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彻底性在于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这段话逻辑严谨,论断科学,简洁有力,具有跨时空的理论魅力,其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一个真理,即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运行的黄金法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纲领,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与实践的成功具有前提性意义。我们需要以时代的悟性认真解读这段话所闪耀的真理的光芒。这段话也有力地驳斥了存在主义那种认为马克思把人“洗了一次硫酸澡而消解掉了”的荒诞说法。
马克思这一论断在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彻底的理论革命,彻底改变了脱离生命本性、生活本质,从人身之外去寻找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人的完善的思路,明确拒斥从人之外,离开人本身,离开人的生命活动,去理解人、教育人的荒诞。尽管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曾做过这样那样的以人为本的理论呼唤与教育尝试,但都未能自觉地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因此其教育的人本性都是不彻底的。
一、深刻理解“人本身”的哲学意蕴
这是人类一开始就提出的思考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对“人本身”做出科学的认识与回答。
“人本身”即人之为人的那些品质,人之区别于动物的那些要素,体现了人类活动的本质性特征。“人本身”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类的人与具体的人、精神的人与非精神的人、应然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统一体。“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马克思对此做过诠释,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证明,一切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只能用人的存在,而不是通过上帝的存在去说明人的本质,也不应到人之外去寻找人的本质,任何社会科学理论的正确性都必须从“人本身”中获得,都必须经过“人本身”的验证,无论是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还是国家的富裕与强大,都必须抓住“人本身”,从“人本身”的利益出发才能实现。
“人本身”即人的实践力量。马克思所指的“人本身”是指人的生存与发展实践中的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思想的力量在于实践中的人,具有实践力量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实践的力量才能解决人的认识问题。
“人本身”即人的自由觉解。人类活动的根本特性是人的自由觉解,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归宿。人本身即人的生存、解放、发展的自由权利,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一切活动的支点,思想政治教育谁来教、为谁教、如何教、为什么教等,都不能离开人本身去思考。离开了“人本身”,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盲目的。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变量也都来自“人本身”,因此只有抓住“人本身”,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搅活。
“人本身”即人的尊严。坚持“人本身”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性。伟大的思想家康德曾宣称,“人本身就是尊严”。人的尊严是人的价值根基,必须按人的尊严去看待人,每个人都应受到善待。弗洛姆说过,“没有任何事情比人的存在更高、更具尊严”。康德呼吁,“永远把他作为具有内在价值的人来对待,而不管他可能碰巧具有任何外在价值”。所有人都有维护自身尊严的权利,都有尊重他人尊严的义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每个人都享有实现自我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都是为了尊重与维护人的尊严。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抓住“人本身”论断的最好注解。其实马克思这个论断是从研究费尔巴哈理论中引申出来的,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原理》中宣示了他的人本思想,并声称现在“还不在于将人之所以为人陈述出来,而是在于将人从所沉陷的泥坑中拯救出来”。最需要的不是陈述人,而是拯救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将人之所以为人陈述出来”,更要“将人从他所沉陷的泥坑中拯救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身”的关联最密切也最直接,“人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源、思想政治教育之基、思想政治教育之本,人心向背状况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基本依据。这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真正结束“轻视人、藐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的教育异化的历史悲剧。人本身不仅是破解以往一切问题的支点,也是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起点,必须从人本身出发去寻找推动人的发展的通道。
二、充分认识“人本身”的根本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人本身,服务于人本身,发展人本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总是从人之外去理解人自身,去寻找教育本性。马克思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神本、不是君本、不是物本,而是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倒一切非人的关系与理念,只有人本身才能规定是非善恶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居高临下性的存在,也不是外部制约性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灌输上帝的意志、君王的意志、资本的意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对人的制约,不是社会改造人,更不是“以人的独立性乃至整个人性的丧失为代价的”,假如没有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实现促进人和社会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体价值。“不应当到虚幻的彼岸,到时间空间以外,到似乎置身于世界的深处与世界的对立的什么‘神’那里去找真理,而应当到近在咫尺的人的胸膛里去找真理。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神’的本质,要伟大得多,高尚得多。”
“人的目的就是造就人自己”。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对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认识与理解,是对人自身生命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关注与热情,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人的生存与发展付出全部的热情。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其真正的目的是“使人真正成为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使人回归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排除离开“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滞留于神本位、物本位、官本位、社会本位上,也不能滞留于抽象世界,只能以人为本,要清醒地意识到“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
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成功地说服人,终极目的是促使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通过人的世界,不可能直接作用于物的世界。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提示,教育的说服力在“人本身”,教育的动力源在“人本身”,教育成功的关键点在“人本身”,只有依靠“人本身”,让人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命运,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没有“人本身”的努力,是不可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的,离开“人本身”将一事无成。马克思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注视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本身”。没有“人本身”的努力,不可能获得教育的成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落位在“人本身”上。
虽然物质的力只能通过物质的力去摧毁,但思想政治教育能给予人以精神的力量,并能将之转换为物质的力量,然而这只有通过“人本身”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人本身”。“人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全部内涵。
三、到“人本身”中实现理论的彻底性与教育的说服力
马克思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彻底性在“人本身”。“所谓彻底就是事物的根本”,事物的根本即事物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而人的根本就是坚持人是目的,人是尺度,以人为尺度去认清世界,改变世界,认清和改变与人相对立的一切。“人本身”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根本及合理性的依据,只有抓住“人本身”,才能实现理论的彻底性,才有教育的说服力,才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力量。离开了“人本身”就会失去理论的人民性,也就失去了理论的科学性,也就失去了理论的彻底性。
以科学理论掌握群众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理论的彻底性与教育的说服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群众思想的两大支点,必须从理论的彻底性中寻求教育的说服力,而理论的彻底性即理论不仅要符合真理性,更要符合人民的价值性、审美性追求,因此只有到“人本身”中寻求理论的历史穿透力与未来预见性,实现理论的彻底性,才能对群众的社会实践产生指导作用,才能转化为人们的巨大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理论的彻底性”既指理论的科学性,也指理论的批判性,即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社会规律及陈腐认知进行的彻底批判,才会有理论的创新,才有说服人的魅力,这才是理论的生命力所在。理论彻底性的生命力只能从把握“人本身”中获得,只有尊重人本身的丰富性,鼓励人本身的生成性,从人本身中来到人本身中去,才能保障教育的说服力与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彻底性只有在人的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失误与偏差,其效果的非意愿性,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论脱离群众的实践,表现为理论上的空洞、含糊、混乱,留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肤浅与异化。
四、回归“人本身”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转换的枢纽
回归“人本身”是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性发展的唯一出路,是撬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转换的阿基米德之点。回归“人本身”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品性,是教育有效性的真正条件。回归“人本身”即把注视点从物的世界、权的世界,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根本方向,关注“人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只有回归“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才不会沦为异己的力量,也只有从“人本身”出发,才能寻找到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人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
当我们把权力的获取与拥有作为最高法则时,当我们把物质生产作为绝对目标时,当我们把弱肉强食、物竞天择作为生存竞争的必然逻辑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一番深思:“人本身”到哪里去了?假如“人本身”被冷落了或被丢失了,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思想政治教育还有自己的理论彻底性与教育说服力吗?
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本位的教育,表现为对人格缺陷的批判,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对人格品位的提升,人格是人与非人的根本区别。人格本位是相对于认知本位、践行本位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教育理论的归附性与教育行为的功利性中解脱出来。人格本位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智慧与最高境界。教育就是要让人有健全的人格,这样人才会有人的尊严,社会也才会有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提出从“人本身”这个根本中寻求理论的彻底性与教育的说服力,其全部思想在于归结到“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一切关系”。这是说,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被蔑视”是不公正的。马克思主义要推翻一切人被奴役的社会关系,真正把人从被奴役中解放出来,这个思想比人本主义思想更彻底更丰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庄严承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其目的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
世界是属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把人的世界与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