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诉”写序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或者视觉艺术,是人们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借助一定的造型手段,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的静态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将美术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与将美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看,其重要意义在于更关注儿童在美术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能力、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美术教育的“教育”意义更为凸显。
我们以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是在学前教育总目标的范畴当中,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发展是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学前儿童的认知智慧、行为习惯、肌肉动作、自主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是美术教育能帮助儿童达成的重要方面。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整合型教育,而不是简单的审美创造性教育。显然,美术教育不能仅为儿童带来审美的价值,还需要考量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能为儿童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促进以及怎样的促进。也就是说怎样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完整的。完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观需要回答的是,基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其目标是什么,和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达成既定目标两个重要的命题。
完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注重美术教学活动、自主性美术活动、美术教育环境的创设等多种通道对儿童施加影响,应注重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多维度教育机会的整合,应以促成学前儿童在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初步发展为目的。在完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观的范畴之内审思美术教育课程追求的能力、兴趣、习惯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需要有生态学观点的指导。它们是构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生态的生命基点,相互之间存在着动态的联结而非孤立。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是儿童在美术教育中能力呈现的三个维度。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能力涉及有关美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涉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元认知等,实践能力涉及自律、人际沟通、合作、规则意识等。这三者之间的基础能力是基本点,是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依托。这种联结依托的是美术材料的运用、美术作品的流动、动作技能与思维技能的内化迁移、儿童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师的合适指引而发生的。任何孤立看待美术课程中各个要素的思维,都将制约完整儿童学前美术教育观的践行。
闻裕顺幼儿园的“美诉”课程是经十余年努力建构的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观的实践个案。它将视觉表征与言语表达的整合进行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的深入,为将幼儿园美术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为幼儿园课程整合价值的实质提升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既要结果也要过程,既关注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认知,也关注其他能力与相应品质、习惯的养成。这些也可以在“美诉”课程实践中得以呈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落实。课程从材料、环境、作品、主题教学中的路径与策略、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成长等维度出发,较为系统地阐释了该课程是如何为儿童整体素养的养成与提升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关注儿童的真实体验、真实需求、真实表达是“美诉”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等课程建设的基本纬度得到了落实。“美诉”课程的构建,比较完美地呈现了基于儿童发展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研究的坚持与收获。这从研究团队对美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的三个阶段,即从“画得像不像”到“画的是什么”,再到“你想画什么”可以得到明显的佐证,熟知儿童需求、关注儿童整体发展、掌握支持儿童整体发展的专业策略是最重要的研究收获。
走完整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路应该还很长,“美诉”课程的实践研究成果,为以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验证,相信它能为一线的老师们展开积极的美术教育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们也期待“美诉”课程的继续和持久研究,如幼儿园的美术集体教学与自主性美术活动关系的定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发展的整体性评估等等。目标在心中,研究不停步,“我们永远在路上”应该成为儿童教育者、儿童研究者的一句共勉箴言。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