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文献考察
一、文献资料
在探讨文献考察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文献资料。文献资料属于二手资料,是他人过去已经获得研究成果的经验性资料。二手资料不是用来解决研究者所面对的特定问题的,而是为研究者提供解决特定问题的基本思路及具体路径的。如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促使研究技术与方法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直接表现为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等过程的时效性加强,以及获得文献资料的渠道更加透明、客观、多元化。由此看来,过去单一的通过图书馆搜集资料的渠道,如今已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展到了可携带的便捷式的移动终端。人们获得文献资料的便捷性、时效性、随时性已大大提高,文献资料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作为某种群体可获得的专有资源。文献资料更加透明而丰富多样,已经成为可共享的一种资源。所以,文献考察中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分类、整理等对研究者来说已经日趋常态化。研究者进行文献考察的关键一环是如何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技术对文献资料中的问题进行解读。
如今,大数据和云计算给研究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面对大量各式各样的数据,我们如何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中探索、研究、发掘有用的数据或者相互关联的数据是笔者最近尤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过去不管是探索研究理论知识还是经验知识,其逻辑思维顺序是“客观事实—数据—信息—专门知识—智慧”,而如今这个顺序是“无知—客观事实—数据信息—智能数据—跨界知识—智慧”。因此,在文献考察中研究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搜集、分类、整理的资料的分析研究方法及技术上。下面我们就来说明文献考察目的和系统的文献考察方法。
二、文献考察目的
文献考察的目的是通过关注他人对某一领域特定问题曾经反复研究而得出的经验知识来作为研究者自己所选的与此相关问题的指导性或方向性基本研究架构(basic research framework)。这种基本研究构架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如下的好处:①防止研究者在自选题目的过程中,漏掉细节问题或具体问题,如调研过程中疏忽或遗漏某一个变量的影响作用;②找出对所研究问题起最主要作用的变量或主要原因,明确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提高当下调研结果的易测可能性(testability)和复现可能性(replicability); ④更加准确而清晰地阐述调研问题;⑤避免由重复研究所带来的人力、经费、时间等的浪费;⑥确认所要调研的问题在当下研究领域至关重要。
三、文献考察的方法
为达成文献考察目的,调研者需要采用如下较为系统的文献考察方法:
(1)选择参考文献目录索引(bibliographical index)。调研者在考察自己所关心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之前,必须要掌握取得参考文献资料和了解参考文献资料载体的方法。为此调研者有必要选择一些有效的索引。文献目录索引资料一般以研究主题进行分类,调研者可按照论文的题目、作者、期刊名、期刊号、出版或刊登年度、论文的页数等进行查询,可得到较为完整的学术信息。
(2)制作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参考文献目录对文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较为系统地罗列调查研究的内容及文献资料相关信息。为了在从事调研活动之前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调研相关的一系列参考文献,有必要根据参考文献目录制作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正面),如图2-6所示。
图2-6 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正面)范例
(3)制作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可参照标准GB/T 7714-2015的格式来制作,如图2-7所示。其中,J代表期刊,D代表学位论文,M代表普通图书。
(4)搜寻图书馆内文献资料。如果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制作得合理到位,那么就可以灵活地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料目录卡来搜寻图书馆里的文献资料所在位置。因为参考文献目录索引的信息是调研者根据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料目录卡来制作的,所以调研者按照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里记载的参考文献资料信息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料。
图2-7 参考文献目录的具体范例
(5)选择对文献考察有用的资料。虽然索引卡里记载了较为详细的调研者所需的有关参考文献资料的信息,但这些参考文献资料中有部分资料对调研者并没有多大用处,所以调研者应通过略读论文题目和论文摘要,把那些关联性相对弱的参考文献资料加以排除。在略读参考文献资料(论文题目及摘要)时,要在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正面记载明确反映论文识别内容的信息,如论文题目、论文作者、登载期刊等。在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反面要记载论文所阐述的问题、所使用的变量、抽样样本、资料收集及资料分析的方法、调查研究结果等内容。这样调研者才能通过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有条不紊地储备参考文献资料相关信息,以便随时调出调研所需的文献资料。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调研者的研究时效性及研究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反面)信息如图2-8所示。
图2-8 参考文献目录索引卡(反面)范例
(6)合理设计文献考察内容的结构。我们把按照作者及年度来系统地阐述和安排与调研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内容的过程,称为文献考察。文献考察是指从调查对象入手,对其调研领域到目前为止已经得到研究证实的文献资料进行明确而符合逻辑的内容阐述。文献考察的目的是发掘与调研问题相关的重要变量,并且充分剖析和解释这些变量,以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等作为考察结果依据,建立调研的理论框架,再从这个理论框架中发现论证或解决调研问题的技术路径。文献考察中,调研者通过对学者们先行研究得出的结果进行系统而富有逻辑的阐述来给读者传递如下三个信息:
①调研者已经掌握了对其所要调研领域的足够知识;
②调研者提出的理论框架确实是基于文献考察内容而建立的;
③调研者提出的理论框架有助于夯实现有的知识体系或基础。
在这里要明确提出的注意事项是调研者的文献考察所阐述的内容一定要具有说服力,符合逻辑推理,前后衔接性强。
四、开题与课题申请前的文献考察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E-Science”(电子—科学)环境下,对于面临论文开题的学生和申请课题的研究者来说,往往会面临一些风险或有一些困惑,例如,面对浩瀚的文献信息资源,如何选择?如何开始?如何保证检索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笔者与读者一起分享文献考察的经验,以帮助读者在选题开题流程中能够快捷、准确地检索有用的信息,提高调研效率。
1.文献考察的重要性
文献考察的实质是,在论文课题申请和开题阶段,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对某学科领域相关课题的各类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搜索,并阅读分析,以掌握该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考察我们可以明确初选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了解初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水平、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
文献考察是课题申请与开题阶段最基本的要求。首先,选题与文献考察密不可分;其次,文献综述与文献考察紧密相连,写好文献综述的关键是文献考察,因为文献综述中要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呈现出来。
(1)撰写文献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应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就动手撰写,随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2)文献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一个“新”字,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
(3)文献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文章,必须忠于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不可歪曲前人的观点。
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点,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题报告的质量,因此能否写好开题报告的关键也是文献考察。文献考察是否深入和全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题与开题报告的质量,同时文献考察做得越全面、越细致,调研报告的写作就越容易,而且水平也越高。
课题申请与开题报告的任务是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准备情况,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研读情况、文献综述、研究的初步思路等。因此文献考察既是一个开始,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2.文献考察的步骤
文献考察有如下四个步骤:
(1)分析需求。不同类型的检索课题,其需求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课题申请与开题阶段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界定需求。
第一,明确课题的需求范围。课题申请与开题阶段的文献考察是普查性的全面性调研,要求完整、全面地收集某一主题的文献资料信息,在查全率上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关于某一课题的系统的、详尽的信息,包括历史、现状和发展,要求检索全面和彻底。
第二,明确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要注意分析相关课题所属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交叉学科等,尤其要注意跨学科的问题,以免造成漏检。
第三,分析主题范围,明确课题的含义、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主题概念,并且找出与主题概念相关的主题词。课题申请与开题前是研究工作的初始阶段,应围绕主题来取舍文献和组织内容,所以主题的分析一定要准确和全面,否则会漏检或误检。
第四,明确需要收集的文献类型。课题申请与开题前要完整全面地收集课题相关文献,因此检索的文献类型要全面,不仅要收集期刊论文,还要收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论文,但要以期刊论文为主,因为期刊论文能反应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第五,确定收集文献资源覆盖的年限。因为是普查性的全面检索,要求新旧兼顾,覆盖的时间年限要足够长,一般期刊论文要求15至20年,会议论文要求3年。
第六,要明确收集文献的语种、地域,是中文还是英文,是国内还是国外,或者兼顾。
(2)选择数据库。文献检索的关键是查全和查准文献资料。要保证对文献资料的查全和查准,首先要全面合理地选择数据库,确定准确恰当的检索词及其逻辑关系。那么,如何选择数据库呢?有如下三种方法:
第一,专业数据库是科技文献考察的首要选择。专业数据库收录范围明确,信息被收录进数据库前经过了规范化加工,数据关联体系严谨、有序,即具有严谨性、规范性和连续性。检索功能强大,可以进行字段检索,可以检索题名字段、摘要字段、作者字段等,也可以进行组合检索,所以它的检索结果准确、可靠,且输出格式统一。因此专业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网络信息资源中数据质量最高、学术性最强的信息资源,是学术性用户使用最为频繁的信息资源。
第二,文摘数据库是进行全面检索最有效的工具。将文摘索引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文摘索引数据库是只提供题录、文摘等线索的数据库,为用户指出获取原始信息的线索。如WOS、EI Compendex、SciFinder等文摘索引型数据库,由于其收录的文献一般不涉及版权问题,收录的文献全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因此能反应某一时间内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体现了学术上的发展和继承。而全文数据库是以提供一次文献为主要宗旨的,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D。全文数据库因为涉及版权问题,其收录的文献较少。相对而言,全文数据库很难像文摘索引型数据库那样从宏观上反映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学术进展情况,因此文摘数据库是全面检索最有效的工具。那么,如何利用文摘索引数据库呢?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选择文摘索引数据库进行检索。
第二步是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
第三步是通过全文数据库、文献传递服务获得相关文献的全文。对于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和被引文献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DOI链接获得更多的相关文献。
第三,选择数据库。顺序为:①选择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库;②先检索中文数据库,再检索外文数据库,也就是先检索国内数据库,再检索国外数据库;③先检索文摘索引数据库。
(3)确定检索词、检索式。在数据库检索当中需要检索词、检索式。那么,如何确定检索词和检索式呢?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检索词是研究课题主要概念的关键性词语,通常从课题的主要概念(课题名称、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法、新颖点)中提取。
检索词有五大要求:一是选择学科专用术语、规范用语;二是选择意义明确的词语,不能是形容词,也不能是自创词;三是要尽量选同义词、近义词、缩略词等,要充分发掘隐含的相关词;四是不使用过长词组或短语;五是不用泛指过大、延伸过大的词。
第二,检索式的编制是在确定检索词后,分析各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布尔逻辑算符、位置算符、通配符等组配符号把各检索词组配起来,构成检索式。构建检索式时,应正确运用逻辑组配运算符。
(4)阅读分析检索结果。
首先,按文献类型收集文献。一是阅读综述性文献,通过综述性文章可以快捷、全面地了解课题研究领域的框架,熟悉研究重点和焦点,掌握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研究的创新点所在。另外,综述性文献的特点是参考文献多,其实参考文献本身就是一个小资料库,对研究十分有益。文章作者一般是对该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了解的专家。二是注重对学位论文的检索和阅读,学位论文具有五个显著的特点:①数据图表充分详尽;②参考文献丰富全面;③可得到课题研究现状综述;④学习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学位论文的检索和阅读必不可少;⑤可以获得课题研究的更多相关文献。三是注重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传递信息快,能及时反映最新技术成果,专利文献注重技术细节的描述。四是跟踪最新会议论文,会议论文反应新成果快于期刊,从中可以获得最新研究动态。学术会议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场所,被重要学术会议收录的文献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要搜索近期(最近1至2年,最多3年)相关的会议论文。
其次,按研究阶段分阶段阅读文献,浏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一是浏览:看关键词、摘要和结论,也可浏览全文。关键词是全文的主题思想,必须阅读。完整地读一下摘要,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寻找当前的热点和自己的兴趣点(特别是国外数据库)。二是泛读:看关键词、摘要和结论,再看引言。看看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了解其主要贡献。三是精读:阅读全文,注重论文的结论。与自己的研究主题最贴切的文献应全文细读,这些文献应该是本研究工作创新点的主要参照系和基础。阅读方法上,浏览和泛读大部分文献,精读少量文献。阅读过程一般是从宽到窄,从外围到核心,从粗到精。确定主题阶段,主要通过浏览,寻找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课题,以此为基础确定主题,从而进入泛读环节。泛读与主题相关的所有文献来了解与主题相关的信息的概况。之后进入精读环节,以此为基础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路径。在浏览环节中,广泛浏览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课题以及交叉学科期刊中的论题,尤其是那些热点话题文献,为确保研究主题的科学确定提供良好的素材。确定研究主题之后,为了进一步夯实研究主题的科学性,尽可能完整地收集与该主题研究方向有关的所有文献,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研究报告等。泛读阶段要重点阅读与研究主题有相近关键词的论文的摘要、引言和结论,了解与主题相关的研究的热点、前沿、新颖点,并收集规范词、同义词。在此基础上结合确定的研究主题,以精读为主,有针对性地收集阅读文献。
巧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如利用WOS、EI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可获得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作者等信息。此外,还可发现目前立项项目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文献主要发表的期刊以及项目的跨学科发展情况等。
追踪课题前沿信息包括:
①创建定题跟踪服务,随时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②追踪Elsevier SD最热门文献;
③关注最新综述性期刊或论文;
④关注著名学者及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
⑤关注或加入相关专业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