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产业区重构:空间、演化与网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区域与案例选择

温州是中国沿海工业化先行地区之一,温州丰富的产业区案例为产业区重构理论与实证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资源。本书的研究区域为温州。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185平方千米。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全市常住人口912.21万人,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温州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公元675年始称温州。温州自古手工业发达,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2014年,全市GDP 4302.81亿元,人均53091元,财政总收入612.44亿元,工业总产值7671.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6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40.11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0510元和19394元数据来源:《201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温州的最大特色。在全市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超过80%,民营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占91.5%,从业人员占92.9%,税收收入占82.4%,出口总额占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89.5%,固定资产投资占68.4%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EB/OL].(2012-09-28)[2014-01-30].http://www.zj.stats.gov.cn/art/2012/9/28/art_282_52684.html.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各地逐步形成了以同类产业区域性集聚的特点,全市拥有42个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9个国家级生产基地,拥有20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根据王缉慈(2008)的调查,温州全市有38个产业区,分布在市辖各个区县,是全国拥有产业区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课题组(2008)的普查,温州主要的行业性产业区有20个,其中最大的是电气、服装、鞋革、汽车零部件、泵阀、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紧固件、合成革等,产值规模在100亿~6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数量多在1000家以上(见表1-1)。

表1-1 温州主要行业性产业区情况

资料来源:《温州市产业集群培育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8;作者根据调查数据补充更新。

从西方案例实践中看,产业区是一个多层级的空间组织如克鲁格曼在分析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时,对国家、区域(或地方)以及小尺度的工业集聚进行了区分。,本书按照Wei(2007)的区分方法,将温州的“地区性产业区”与“行业性产业区”做了区分。考虑到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温州地区性产业区(简称“温州产业区”,如论文标题)以温州市域为范围这与西方产业区文献中意大利的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德国索林根等地区性产业区类似。,这是考虑到温州产业区有着共同的本地制度和特征,如地方方言(温州话)、本地根植网络、本地劳动力市场、本地供应链等。而温州的“行业性产业区”则在空间上聚焦于某一行业实际上,国内研究温州的文献并没有做严格的“地区性”与“行业性”界定。“专业化产业区”、“特色产业区”等表述较为普遍(黄先海,2005;林培云,2000),这些文献大多属于“行业性产业区”范畴,行业案例集中在温州几大特色产业——鞋业、服装、眼镜等。,如本书案例研究所选择的平阳水头皮革产业区、瑶溪合成革产业区、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区(主要位于瑞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