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

外贸出口和投资、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外贸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具体又分为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目前达到了40%左右。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深度与广度显著提高,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越来越相互融为一体。中国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使中国国内生产,尤其是工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的份额越来越大。

对外贸易通过国际范围的商品交换,转换使用价值形态,满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所要求的结构、比例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口了相当数量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所需要的机械产品和原材料,包括发展农业所需的化肥、农药、拖拉机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发展轻工业所需的棉花、化纤等原料和相应的生产设备,发展重工业所需的优质钢材、石油管、矽钢片和各种重工业技术装备等。这些物资的进口,增强了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力量,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下,对外贸易也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能源资源的约束。我国资源匮乏,耕地、水资源、矿产品、森林、能源人均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外贸进口不仅保障了国内的市场供应,也缓解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我国对外贸易通过价值增值和使用价值转换的方式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 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件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增加,国际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提高了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为中国改革和开放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外汇紧缺一直是制约进口原材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利用外资的不利因素。对外贸易出口创汇能力的不断增强,不仅提高了中国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同时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设备的更新大大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提高,这与对外贸易的突出贡献是密不可分的。2013年,我国外贸环节的税收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5%。如果加上与外贸关联度比较高的外资企业的税收,外向型经济带来的税收,约占全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一。这些财政收入无疑为我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三) 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转变的时期。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迫切的任务。面对科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仅要立足于本国的经济实际,而且要依托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使调整和优化的方向符合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保持经济结构在国际上的相对先进性。我国对外贸易作为连接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能动的导向作用。

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及时获取的国际商品市场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对我国商品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导向作用,进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通过进口和引进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为国内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保证,增强了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再次,通过技术贸易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使我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跨越了某些传统的发展阶段,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四) 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时期,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商品进口来看,进口国内短缺的原材料、设备等物资,可以使生产规模得以扩大,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从商品出口来看,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多,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进料加工再出口在全部出口中占50%以上。我国有些农副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基本上或者绝大部分是供出口的。可见出口贸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我国整个出口贸易中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进料加工再出口将继续发展,农副土特产出口的数量还将增加,这些都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每出口1亿元的工业品可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目前为止,对外贸易直接解决的就业人数超过1亿,其中加工贸易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4000万。

(五) 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都与发展对外贸易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利用外资时,要考虑出口扩大能力,因为要以扩大出口所获取的外汇来偿还外债;引进国外的设备、先进技术都要通过贸易的方式来实现;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时,要带动建材等物资的出口;如果没有对方所需要的物资和技术出口,就谈不上对外经济技术上的援助;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必须考虑贸易的配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对外贸易是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中心环节。

没有国家的对外开放,谈不上对外贸易,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更加促进了我国的对外开放,两者相辅相成,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最根本的内容。加入WTO以后,为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都要更进一步,开放地域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扩展到沿边、沿江地区和省会城市等内陆;开放领域从一般加工工业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同时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也空前提高,金融、保险、旅游、通信、商业零售、法律咨询和会计等服务行业的开放程度已达到了WTO的要求。我国多次对进口关税税率进行大幅度下调,形成了开放型经济,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我国与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贸易关系。通过贸易往来,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展了同经济发达国家的联系,支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改善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全面发展了正常友好的国家关系,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从新中国成立起,中国人民即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冷战结束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为主展开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国家关系的重要特征。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 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中国的贸易增长为全球贸易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中国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排行榜上跃居榜首,2010年再次蝉联第一,当年出口货物量占全球总量的10.4%,与2009年同比增长31%;中国在出口增长的同时,货物进口也获得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在货物进口贸易排行榜上也连续保持位居第二,货物进口量也从2009年占世界总量的8%攀升至9.1%,进口总量同比增长39%,快于同期出口增长率。2015年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加入世贸组织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二)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

随着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不同类型消费者负担得起、可供充分选择的优质商品,充实了国际市场的商品供应,满足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为各国、各地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环节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部分地消化了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货膨胀、提高贸易伙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作用。

(三)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货物进口总额扩大了约5倍,年均增长约20%,中国迅速扩张的进口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贸易伙伴扩大出口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占全球出口商品的10%,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和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内需持续增长,不断扩大和开放的市场将为贸易伙伴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四) 中国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截至2010年7月,中国已经对36个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00多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中国已承诺将继续扩大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零关税措施促进了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2010年,中国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比2009年增长58%,约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1/4。此外,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努力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尽早加入世贸组织,帮助这些国家了解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熟悉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运作程序。

小贴士

最不发达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 LDC、LDCs)是指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联合国所颁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一系列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判定标准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1971年、1981年、1991年以及2000年经过四次调整。2000年至今,LDC的标准有三条(2000年制定):第一,低收入标准:三年人均GDP小于900美元准入LDC,大于1035美元毕业。第二,人文资源的匮乏标准:主要指标为(a)营养、(b)健康、(c)教育、(d)成人扫盲率。第三,经济脆弱性标准:包括(a)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b)货物和服务出口的不稳定性、(c)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d)货物出口的综合评价指数、(e)经济规模。满足以上三点标准,且人口不超过7500万方可成为LDC。

根据现行标准,截至2015年,全世界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已经有44个。亚洲8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老挝、东帝汶、缅甸、尼泊尔、也门;非洲31国: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中非、乍得、刚果(金)、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尼日尔、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多哥、乌干达、坦桑尼亚、科摩罗、塞内加尔、南苏丹;大洋洲3国:图瓦卢、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拉丁美洲1国:海地。

(五)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出口规模。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12.8%,中国进口量增长2.9%,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中国支撑了许多受危机冲击国家的出口,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严格履行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义务。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反对此类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为世界贸易的有序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对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货物、技术进出口,以及与武器、弹药或者其他军用物资有关的进出口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中国认真遵守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公约,履行防扩散承诺,为国际和平与地区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广泛采纳国际通行规范和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涵盖核、生物、化学和导弹等敏感物项和技术的完备的出口管制体系,为更好地实现防扩散目标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案例资料

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5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成绩来之不易。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

(一)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2015年,受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震荡下滑。但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情况仍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3.8%,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由于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加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2015年中国进口额下降较多。

(二)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有所提高,出口制造业在产业链的位置逐渐上升。201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31万亿美元,与2014年持平,好于总体出口,占总出口额的57.6%,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船舶出口分别增长8.5%和13.3%。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718亿美元,同比下降2.7%,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20.8%。在进口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基本稳定。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占进口总额的32.6%,较2014年扩大4.5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砂9.53亿吨,增长2.2%;原油3.36亿吨,增长8.8%。由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降较多,2015年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为112.1,表明中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新型商业模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2015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12157亿美元,增长1.0%,占出口总额的53.4%,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7977.9亿美元,下降9.8%,占出口总额的35.1%,比2014年下降2.7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长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60%左右。

(四)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适应环境能力强,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仍实现出口正增长,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1.0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2%,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比第一次超过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出口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6.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4.2%。国有企业出口2424亿美元,同比下降5.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0.6%。

(五)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2015年,欧盟、美国、东盟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647.5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4721.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3.4%,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分别下降4.0%和9.2%;中国内地对中国香港特区出口下降8.9%。中国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较快,其中对印度、泰国、越南出口分别增长7.4%、11.6%和3.9%。

(六)服务贸易占整体外贸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2014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增长9.2%;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为1366.2亿美元。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达15.3%,比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未来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侧重点在什么方面?

本章小结

1.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2.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最根本的内容。

3.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分为两大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国民经济恢复阶段以及“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贸易,包括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阶段、市场经济确立下的发展阶段以及加入WTO以后的全面发展阶段。

5.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件,促进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重要概念和术语

对外开放 自由贸易协定(FTA) 对外贸易依存度 进出口商品结构

思考题

1.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4.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5.我国目前面临的贸易总体形势如何,应如何把握我国对外贸易的重点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