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物流服务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互联网+”相关理论与技术

2.1.1 “互联网+”的概念

随着Web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互联网开始在全球普及。互联网的“开放、自由、连接、协同、共享”等特征使其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互联网不断融入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进入的新阶段。“互联网+”理念最早由易观国际的于扬在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演讲中提出[2],他认为“互联网+”是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模式和经济业态[2]。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4]。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呼吁,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马化腾指出,“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连接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他建议国家将“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通过“互联网+产业”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成为了2015年全国两会的热词。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成为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围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扩展国际市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纷纷做出了解读[5]。北京大学黄璜教授认为,“互联网+”不仅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以及创客创新。“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以及金融业等服务业全面融合。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宋刚博士认为“互联网+”概括了信息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将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腾讯公司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雷军认为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就是怎么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

阿里研究院在第一时间提出了其对“互联网+”的理解和实践,认为“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6]。“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7],其认为“互联网+”包括以下内涵阿里研究院(内部报告).互联网经济十大议题[R].2016.1

(1)“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云网端。“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了方便之门。“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端”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2)“互联网+”的新生产要素:数据。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信息技术的超常规速度发展,促成了信息(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人类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人、事、物等一切都在被数据化,数据成为新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在数据技术时代,有了云计算基础设施,数据的开放、流动、共享成为可能,数据开始激发新的生产力,数据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

(3)“互联网+”的分工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信息技术革命为分工协同提供了必要、廉价、高效的信息工具,也改变了消费者的信息能力,其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消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格局。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迫使企业组织形式做出相应的改变。新型的分工协同形式开始涌现。“小而美”成为企业常态,生产与消费更加融合,实时协同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