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一个旅游重度瘾者的自我修养

有“预谋”的夏日迁徙

开始动笔的时候是夏天,杭城七月的蝉鸣渐次响起的时候,伴随着越来越高的气温,雷雨也绵延而至。时时听着新闻播报里的台风预警提心吊胆,走在路上又被不期而遇的暴雨淋个透湿。雨后的绚烂天晴,城里万物被浇得奄奄一息,却又映着艳阳和着湿热的空气,越发透出更深一层的生机来。

夏天的城市内容总会更丰富一些,多了街边烧烤店推杯换盏快意恩仇的小小江湖,多了路上呼啸驶过的洒水车,多了空调房里带着花露水味道的拥抱;清晨菜场门口的芒果和荔枝颜色鲜艳,交汇着昨晚夜宵摊留下的菜叶、竹签和酒瓶残骸的味道发酵一夜,就连路边蚊虫蝼蚁的隐秘世界,似乎都欢快地壮大了一些。

气温熏着,新陈代谢的速度条唰唰上升,人躁动起来,相聚和离别的故事也变得格外多。休假放松、三五好友结伴避暑、自我放逐的毕业旅行、旅拍、艳遇,烈日是情感与荷尔蒙的催化剂,人们突然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理由,都想趁着此时此刻出门“野”一把。

发个朋友圈呼朋引伴,微博上约几个旅拍摄影师,攻略网站上规划几条路线,大众点评搜索一下感兴趣的青旅民宿、酒吧餐厅,OTA网站秒杀几张特价机票,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夏日迁徙。虽然没有“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那样和缓踏实的诗意,然而想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痛快旅行,信息时代的确能帮上大忙。


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一等奖获奖作品《低头人生》(作者谢承霖),脑洞大开地利用了蝴蝶效应,讲述了爱玩手机的“低头族”用这一件小事毁灭世界的故事。

《低头人生》视频

搞笑组合Rhett&Link说唱视频《放下手机》

不知何时开始,人们开始用低头来隔绝自己与真实世界的关联,却又在虚拟世界里毫无顾忌地展示真实的自己。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渐趋冷淡了,打招呼的方式从“吃了吗?”“最近怎么样?”变成了“家里Wi-Fi密码多少”;可与线上的朋友们却打得火热,刷刷知乎,聊聊八卦,微博上围观一会儿“脑残粉”和“喷子”,一天也就晃晃悠悠过去了。公车上、咖啡店里,甚至图书馆里放眼望去,朋友们皆是视线与手机屏幕胶着缱绻难舍难分,不知窗外是晴是雨,不知身边人是雄是雌,真可谓“你若抬头,便是晴天”啊。

“低头族”催生的是现象级效应。他们在改变着世界,创造着新需求。澳大利亚设计公司Büro North看到Pokémon Go玩家在大街上玩游戏时不慎发生意外,竟突发奇想:既然大家这么不惜命地觉得手机大过天,连过马路的时候都在看,是不是可以试试把红绿灯设在地面上?于是就诞生了地面红绿灯。但是这还不过瘾,因为“低头族”一旦“低”到丧心病狂的程度,除了手机屏幕眼中再无其他,地上躺张百元大钞都不一定看得到,还会注意脚下是不是有红绿灯?我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把红绿灯嵌入到手机屏幕中,在过马路的时候强制干预,如果有低头看手机不慎闯了红灯的行为,手机就立刻黑屏对用户进行警告,简单粗暴但安全。这件事有意思的点其实在于我们一边在诟病着这样的行为,却又一边在想方设法地用行动来迎合它。所以到底是我们试图改变低头族,还是低头族会改变抑或是毁灭我们?

有人会觉得手机屏幕就像一堵墙,隔开了与身边亲友的距离也蒙蔽钝化了我们观察世界的好奇双眼,毕竟有太多人工作学习的时候连连叫苦,回头又孜孜不倦地熬着夜在线“撩妹”打怪;可也有很多人觉得刷手机资讯填补了碎片化时间,手机APP各种团购促销便宜方便,刷手机是自我提升和勤俭持家的好手段。这样讲来大约移动互联是可怕的,但也是缤纷的吧。“毒舌电影”公众号曾写过“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手机”这样的金句,可仔细想想,好像也有很多人是因为有了手机,才更好地与这个大世界相爱了呀。人们对所有结果未知的事情都又爱又恨争议颇大,但移动互联该怎么利用主要还是看心态,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生活都已经极大程度上被它改变了。

具体改变在哪里,口说无凭,有真金白银的数据来支撑。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有关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报告,除了像艾瑞咨询、易观智库这样做得比较全面的数据咨询平台会发布分析报告,阿里也成立了研究院,与BCG研究院一同发布过《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这类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而像驴妈妈、携程等这些行业平台也会根据自己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来发布特定行业的分析报告。最近大众点评也成立了美团大众点评研究院,发布了一系列《中国烧烤大数据报告》《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和《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等。

不过大众点评发布的这类报告,都是基于大众点评已经收录的商户的类型和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进行分析的。也就是说,数据虽然有用,但只局限于互联网的线上商家动态,对很多专注线下运营的商户和不使用点评类网站和软件的用户不具有说服力和借鉴性。而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趋势,是通过网站、APP、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渠道来发挥作用的。像有些民宿,从不将自己的产品上架各类旅游网站,而专注于在朋友圈内传播真实长篇的试水体验,也是“触电”互联网的一种方式。

美团大众点评研究院:《中国烧烤大数据报告》

美团大众点评研究院:《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

说实话,想完完全全地统计出“触电”互联网的各类渠道是难上加难,但观察人们的行为却也能够瞧出些端倪。我很想做个线上线下都能用的小小的市场调查:有多少人出行时打开滴滴或Uber是他的条件反射?有多少人关注了类似“杭州吃货”“美食苏州”这样的微信公号,经常被朋友圈里“盘点江浙沪最走心的几大民宿”“没来过这些地方,就是白来一趟厦门”等各种推广文刷屏?有多少人出门吃饭聚会必看大众点评?有多少人在“蚂蜂窝”和“穷游”上看攻略,在Airbnb上找房间?那不使用以上这些软件的人,用什么方式来规划自己的旅行呢?是接起旅行社“双卧双飞几日游”的地推宣传单之后一手交钱一手集合上车来一场即兴的说走就走,还是慎重考虑自己的需求之后单独与指定线路者对接,收获一个超合心意的旅游计划,期待一次私人定制之旅?

可以预见的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小众定制游与规模社群游方兴未艾,自由行与跟团游不老长青,出游方式的选择会有更多种,而用户的心意也会随着选择的变化而逐渐变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字句和文章里会透露出类似“失恋解压要旅游”“亲子互动要旅游”“为了美食去旅游”“为了血拼去旅游”“为了交友去旅游”等讯息,从趋势来看,旅游已经不再是从前时代里最多见的一群相互之间陌生的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组团儿短暂狂欢,而是渐渐变成一种“换一个世界,换一种活法”的不管在哪里都热衷尝试各种新奇事物的生活方式了。自由行能放飞自我,跟团游省时省心,而社群游说不定就时时伴着“他乡遇故知”的亲切呢。世间众生本无对错,就要五花八门才不碍观感。

我们能看到购物团的人们在商场边拍边逛边发朋友圈,在韩国吭哧吭哧扯走一行李箱的可莱丝水光针面膜或者在美国黑五搬空整个Coach店;也能看到自由行的情侣们手挽着手欢天喜地地排队,春节主题的跟团游里一群人在漫天的篝火和鞭炮声中成为了朋友。

“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路途是坎坷的。”随着科技的变革,信息越发畅通,消费者也更加理智,他们开始掌握了各种手段来提高旅游体验,学着通过各种生活细节真正融入一个城市来感受它的平凡与伟大,在日升月落间完成一次真正放松身心的旅行。换句话说,就是人们越来越会主动找乐子了,而不只是走马观花,将行程匆忙掠过,更不是被动忍受造成不佳体验的旅游景点的嘈杂、拥挤、欺骗以及其他。旅游业变革的时代大幕还是缓缓地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