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诉:走近幼儿心中的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美术与美诉的关系辨析

(一)概念释义

美,是一切能让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人或者事物。

术,指技艺、技术。

诉,是诉说、倾诉和诉求。

美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美诉,是幼儿在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美术和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它是幼儿个体在对外界的自我认知和探索基础上,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描述对美的感觉、体验、认知和态度,并融合自己的想象和需要进行对美的表达和再创造的过程。

美诉课程是大艺术教育观领域下直抵幼儿心灵的统整性课程;是以美诉为手法,通过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美的环境去引导幼儿充分探索体验,以获得真实的感知;在方案活动和主题行进中进行多领域整合教育,以支持和满足幼儿真实的发展需求;在多通道的开放和建构中重构经验框架,多元地进行自我表达和美的表现。美诉课程是一种师幼共建的课程,其“经验唤醒—通道建构—多元表达”的路径是追随着幼儿的发展需求而具明显动态发展特点的。美诉课程还是一种理念引领性的课程,其关注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在充分体验中获得真知、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提升、珍视幼儿的每一次表达等,在我们日常教育和管理中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关系辨析

美术与美诉,有许多共通之处。在研究范畴上它们都属于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表现一切美的事物。在研究对象上,都是以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的形态、关系,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然而在研究方法上,尽管美术和美诉之间存有交集,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仍有很多不同之处:

1.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美术重在研究“术”,通俗地讲是研究怎样更好地表现美的一种方法、技术。而美诉重在研究“诉”,是研究怎样更好地对美进行自我认知下的表达。前者强调结果和效果,后者更注重人的整体发展。

2.研究过程的侧重点不同

美术教育过程的重点在于创作,对于教师来说,前期对学生的引导、体验等在教学中占了较少的比重,如果个体有需要,那么大部分的探索时间是在教学活动以外的。而学习的重点就是创作的过程。美诉教育过程的重点在于感知,通过与材料、环境在于充分互动、探究进行去感知物体的特性,获得更为真实的体验。

3.研究评价的侧重点不一样

美术作品评价重点在于艺术性,包括总体视觉感受、艺术表现技能等。美诉作品评价重点是其现实性,包括绘画主体的生活状态、学习发展现有水平、正在经受的干扰或者困难诉求等,而且美诉作品经常是需要通过主体自己的语言解说才能让欣赏者更加理解,所以我们常可以看到美诉作品的边角上都有教师记录的幼儿创作当时的语言说明。

总之,美术与美诉,都是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慢慢走过的路,如果要用一句程度性的话来区别,可以说“美诉是特别适合3~6岁幼儿的美术”,也可以说,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美诉是充分挖掘和放大美术中的感知体验,进一步关注和引导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现,注重在作品评价和作品赏析中发现儿童的真实需求并给予适宜支持,以达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以下两幅表现大树的幼儿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美术和美诉的不同之处。图1-3《大树是我家》,这幅作品中幼儿用非常熟练的构图和用色技巧来表达想要一棵“像家一样的大树”的心愿,树上还住着很多动物朋友。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孩子表达树叶、树上小屋的屋顶以及颜色等细节时,用的是同样的技法,所以树叶和屋顶的画法是雷同的,这就是技术复制的体现。图1-4《游乐园树》,这幅作品中孩子们同样也想表现一棵“像游乐园一样的大树”,他们在前期对年轮、树叶脉络、树干形状等作了深入探究,所表现的大树既有粗大树干、细小树叶等具体形象,又有荡秋千、玩滑梯、玩玩具、喝水等具体生活的抽象表现。虽然画面没有其他色彩和特别吸引眼球的表现技能,但珍贵的是它真实地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和认知,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想象。

图1-3 大树是我家顾芷伊画(2001年)

图1-4 游乐园树大班三人小组(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