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令人起敬黄老邪
“布鞋院士”的称呼,始于李小文院士有次去中科院讲座。那次他赤脚穿了一双布鞋,照片发出后一时风靡全国。其实小文老师在他活跃的科学网上,自称为“黄老邪”,就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那个东邪黄药师。虽说小文老师并没黄药师那么“邪乎”,但是他的大学问和真性情,以及蔑视虚伪的风骨,都堪称一代侠义风范。我在科学网上曾多次和小文老师交互,前后还为此写过几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写在2008年6月22日。此前我曾在一篇网文中提及,大学本科时候听蒋礼鸿教授讲杜牧的《遣怀》,谓诗中“楚腰纤细掌中轻”,当为“楚腰肠断掌中轻”。在文章中说道:我依然认为“楚腰纤细”要比“楚腰肠断”更加入诗,杜牧写诗就应该用“纤细”而不用“肠断”,虽然典故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断肠”云云。
文章发出次日,即看到有评论曰“请教”:典故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断肠”,能提示一下出处吗?我也未及细细思量,便随手回复:此事先秦典籍多有记载,如《战国策》《墨子》等,后世更多。次日再看评论,却又有“再请教”云:那些书好像我也看过。只知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之类的话。第一次听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断肠”。用减食来减肥,饿死,可以理解。用束腰而致断肠,难理解。原本是随手写的文字,但是这么一来就不敢怠慢了,查找文献发现自己确有疏忽,于是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复:
楼上所言极是,先秦典故只说“饿死”未言“断肠”。全唐诗“楚腰肠断掌中轻”,与寻常“楚腰纤细”异文,当年蒋礼鸿先生确曾课堂考证应为“肠断”。因为我对文字训诂不感兴趣,加之后来专业营销广告,所以不记得先生所说来龙去脉了。我想蒋先生的论著里或许会谈到这个问题,有机会我问一下当年感兴趣的同学或可作答。据查,关于“肠断”的理解,唐宋以降,“断肠”又常常被用作“可爱”诠解。蒋礼鸿先生总结说:“伤心、肠断,此愁苦之词,而唐人或以为欢快娱情解。……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韦庄《丙辰年漉洲逢寒食城外醉吟》:‘雕阴寒食足游人,金风罗衣湿麝熏。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所咏固皆欢快娱情之物与事也。昧者不知,则改牧之肠断为纤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所引固不尔也。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表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前二句写春柳之敷荣,后二句写春柳之凋悴。乐游句与李白诗‘桃李断肠’何异!”(蒋礼鸿《怀任斋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5页)可见,“断肠”可以反训,解作“可爱”。
用自己不感兴趣文字训诂之学解释,显然是对不知其然的一种自我辩解和开脱。不过最令人值得反省的还是那位提出问题的,我从他的博客上发现提问题的原来是遥感研究专家李小文院士。虽然对李院士的研究领域一无所知,但是却知道他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在李小文院士的问题中,感受到一流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对问题本原的探究精神。我一向以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自许,自以为对诗词颇能感悟,然而“肠断”一句出典的追究,却暴露出一种专业的粗疏和浅尝辄止。
在另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及年轻时考据裴行俭对“初唐四杰”的评价:“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其中讲到:时人对“四杰”的评价并不好,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已经提到,“四杰”之作在当时被看作“轻薄为文哂未休”。小文老师读后评论直言:“这话欠通吧。”可能是我的半文不白的语言习惯引起了误解,这句话引用杜甫原句,引号标点可能会引起歧义。本意是想说:四杰之诗在当时还被看作轻薄为作,难免受到当时人们的嘲笑。所采用的是郭绍虞先生的解释:“四杰诗文仍未完全摆脱六朝华藻余习。轻薄为文是说当时人讥笑其文体轻薄。”未几李小文院士谦称“承教了”,并专为我链接了一篇考证这句话的网文,《“轻薄为文哂未休”别解》,并笑言此作者好像也有考据癖。
学术展示的是一种胸襟。李小文院士博学通识而又学风严谨,不仅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深邃,也是展示出一种深具人文意识的学者情怀,在一定程度上令人一窥当今罕见的名家风范。没想到另一篇专写小文老师的文章,却是在七年之后的2015年1月11日,是小文老师辞世后的第二天。
因为前一天是周六,加班一天直到晚餐时才看到小文老师病逝的消息。一起吃饭的学院创业有成的学生和李院士并无交集,所以也不知道。竟有一会儿时间,我在大家谈论之际有一些神思游离。李小文院士是那种有大智慧的科学家,极具个性而又富有社会责任感,渊智博学却又平易浅近。我在博客上和他的交集始于7年前的一篇文章,其中讲到杜牧诗“楚腰肠断掌中轻”典故的意思。那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和我讨论的人是个院士。经过几次交互之后,深感小文老师严谨的研究态度,并为此还专门写过文章《院士的认真令人肃然起敬》。再后来渐渐交集多了一些,往往涉及历史文化、社会人物,当然也有学术研究。最近一次和小文老师的交流,大概是关于隋炀帝的评价吧,他为此还写了一篇《萧后与妇好》的文章。
在我的感觉里,小文老师是属于那种高山仰止的学者,这不是讲他的世俗地位和学术成就,而是讲他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人格风范。记得五年前胡耀邦忌日我著文怀念,李老师当即表示支持:“今日怀念耀邦,此文第一。”我文章中有提及:《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立功立言耀邦都堪称楷模,一个人在失去大位之后威望不减反增,这在中共党内唯有耀邦;一个人在淡出政治中心故世20多年后,还有普通百姓怀念他,大概也只有耀邦了。现在想到这段文字,若以“立德立功立言”论人,李小文院士又何尝不是呢?先生已矣,风范长在,谨为七律一首,聊表悼念之情。
冻云无奈瑶山路,仙客辞归入九重。
遥感常言天地远,近承愈觉心怀丰。
楚宫腰细知肠断,隋帝身残叹命凶。
书史千秋人去后,衣襟总忆旧颜容。
20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