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抗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英烈篇

边春甫:无谓明暗洒赤血

边春甫,字怀青,又名杜伟。1903年10月出生于梅园沿山边家,6岁进私塾启蒙,21岁入上海大学学习。

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后,他主动参加党领导的“五洲”反帝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大学毕业的他到邱隘盛垫存德小学教书,11月任中共横泾支部书记,并在八七会议后,出任中共凤岙支部书记。

1929年年底,党组织被破坏后,边春甫与组织失去联系。1936年,边春甫连任梅园乡乡长。1938年重新与党组织建立联系。1942年7月,边春甫病故,短暂一生却留佳话无数。

边春甫生平事迹碑

无谓明暗洒赤血

1929年12月,宁波特支遭破坏,边春甫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之后,他虽隐蔽梅园,但信念不移。

1936年,边春甫出任合并后的梅园乡乡长。他重视教育,破除旧思想,兴修水利,平粜粮食,为梅园一带做了许多好事。

1937年,鄞县党组织重建,浙东临特曾表示要吸收他重新入党,他回应脱党较久,应该再等一年。1940年下半年,中共鄞县县委把工作重点从城区转到鄞西梅园沿山地区,边春甫被视为依靠对象。他把鄞西区区委书记周思义安排到梅园梅一小学教书做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边春甫向县委负责同志提出要求解决组织问题,党组织经过研究,虽认可边春甫完全具备重新入党的条件,但权衡再三,一致认为他留在党外比入党作用更大。县委把想法向边春甫说明,他对县委的决定充分理解,没有产生任何疑虑,表示党要他做什么尽管提出来,他都尽力设法完成。

在之后的实际工作中,边春甫一直在兑现诺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不仅为“阿拉林大队”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心血,更在后方为鄞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边春甫是一位长期与党患难与共,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者。

边春甫十分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特别重视可减轻劳动强度的农田水利和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是否丰收,农民能否改善生活条件等问题。1940年,鄞县遭受了历史上少有的严重自然灾害,不法奸商大发灾难财,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面对如此处境,边春甫率先开办一家米店,把家里存粮全部捐出,并阻止余粮外流,不让奸商称心如意。在最艰苦的时候,边春甫发扬了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与大家同甘共苦,终渡难关。

此外,边春甫还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以边家祠堂为基础,创办沿山小学,且率先捐款,积极筹集经费,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边春甫虽然身不在党内,无法以党的名义做事,可依旧心承党志,力所能及地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谓明暗洒赤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赤胆忠心不顾身

1941年4月20日,鄞县县城沦陷。22日,日军占领鄞江桥。边春甫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根据党的指示,协同国民党鄞县七区区长郭青白组建“鄞西自卫游击大队”,保释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的抗日志士。县委利用边春甫与郭青白的关系,把一众党员介绍给郭青白打入游击大队政训组(林一新任组长),采用传统方式与郭青白开展统战工作,改造郭部成为当地的抗日武装。同年夏,日军攻陷宁波,边春甫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积极协助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1942年春,经边春甫与郭青白多次联系,创办了黄古林补习中学,该校虽以“三青团鄞西区队”名义筹办,实为党培养抗日爱国青年的革命摇篮。党组织通过边春甫将共产党员安排进入梅园乡公所。从此,梅园乡公所成为由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掌握政权的乡公所,便于党建立抗日武装等各方面工作。

抗战爆发后,边春甫毅然接受鄞县党组织决定,先后着力安插周思义、秦加林、金如山、寿文魁、周飞等党的干部到梅园周围的学校、农场工作,还推荐林一新等打入郭青白的“鄞西自卫游击大队”,为发展壮大共产党掌握和领导的革命武装“宁波警察总队第三支队第六大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做这些工作若是被国民党顽固派和日伪军知道,轻则坐牢,重则杀头。但赤胆忠心不顾身,边春甫将生死置之度外,毫不畏惧地努力工作,县委和同志们皆赞誉他为“没有党籍的共产党员”。

我死国生心永存

滔滔历史长流卷走了这片热血记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边春甫依旧鲜活地活在人们心中。在鄞江镇的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里陈列着边春甫烈士的背景资料,展示其一生贡献和一路历程,让每位踏进陈列馆的人都可以走进边春甫烈士传奇生动的故事里,感受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惊险与震撼。我死国生心永存,而今,边春甫静静地躺在鄞江镇沿山村的岙大里水库旁。

边春甫的墓边立了一块碑,上面镌刻着边春甫烈士的生平经历,透过墓碑上鲜红的字,我们依稀能感受到腥风血雨里的热血豪情。不在乎地位,不在乎功劳,不计较得失,不计较成败,一心为党的事业奋斗,将自己的一生与抗日二字永久地连接在一起。不朽的抗战精神,不灭的爱国心,让我们记住风雨,记住历史,记住边春甫烈士。

边春甫之墓

(杨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