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用性文体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写景文:抓住主要特点

在教材中,还有一类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统称为写景文,在入选文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数量。根据侧重点的不同,还可以将写景文分出两类:一类是游记性质的记叙文,往往是通过对景物本身和游人的描写(写游人主要是起侧面衬托的作用),来突出景物自身的特点及它带给人们的某种身心体验,比较典型的作品是《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等;另一类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为主的记叙文,在写作时往往不拘于特定的一景一物,而重点在于通过选取不同的景物,来表达自己某种特定的情感,在内容的具体安排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比较典型的作品是《草原》《桂花雨》《彩色的非洲》等。相对写人、记事的文章而言,写景文较多采用“描写”的方法。在记叙类文章中,叙述往往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读者只能得到对事物综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写则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从类别分,可以有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的描写;从呈现方式分,可以有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一、理清写景顺序,把握结构层次

根据表达的需要,写景文的写景顺序也有不同,有的是按照步移景换的方式,有的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还有的会先对描写对象的来历、背景等进行先概括再具体的介绍,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可以这样来设问:“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景物的呢?”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内容,发现提示写作顺序的字词,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发现写景顺序后,就可以列出作者的习作提纲或者画出游览示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直观感受景物的分布情况、风貌情况。

二、破解写景密语,感知景物特点

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阅读写景文的整体框架图后,就要引导他们体会作者如何对主要景物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建立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画面感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可以用这样的设问来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当中:“文章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觉得神往和喜爱呢?”以此来引导学生寻句细读,咬文嚼字,深入情景之中。

在联想中化静为动。文字是静止的画面,画面是流动的文字。想象可以让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让图景变得有声有色。“美景”之所以美,正是因为我们对它进行了这样一个系列的分析和思考。当我们掀起“美景”的盖头,由浅入深,把握它的规律以后,用它来指导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所以可以静静地看到花开,默默地感受雨滴,还有悄悄地融入雪景,就在这样的欣赏视角中,化境其中,由静而动,意境美感就出来了。

在体悟中由彼及此。彼,当时的遭遇,当时的心境,当时的所见所闻,情动而词发,于是落笔成文;此,此时的遇见,此时的印象,此时的画面。利用想象,穿越时间的障碍,感受当时的心境,仿佛就置身于那时的景物,仿佛就感受到那时的心境,仿佛就包含着那时的情感。因此,好的文章是跨越时间洪流的。当彼时和此时因为一种默契和理解而融为一体的时候,美文的美感意蕴也就出来了。

在鉴赏中从外及里。初看只看到景,只看到物,而品读,可以感受到情,感受到理,进而感受到境。写景文中,大量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传递着比景物本身还要深刻和深远的意境。因为它隐晦,所以需要探究;因为它简洁,所以需要检索;因为它割裂,所以需要还原。于是就这样一点点、一次次地去想象、去感受、去接近,才有可能最终形成比较完整或者比较全面的一个认识,这有利于孩子的评价能力的初步培养。

三、体悟思想情感,进行审美熏陶

写景文往往是美文,还有很多是经典之作。教师可以在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或者背诵,感受“情动而辞发”的美妙,体会吐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神奇。具体而言,写景文的美之所在,值得细细品味。

立意之美。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在一景一物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万物生灵的生命力,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对美景的留恋,也要引导学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行文之美。写景文的结构疏密有间,形成一种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写景文的意境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形成一种画面,让人赏心悦目。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结构的层次、意境的挖掘进行逐步感受,让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为模仿和创作奠定基础。

文字之美。相比其他类型的文章,写景文的语言尤以丰富、多样见长,体现每位作家独特的审美个性。它们有的简洁严谨,有的俏皮诙谐,有的精致典雅,这些富有韵味的语言值得学生不断诵读,反复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