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小企业发展相关概念界定
小企业发展,涉及理论研究的角度和切入点、小企业的界定和小企业发展的内涵。
一、理论研究的角度和切入点
在关于小企业的众多研究中,“宁波小企业发展现状调研”课题组理论研究的角度是小企业的发展问题。目标是通过实证调研分析宁波小企业发展现状,为宁波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对策。课题组的研究思路是:在分析小企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梳理小企业发展理论基础和设立调研框架后,重点分析宁波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与总体特征,并针对宁波具体行业的小企业现状开展调研,分析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和对策。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了16个行业。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的分析,截至2013年年底,小型微型企业一方面多集中在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服务低层次为主的传统行业,一方面不断涌现出敢于创新的各类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行业多集中在农业、工业、批发业、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47%、14.16%、16.78%、11.12%、7.6%、3.85%、1.91%和1.61%。在结合宁波小企业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小企业各行业归类整理后划分出农业、工业、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小企业四大类,在各大类小企业中根据具体细分行业展开调查。农业小企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从事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的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企业,其中流通小企业又包括从事农产品(农、林、牧、副、渔业)流通的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的小企业。工业小企业包括提供生活消费品、制作手工工具的轻工业小企业与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小企业。生产性服务小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五大类。消费性服务小企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住宿业、餐饮业和其他未列入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相关服务行业。
课题组研究的切入点是宁波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包括小企业的产业规模、成长阶段、空间分布、资源要素、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小企业发展,关键点是小企业和发展。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小企业是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具有基建投资小、建设周期短、投资效果发挥快、生产上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过程。在发展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的变化,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变化过程。小企业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不同,状况迥异。在诞生初期,即创新(初创)期,小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困难和资金利用率低;在发展期,遇到的问题多为决策者如何把握发展方向以开拓市场;在稳定期,遇到更多问题,如盲目追求多元化、创业者管理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在转型期,发展问题表现为效益下滑、运行机制墨守成规、组织结构复杂导致政策执行力下降。
针对宁波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开展调研,课题组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指标选取与修正后,确定了调研指标体系,包括宁波小企业产业规模调查;宁波小企业成长阶段调查;宁波小企业产业结构或空间分布调查;宁波小企业资源要素调查;宁波小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宁波小企业管理水平调查。
二、小企业的界定
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概念作了界定,规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划分中小企业。2011年7月,国家工信部、统计局、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见表1-1),相比2002年的标准,将小企业从中小企业范围中单独划分出来,并且界定了微型企业的范围。《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界定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表1-1 中小企业各行业划型标准
续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wgk/2011-07/04/content_1898747.htm,2011-07-04.
为了便于调研,“宁波小企业发展现状调研”课题组对以上行业进行归类整理。2014年,宁波三大产业比重为3.6∶51.8∶44.6。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中消费性服务小微企业占全市小微企业43.1%,生产性服务小企业需求量大,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此,课题组将小企业划分为农业、工业、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小企业四大类。这种划分体现了宁波的特点、均衡代表了三个产业,服务业的细分更是凸显了宁波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小企业发展的内涵
小企业发展包括产业规模、成长阶段、产业结构分布、资源要素、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发展。小企业在发展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依次发展为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具体划型标准见上述小企业的界定。
第一,小企业成长阶段发展的内涵。从管理学上说,小企业成长是一个通过创新、变革和强化管理等手段,积蓄、整合并促使资源增值进而追求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小企业成长阶段的划分有以员工人数为划分标准、以时间为划分标准、以组织结构或管理制度为划分标准、以产品或业务为划分标准等多重划分标准。戴尔以员工人数为划分标准,把企业自7人到5000人以上划分为七个成长阶段。威科夫按货运企业员工人数来划分,15人以下为第一阶段,16~84人为第二阶段,85人以上为第三阶段。以员工人数来划分企业,难以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设定一致的划分标准。利比特和施密特提出企业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创立、年轻和成熟。金伯利将其划分为创立、转变和衰退。美国学者爱迪斯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成长和老化三个阶段,又将各个阶段依次划分为孕育期、婴儿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期、官僚化晚期和死亡期。陈佳贵和黄速建(1998)按不同规模将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李业(2000)按销售额将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单文和韩福荣(2002)根据企业的可控性、应变力与规模讨论了企业成长的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贵族期、官僚化期和死亡期。以时间划分企业可适用于所有行业,但客观上不易划分。赛思提出三个阶段:一是单一结构,个人一手包办;二是建立专业职能机构;三是建立总部及分权的各部门。丘吉尔、路易斯和刘元元(1983)根据管理决策风格、组织结构复杂程度、战略规划和业主参与等因素将企业成长过程分为创业、生存、起飞、成功和资源成熟五个阶段。以组织结构或管理制度划分企业成长过程,虽适用于所有行业,但不容易客观分辨企业所处阶段。巴隆和斯科特以产品线为标准把企业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单一产品线、整合的单一产品线和多产品线。以产品线或业务划分企业适用于所有行业,但标准难以测定。格瑞勒(Greiner,1972)以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演变的时间、改革的时间、行业成长率等五种标准将成长阶段划分为五个,靠创造力而成长、靠指挥而成长、靠授权而成长、靠协调而成长、靠合作而成长。坎农以销售收入和管理复杂性等两个标准将成长阶段划分为五个,企业家阶段、职能发展阶段、分析阶段、增加参谋阶段、再集权阶段。王德禄根据领导类型、核心部门、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和核心资源等标准将成长过程分为技术成长期、规模扩张期、多元成长期和文化融入期。以多重标准划分企业只是理论模式,缺乏实证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四大类型小企业,课题组将小企业成长阶段划定为初创期(创新期)、发展期、稳定期和转型期。初创期(创新期),小企业规模较小,企业运行一般凭企业主的经验,发展和绩效几乎依靠少数关键人才,决策权虽高度集中但愿意听取员工的意见,人情味浓,人际范围良好,但受资金、资源等制约,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人力资源投入低,但要求人员素质高,企业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尚未形成,部门岗位设置粗放,员工岗位职责不明确,绩效考评简单而随意;发展期,小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主导产品开始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日益稳定,企业知名度逐渐提升,企业盈利不多但增长速度很快,员工数量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始形成,组织结构开始明确,领导者开始授权,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增强,并在规章制度安排下有效运行,员工福利不断增加,员工内部提升机会增多;稳定期,小企业主要业务日趋稳定,财务状况良好,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竞争优势也已显现,组织结构、部门岗位设置和各项规章制度趋于合理,企业抗外界干扰能力增强,但各工作岗位满员,员工晋升机会减少,团队成员间冲突加剧;转型期,小企业日益失去活力,运营机制老化,产品更新速度慢,设备陈旧,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利润与销售收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财务状况开始恶化,企业制度繁多,但有效执行力弱,部门和员工间协作能力变弱,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相应下滑,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实行裁员或劝退,如果小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企业重组或战略转型,则有机会获得新生。小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资源要素、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相应发展。
第二,小企业资源要素发展的内涵。资源要素发展包括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在内的环境发展和投融资发展。小企业的环境发展,首先有完善的政策法律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是那些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企业又不能控制的国家和地区有关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所形成的制度体系,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配套服务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律体系建设等(张树明、张新,2014)。完善的政策法律环境能扶持和保护小企业发展。政府通过制定适度清晰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小企业发展,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赋予小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均等的市场竞争机会促使其成长。小企业的政策法律环境发展包括完善合理的政策法律、有保障与执行力强的政策法律、高投入的政策资金。其次,有健康发展的经济环境。企业的经济环境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前者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后者是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水平、结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小企业经济环境发展包括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公平,市场准入条件合理与准入领域的逐步放开,稳定颁布与实施的产业政策,逐步健全的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有效保护小企业合法权益的渠道。小企业的投融资发展,首要是有效的投融资。小企业发展中融资难的原因有,小企业在发展中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形成资金缺口(“麦克米伦缺口”理论),信贷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加大融资缺口(Stiglit and Weiss,1981)。关于融资方式,小企业应考虑不同资本结构或金融合约方式在发行成本、风险分担、净收益以及债权人对企业经营影响方面的差异性,以选择最适合的资本结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根据股价涨跌的九大循环期来融资(金融成长理论)。小企业融资主要对象是地方金融机构,而相关银行及金融机构的监管缺失难以保证公正性和有效性。俄罗斯非银行金融服务通过融资租赁、抵押担保、小额信贷、风险投资和特许经营等多种融资工具带来多元化的融资结构。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SBA通过贷款担保调动SBIC的私募资金,向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风险投资。
第三,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内涵。技术创新发展包括不断研发技术与产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与手段。首先,创新技术与产品。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产品、工艺、市场、资源和管理上的创新(熊彼特),包含信息创新,分为自主、模仿和集成创新模式(达格福斯和怀特)。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能产生原始创新的引擎效应、模仿创新的扩张效应,继起创新的持续效应和结构优化的集成效应(厄特巴克)。例如瑞典小企业的循环技术。小企业扁平的组织结构加快创新速度,使很多具有创新概念与技术的员工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与大企业相比,缩短了1~4倍的技术化周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分工交易结构的分析框架表明,小企业的组织结构扁平使交易产品成为容易测度的生产性产品,降低了创新成本,仅大企业研究经费的二十四分之一。其次,清晰的品牌运营,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品牌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总和(大卫·奥格威),是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更是与消费者的“契约”、对消费者的“承诺”和给予消费者的“信任”(林恩·阿普)。品牌应具备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消费者评价,其中核心是“价值、文化和个性”(菲利普·科特勒),应具有清晰的品牌意识和定位,极高的知名度、声誉、市场领先和持续利润增长。例如,湖北利用“李娜”品牌效应推动了产业发展。再次,定位准确的市场占有与开发。在西方市场占有理论中,伊萨的供给分析和供给理论使18世纪的英国企业快速发展,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和需求分析理论使20世纪后的市场占有观念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销售和消费者为中心转变。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以欧美日的需求带动出口,进而带动经济顺利增长的模式可预见持续度低。我国仍处于不发达的工业化阶段,存在无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错位,要以供给理论为主,着重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机制创新、优化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小企业在占有市场中存在把业务战略当经营战略、信息来源单一、把战术当战略的问题(赵蕾、马丽斌,2011),及缺乏战略定位思想、盲目扩张、定位脱离实际的问题(郝同亮,2010)。小企业开发市场要走特色经营、小而专精经营、依附大企业生产系统联合化经营、寻找市场空白和品牌经营策略(赵蕾、马丽斌,2011)。最后,在销售渠道中,有系统的物流管理与运作。小企业的物流服务是继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后的第三利润来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成本和价值优势。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过程,贯穿了原材料供应到提供成品,通过协调物资和信息在客户、企业、供应商之间的流动来满足市场需求。物流管理与运作的发展,包括有适合小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完善的仓库出入库、报表、库存、采购生产和财务系统;有灵活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平台和反馈机制;有适合小企业发展的标准操作流程;有高素质的物流从业人员;有规范的流程培训和岗位操作培训;有跨区域的物流配送体系。
第四,小企业管理水平发展的内涵。管理水平发展包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企业家能力在内的发展。首先,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针对员工的心理契约在小企业的创新(初创)、发展、稳定、转型期中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孙会、吴价宝,2013)。在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初创)期,针对员工现实责任高、发展责任低的特点,小企业巩固、强化创业者与员工间的沟通,促进员工参与管理,尊重、信任员工,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在发展期,针对员工现实责任高、发展责任高的特点,小企业把员工作为企业主体,开展职业发展培训,建立公平、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员工;在稳定期,针对员工现实责任低、发展责任高的特点,小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机会,通过人性化措施强化团队内部关系,营造公平、相互尊重、关爱的工作氛围;在转型期,针对员工现实责任低、发展责任低的特点,小企业提高员工基本工资和福利在薪酬总额中的比例,适当安排和补偿被裁员工,恢复留职员工信心。其次,先进的小企业文化。从波特五力来分析企业文化对竞争力的影响(陈雪玲,2011):小企业遵循互惠互利、共进共赢的商业交往原则可降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顾客的讨价还价中能赢得更多盈利的声望定价;建构起学习型组织架构可从容应对同行间的竞争;坚持先进经营理念可有效抵御替代品的威胁;重视企业声誉提高了潜在进入者的门槛。然后,提高企业家能力。企业家具备评估潜在机会的价值和风险的能力,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投入到最佳用途以期获得较高投入—产出率的能力,整合利用对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和对外发展、维持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个人、单位关系的能力,将创意进行商业化的能力,承担风险和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善于学习和模仿成功经验、做法和敢于突破、超越再创新的能力。最后,稳定的客户管理与服务。客户管理与服务是小企业稳定客户来源的基础性工作。小企业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维系新老客户,稳定客户关系;建立客户信息档案,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及需求,有完善的客户信息调出系统,并对客户不同时期不同喜好及时更新;提供切实的产品和服务来延长客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