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浪奔,浪流

站在风口的猪

我觉得“浪奔,浪流”这两句歌词,简直就是天生要拿来论史用的。一个领域里的事物从前往后,不管好的坏的,泥沙俱下,七七八八全都席卷了走。这整整的一条大河叫作历史,里头掐头去尾三不五时冒出的那些浪花,叫作阶段性趋势。

“趋势”,是个像“生活方式”一样高频出现的词,是各类垂直细分领域创业者挂在嘴边的新宠,其意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趋势可能是散的,不一定有明朗的体系逻辑线,不过可以拿“冤有头,债有主”这句话调侃一下,其实所谓趋势,都有它的内在规律。

所有的新兴事物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产物。同样,旅游业所有新兴趋势也都是在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产生。从“粗放”经营发展到“精细”经营,经营者在努力探求用户需求之后产生的市场细分,符合市场或事物发展的总规律。

可能一件事情如春笋般已经展露出有些样子的头角、拔节生长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有了些略微明显的脉络,开始被人注意到。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已经能够提炼出一些趋势规律的市场,早已不是最初的蓝海市场,甚至可能已经变成半红海、红海市场了。在这个市场里已经有人开始扎堆儿冒尖儿想着挤出一番事业来,大家都是抱作一团你争我抢非常热闹的样子。就比如现在的亲子游市场,做亲子长线短线游的、做亲子酒店预订的、做亲子DIY课程的,上到互联网平台,小到微信个人号,都想着要分一杯羹。

正因为这份热闹容易让人情绪高涨产生误解,觉得这么激情澎湃的一群人在抢着做的事情一定有利可图,因而总有人不找出点亮点、爆点、“有意思”的点就不善罢甘休。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急功近利看待趋势的原因,在里头翻翻找找总想引爆一些什么,从而找到更大的赢利点。趋势只是“可能的”,但很多人直接把它定义为“可以结果的”。

它只是简单从生活里生发出来的一些新东西,是自然而然的心之所向,就像KFC吃多了改吃健身餐,单身久了想谈恋爱,老龄化社会了要放开“二胎”那么自然。它有时候是朴实的、平和的,并不一定每种趋势都要带上哗众取宠的喧嚣。而且趋势这条线,或许走上坡(向上的趋势),也或许默默地渐现颓势(向下的趋势)。不是每一种生发出的趋势,都能圆了赚钱梦,最后都会有好的结果。

趋势往往酝酿着变革。每一类产品形态都是稳定的,向下的趋势里会冒出好的黑马产品,但同样,向上的趋势里也有能煮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

影响商业趋势走向的因素里,除了有此消彼长的正常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运营者运营产品的方式,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这个趋势究竟是“真趋势”呢,还是“假趋势”?

趋势是需求的聚集。分解成“真需求”和“假需求”来解释,现在在做的某个商业项目,满足的是用户的真正需求,还是项目负责者认为用户会有的需求。拿社交来举例,在APP内“增加用户交流社区”,是很多APP开发者增加APP用户黏性的常用手段。但是用户是否确实需要在构建了特定场景下的APP内交流开发者设计的话题,比如跨境电商APP聊代购,猎头APP聊招人,经期管理APP聊女性保健……都还没有确定的论据来支撑。

所以趋势是阶段性的,是个摇摇欲坠的片段,而不是一棵能靠其吃到天黑的摇钱树。不管“真需求”还是“假需求”,没有永远的常青树,取得的永远只能是阶段性成功。

趋势兴起的原因与能够保持下去的内在规律,可能并不一样。但就现如今创业圈里社交、生鲜供应链、直播、VR、亲子、民宿等几个大热的趋势主题,上网查阅资料似乎能发现一个通病:这些项目喜欢列举市场调查与交易的数据,用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来展示现状,但是并没有人去究其现状的源头与发展方向。或许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追本溯源、深入挖掘,但报告中还是都只提到了数据,缺乏分析与解决方案。

大家都在兢兢业业闷头做产品,像是亲子游市场中大家都为了“是用UGC模式还是O2O模式”, “哪个景点与哪个景点可以串联成一条新的旅游线路”而殚精竭虑,创意虽多产而又新奇,但却没有绝对确定的论据来支撑“为什么要这么做”。虽说趋势是走出来的,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仍应当是审慎思考问题的三部曲,太多拍脑袋做出的决策,都像是无源之水容易干涸;无根之木,无法长青。

最讲求陪伴的亲子游、酒店业的变革、化“必需”为“享受”的医疗养身类旅游、从自然感受生活之美的农场、“钢铁巨人也有如玉心”的工业旅游、于平凡生活中圆梦的影视旅游,是几个我们想要着重写就的趋势。凡事有两面,趋势有限制,追随需谨慎。站在风口上的猪最会借势,但飞上天也有可能摔得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