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诉:走近幼儿心中的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美诉课程设计方向

1.设计一:丰富的感官探索材料能为幼儿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

美诉课程的价值首先在于对探索材料的重视和挖掘,幼儿在材料探索中的经验积累应重于结果呈现。对于感官运动阶段的幼儿来说,其具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说教的教学手法,无法让他们获得真实、深刻的体验,也不能很好地建构稳固的认知体系,所以只有在与各种各样材料的互动以及操作过程中,他们才能进一步熟知材料的特性,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并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来进行表达和创造。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创办了实验学校,于1898年增设了一个招收4~5岁儿童的附幼部,他在附幼部设置了几间手工教室,让孩子们大量地接触各种类型的原材料,他的美术教学方式,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科目来实行,而是融入一个大的设计活动中进行,让孩子们在使用这些原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共同完成这个大项目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些项目中产生的作品,在老师一定的指导下变成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和艺术性的作品。幼儿参与这种设计教学法的情境,是出于他们内在的需求,在美术操作活动中获取经验,并熟悉工具及其生产、创造过程,进而获得自信与满足感。我们的具体假设是:

(1)丰富性。要提供品种和数量丰富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在操作中弄明白它们的用法,探究运用材料的技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多种身体技巧(涂、画、折、重叠、连接等手臂大肌肉运动技巧,捏、抹、晕、搓、插等小肌肉精细动作等)。

(2)层次性。要根据材料特性、功能等对其进行层次的分类,主张对一种或者一类进行持续、深度的探究。每次提供的材料不宜太过纷杂。材料的进入和退出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确定。

(3)适宜性。材料要适合幼儿整体需求和个别需求,便于他们深入了解材料,在不断实验中适应、熟悉材料媒介,与它们建立起亲密关系。我们要努力用真实适宜的材料,给幼儿感知特性的机会,激发他们在自己的适宜水平上,通过材料的促进得到更大发展。

2.设计二:艺术的环境氛围能为幼儿提供潜移默化的浸润

公共艺术家曾英栋教授曾经说过:“为什么TW的艺术环境无法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因为,从小给孩子看的都是丑的,长大时美的概念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从小看的都是美的,那么结果当然也就会不一样。”研究证明,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学校里学习的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是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幼儿园自然也不例外。创建探究美感的环境,我们的具体假设是:

(1)区域划分。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设置方便、有趣、吸引人的操作性区域,多样化的作品展示以及作品存放空间。

(2)空间利用。运用平面布局、立体设计、混合媒介等多种方式,将空间进行多层次利用,实现更高效的空间使用效益。

(3)氛围渲染。在活动室内布置精美的艺术作品,在不断重复出现中强化和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艺术感培养起到暗示作用。不局限于成品展示的弊端,要充分看到名家大作、同伴作品对孩子审美的积极导向作用。接触高水平艺术作品、讨论作品的视觉形象感受并引导幼儿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设计三:充分的表达表现能为幼儿提供更好的经验重组

尊重幼儿每一次的创作过程,引导他们将思维外化,并在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冲突中获得经验的重组和提升。要引导幼儿进行表达表现,首先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站在与他们一起的视角上看待其创作过程和成效。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他说:“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见陶行知名篇精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一版.202.”我们的具体假设是:

(1)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感知。语言作为一项最为快捷的交流工具运用,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伴随幼儿终身发展的生活技能。美诉课程应该时刻关注在语言工具运用过程中,提醒教师的积极引导,唤醒幼儿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努力发挥语言的描述、表达等基础功能,开发语言的逻辑思维功能,使它发挥最大功效。

(2)引导幼儿通过美术表现体验。以真实的体验为基础,用美术的方式将它们表现出来,使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让同伴互相增进了解。通过材料操作、自然观察、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增进体验,以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小组学习、个别活动等形式展开美术创作,表现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交往态度。

4.设计四:认真倾听和有效回应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表达自我

生活中,随着外界刺激的不断增加,储存在幼儿脑海中的表象也越来越多,教师认真倾听以及有效回应就是帮助幼儿不断将原有的表象经验调动起来的最好途径。我们的具体假设是:

(1)认真倾听。认真倾听是给幼儿的表述一个明确的对象感,也是教师尊重幼儿独立性的重要表现。教师通过认真倾听、眼神和肢体的回应、附应性语言和简单插问等方式,向幼儿表达自己尊重和关注的态度,激励对方调动生活经验、组织语言表达,向倾听方展示自己的真实信息。

(2)有效回应。表达和回应是一个双向互动、互为促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回应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表达效果。表述不清时的追问、逻辑混乱时的提问、无法表达时的提示以及表达精彩时的赞许等,都将给孩子以鼓励和引导。

5.设计五:在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赏析中提升认知

图像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语言,通过对作品图像符号的感知与分析,可以让幼儿感知对方的认知和世界,接收到对方的情绪与关怀信息。同时在赏析过程中,也是彼此的认知框架不断被调整和修改的过程,幼儿接收到很多新的信息之后,或认同或排斥,并通过自己的判断筛选进行同化或者舍弃,使自己的认知得到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