子哲学思维的引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1.哲学概念认识的局限性
很多人都认为“哲学”是极具内涵、深奥艰涩、难以理解的。我原本也存在固有的想法,自觉地认为“哲学”对于大人来说理解起来都很困难,更别说儿童了。调查结果确实也呈现出和预想中一样的问题,92%的家长认为哲学和儿童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会质疑:“儿童怎么会有哲学?他们怎么理解哲学?”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儿童哲学”这一观点比较难于理解和赞同。另外,在问卷调查中只有11%的家长对于“儿童哲学”有较多了解,占班级家长人数的极少数;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儿童哲学”,有23%的家长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还有53%的家长认为哲学太过深奥抽象,与儿童无关。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儿童哲学”的概念以及儿童与哲学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局限。
2.启蒙教育认知的片面性
大多数家长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急于求成,单纯只是追求对知识的累积和灌输,更多的是对事物结果的关注,而容易忽视儿童在实践过程中的独有的思考和体验。甚至对于儿童的一些行为,家长在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进行人为的干预,减少了儿童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和信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92%的家长反映孩子经常提问题,这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孩子的问题五花八门,家长的时间和能力有限,75%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敷衍了事,这无疑对孩子在最重要的思想启蒙教育阶段中是一种“打击”,甚至会减少孩子求知的欲望。
3.哲学思维引导的欠缺性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在平时的亲子阅读中只有50%的家长偶尔对孩子进行思维方面的引导,着重思考问题的本质或者对于故事的含义进行延伸和拓展,训练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但是,由于对“儿童哲学”的真正含义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对“儿童哲学”欠缺专业的知识储备,并且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导致对于儿童的思维引导缺少一定的方法,以及工作压力和时间关系,有36%的家长在阅读过程中几乎不对孩子进行哲学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哲学方面的思维训练(见表1)。
表1 家长对儿童进行哲学思维引导的调查统计
(三)“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虽然想法很美好,调查结果很“残酷”,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儿童哲学”的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儿童幸福快乐地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儿童哲学”启蒙有助于儿童思维方式的训练
儿童的世界如同一张白纸一样简单,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单纯朴素的内心世界和活跃、敏锐、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我们从小为儿童种下哲学的种子,使儿童有了思辨的能力,并通过适当的训练,就可以发展儿童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发展影响着儿童之后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的愿望和勇气。
2.“儿童哲学”启蒙有利于儿童价值观念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令儿童经常郁闷的问题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不能自由地玩耍?”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知晓自由其实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就是无拘无束,那世界会很危险。这样孩子从小就会懂得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哲学思维的引导有利于儿童价值观念的形成。
3.“儿童哲学”启蒙有益于儿童幸福快乐地成长
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相信儿童在成长之路上会更从容。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如果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哲学就是必修课。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哲学会赋予其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也将造福孩子的整个人生。”所以,哲学让儿童享受身心快乐的生活,幸福健康地成长。
三、一套绘本发展的潜能
(一)梳理绘本,把握哲学启蒙的核心
1.明确思维训练的发展目标
基于绘本的“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核心是思考与智慧,为了儿童思维的全面发展,确定认识、方法、情感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的确定下设计具体发展目标,目的是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知世界,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拥有阳光的心态,绘本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见表2)。
表2 思维训练的目标
2.确定哲学启蒙的教育主题
在儿童生活环境的大背景下,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与自然、生活和社会三者的紧密联系为线索确定三大教育主题,从各个方面让儿童学会感知周围事物,用正确的哲学思维处理问题,感受生活的美好(见表3)。
表3 哲学启蒙教育的主题
3.细化绘本故事的选用原则
以绘本为载体的“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在绘本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其内容的科学性。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丰富含义、可以让儿童拓展发散性思维、儿童乐于讨论和接受的内容,从而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具体要符合以下一些原则(见表4)。
表4 绘本故事选用的原则
(二)优化过程,提升思维辨析的能力
1.议一议——辩证推理法
辩证推理法就是引导儿童通过讨论、争辩等方式,根据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换角度思考并且做出推理。在推理过程中,鼓励儿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通过逆向思维进行大胆思考和推论。在推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启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一做——实践观察法
实践观察法就是指导儿童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并且通过具体的实践,锻炼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活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生活应变能力。
3.比一比——联系迁移法
联系迁移法就是指导儿童通过观察、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一些隐形的或者共性的联系进行对比和想象,把事物的某一特点迁移、融合到另外一种事物上去,或者从某一事物延伸出新的事物,从而把握内在联系,实现认知的系统化,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和归纳能力。
(三)实践展示,收获童心创意的成果
1.热爱自然会思考
(1)善思考——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在绘本《安静的班尼兔和五彩缤纷的春天》中,一只叫班尼的小白兔羡慕春天有这么多漂亮颜色,于是它尝试着把春天的各种颜色“穿”在自己身上,可是都失败了;最后,班尼兔明白了原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知晓这个道理之后,询问他们对于绘本还有什么疑问。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形式,帮助班尼兔实现愿望呢?”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班级里对此展开了讨论。
(2)说想法——辩证碰撞火花
绘本的教育本质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可是“儿童哲学”启蒙不仅仅是向儿童传授绘本内在的哲理,更要激发儿童的思考能力,让儿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读完绘本之后,针对学生的问题,班级进行了讨论,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生:我明白了做自己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班尼兔很可爱,我们能不能帮它实现愿望呢?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小朋友。那我们一起讨论,想一想,哪个小朋友可以想出好办法帮助它呢?
生1:我觉得,我们不能亲身把春天“穿”在身上,那就可以找一个替代品帮助我们。比如,画一幅画,然后把花瓣放在上面,就像把花瓣“穿”在身上一样。
生2: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可以画一个人,把他的衣服部分挖空,然后把花瓣放上去,变成一件美丽的衣服。
小朋友通过推理性思维,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式,同时还进行了辩证思考。在两种方法的引导下,儿童大胆想象,创新思维,帮助班尼兔实现把春天“穿”在身上的愿望,在尊重绘本“做最好的自己”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3)亮作品——把春天“穿”在身上
通过思考,儿童成功地将春天“穿”在了身上,帮助班尼兔实现了梦想。大自然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而属于自己的才是最珍贵、最适合自己、最独一无二的,所以要勇敢地做自己。每一位孩子的作品以及对作品的阐述也是对自然、对春天的独特发现,都是珍贵的(见表5)。
表5 学生作品《把春天“穿”在身上》
2.学会生活懂快乐
(1)会变通——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神奇小蜡笔》让儿童发现小小的自己有大大的力量。埃文有一盒不可思议的“神奇蜡笔”,但这盒神奇蜡笔少了绿色。埃文面对困难没有退缩,后来发现把蓝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就能变出绿色来。埃文大胆地尝试用不同颜色混合出各种新的色彩,成了一名小小魔法师。现在的儿童对于家长的依附性太强,遇事还不能够让自己勇敢尝试。所以,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提高儿童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儿童遇到困难时随机应变的能力。
(2)敢尝试——实践探出真知
儿童总要学会一个人长大,一个人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当事情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儿童能否像埃文一样,拥有迅速应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呢?此处,我撷取了班里一位儿童真实的生活案例。
妈妈:这已经是你这学期弄坏的第三个葫芦丝了,你怎么老是保管不好自己的东西……
孩子:妈妈,我可以用葫芦丝变一个魔法,您等一下。
(妈妈还在客厅生气,孩子跑进了卫生间)
孩子:妈妈,您可以进来了。看看我的新发明,以后洗手水就不会溅出来了。而且,我也保证以后会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妈妈:好吧,我去给你再买一个葫芦丝(气已经消了一大半)。
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儿童必备的素质,而敢于实践则是其最重要的保障。所以遇到意外情况时,儿童要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冷静地想办法,从容乐观地去尝试解决困难,这样才能增强自信、热爱生活。
(3)创发明——让生活“流”出惊喜
这位小朋友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够想出新的创意并且积极实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朋友将破损的葫芦丝改造后,安装到卫生间里水花四溅的水龙头上,水平稳地流了出来。虽然这是一个“偶然”,但是这位小朋友遇事冷静思考,将“坏事”变为“好事”,不仅免受了“批评”,更为妈妈解决了一个问题,其积极探索的勇气也是值得褒奖的。
3.走进社会能发现
(1)能观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石头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随处可见,或大或小,或圆溜溜,或奇形怪状。《好神奇的小石头》这本关于小石头的书,讲述的是一块神奇的小石头,因为它会不停地转身,变换角度和颜色,同时也会变成各种各样的物品,“9种颜色+9种物品=脑洞大开”,带给儿童无限惊喜,而所有的意象的归属只是一块小石头。在社会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内,还有多少事物之间是存在相似之形的呢?相信儿童的观察力会比成人的更细致。
(2)串信息——比较归结联系
这本绘本着重培养儿童观察、想象和思考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儿童细致观察的能力,引导儿童自己梳理和总结一些观察的方法,从而发现社会中多种事物存在的相似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
师:孩子们,一块小石头就像变魔法一样,那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将你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呢?
生1:我们可以多观察,出来玩耍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周围的事物,并且多问爸爸妈妈这是什么,认识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
生2:我们可以把我们看到的一些事物的形状画下来。
生3:我觉得可以变一变颜色或者位置,两个东西可能就一样了。
在社会中,应当引导儿童学会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创造和设计,激发内在的想象力;并且鼓励儿童在设计过程中学会创作小诗,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培养其语言组织和文学创作的能力。
(3)做环保——使社会“变”得美好
在创作过程中,儿童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局限性,以儿童特有的天真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天上的白云变成了路上的汽车,小朋友写道:“天上白云飘呀飘,挂在天空对我笑。地上车儿跑呀跑,带我回家找妈妈。”在儿童看来,生活到处都充满了爱。而且,有的儿童还将排放污染气体的烟囱和保护环境的大树相联系,写道“少一根烟囱,多一棵大树,生活会变得更美好”,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而儿童自身的环保意识也有所增强。
四、一串足迹带来的惊喜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绘本为载体的“儿童哲学”启蒙教育更新了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儿童思维发展的道路上又更进了一步;在挖掘绘本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儿童,真正形成“儿童本位”的教育模式,让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合作成为课堂的主要声音,尊重儿童个性的发言,激发儿童本真的想法。而且,通过哲学启蒙课堂的训练,教师也能从多方面了解儿童的内在想法和需求、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走近儿童,了解儿童。
(二)增强家长的反思意识
在以往的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式地将绘本通读一遍,仅仅发掘绘本认读识字的价值。而以“儿童哲学”启蒙为目标的亲子阅读,改变了家长对儿童无限提问的态度,加深了儿童对绘本理解的深度、广度,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家长在亲子阅读中更多扮演的是“思维引导顾问”,多角度、多维度去理解和把握绘本内容,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科学恰当的解释,并对孩子的创新性思维和奇特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
(三)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
儿童的成长还是重在发展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阅历的丰富,提高问题思考的深刻性,培养思维能力非常有必要。在鼓励儿童大胆想象的同时,还需要加入科学的理性思考,使其对问题有更深刻、更独到的见解。“儿童哲学”启蒙通过加强儿童心灵的激荡与智慧的碰撞,推进儿童展开自我省思,促成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所以,哲学给予儿童的是开阔的眼界、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儿童的整个人生。
儿童的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后花园,当我们不经意走进时,就会被里面的绚丽色彩迷住,久久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要尽力去呵护儿童内心纯真的世界,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引导,助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