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十字路口。从国内对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看,主流的视角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探讨如何转变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分配正义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发展方式成了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成了一个与分配正义无关的话题。能否实现多数人的福利最大化,并不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成果中体现。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普通老百姓缺乏获得感又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能否确立、如何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改革观,是我从事改革研究长期关注和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在研究中发现,现代经济学往往把经济问题与分配问题相分离,与人的自身发展和福利提高相分离。经济发展方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经济总量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问题,在这里完全看不到人的实际生存状态。

为了建立经济发展方式与多数人福利提高之间的关系,我在导师迟福林教授的指导下,把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此论文指出,主流经济学无法揭示经济发展方式的福利属性,主要是因为主流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这样,就无法有效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福利属性、制度属性,从而无法体现分配正义问题。这种研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和制订改革方案的时候,比较关注经济结构等技术问题,容易忽视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问题和最本质的问题。

本书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从公共产品的视角考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并将公共产品作为内生变量来研究,提出最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准。最优经济发展方式需满足这样的经济增长路径: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能够实现多数人的福利最大化;多数人的福利最大化表现为中产阶层数量的最大化;中产阶层数量的最大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因,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结果,在二者形成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才会产生最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实证分析,本书还提出:以扩大中产阶层为目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本书总的判断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也是一个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国家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更需要关注分配正义问题,更需要把提高多数人的福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任务。本书总的观点是:中国需要启动以扩大中产阶层为目标的第二次改革,并要把从整体上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和重点。

感谢我的导师迟福林教授。他是一位具有济世情怀,身体力行为中国改革做事情的大师,跟着他读博士,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改革与多数人的利益。正是迟老师的精心安排、谆谆教诲,把我带进了改革理论研究的殿堂;迟老师身体力行,为中国改革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努力奋斗。感谢给我做过重要指点的殷仲仪老师、常修泽老师、汪玉凯老师、曹远征老师、沈荣华老师,感谢你们曾在百忙之中给我的指导和教诲。感谢我的同事张飞帮我做了许多资料查询和校对工作,减轻了我写作本书的许多负担。

方栓喜

2016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