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抗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严培远:英勇的自卫队长

严培远,男,1920年出生,原名存阳,曾用名刚峰,浙江奉化人。1941年,严培远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24岁的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人生旅途匆匆,原只当是水过无痕,但他在老百姓心中刻下的烙印无比的深。人生的深度和分量本不该用时间去衡量,他存在的时光那么的短暂,但却那么的绚烂。

严培远等11位烈士安葬处的石碑

严培远从小失去父母,从未得尝父母的温情。1927年,因生活所迫,7岁的他进入宁波佛教孤儿院半工半读。在佛教孤儿院度过的幼年时光虽然依旧艰苦,但是和同伴一起起居学习、作息有度的日子对严培远来说也算一件幸事。尤其是在他的青年时期,在当时主任教师林一新和邵一萍、洪哲泉这些革命先辈的引导下,他追求进步,向往革命。早在佛教孤儿院初期,王吟雪为主事时,就注重灌输革命思想。由于严培远学习努力,成绩优异,初小毕业后便被选送到宁波西河沿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他仍回到佛教孤儿院,在鄞县梅园附设的宝岩农场工作。因农场缺少从事培育果木的技术人员,严培远被派到镇海三一农场学习果艺。一年后,回农场从事培育果木等农业劳动。当时,我地下党已在孤儿院开展革命活动,严培远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并于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同年4月,日军发动宁绍战役,驻在宁绍一线的国民党正规军和杂牌部队不下十几万人,但在日军入侵后一触即溃。日军进驻宁波后,鄞县全县沦陷,鄞县各乡村到处都是国民党的散兵和地痞流氓,鄞西地区经常发生扰乱百姓的事件。时任梅园乡乡长的边春甫认为此时正是共产党掌握武装力量的极好时机,因此向在梅园乡一带犹豫进退的郭青白提出组织抗日游击队的想法。当时郭青白一方面想使鄞西一带有个比较安稳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想壮大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威信,所以欣然同意了。“鄞西自卫游击大队”得以成立,从而形成了敌、伪、顽三角斗争局面。郭青白任大队长,边春甫侄儿边元仁任副大队长。队伍成立后,边春甫按照鄞县县委指示把共产党员严培远、林一新、沈韵芒、张拔、陈洛宁等人安插到“鄞西自卫游击大队”里,在那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宣传抗日救国,以期改造和控制这支队伍。

1941年7月,党组织派严培远打入鄞县蜃蛟乡伪乡公所任乡队副,以便发展我党的武装力量。1942年,伪乡公所被日伪军包围,严培远等人一起被捕,经组织营救,一星期后保释。

为了不暴露地下工作的目标,党组织派严培远到新开辟的罂粟乡当乡队副,继续发展我党武装,协助征粮。

1943年9月,鄞西地区取得胜利,严培远任武陵区自卫队队长。1943年11月,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鄞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1月,国民党挺四、挺五突击营等部队向四明山“进剿”,严培远率领武陵区自卫队在鄞西山区活动,牵制、打击敌人。

1944年4月26日,武陵区自卫队在梅园丁岙岭墩的莲花庵过夜。由于伪保长告密,自卫队被敌人包围,严培远不幸被捕。4月30日深夜,严培远与梅园乡民主乡长陈晓云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坟弄口。他们从容不迫,高喊口号,一起倒在血泊中。

经村委会主任介绍,我们才知道不远处那一片不起眼的小竹林就是几十年前两位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斗转星移,昔日茂密的丛林不再,唯有静静的风和轻轻摇曳的竹林,然而在屏息沉思中,那里分明传来两位英烈就义前唱着的《国际歌》和高呼“共产党万岁”的震耳余音。

(郑鲁娟 倪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