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华家池
1954年,我调到原浙江农业大学工作,至今已50多年。我经历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对华家池的一草一木怀有深厚的感情。
“华家池”是明朝的一位姓华的富人喜爱这块宝地而得名。
我初来华家池时,学校四周还只用简陋的铁丝网做围墙,后才逐步改为水泥砖墙,牢固又美观。有时我登上雄伟的中心大楼楼顶,华家池美景一览无遗,只见柳色青青,碧波荡漾,树木郁郁葱葱,使人心旷神怡。大楼前筑一高台,台上有两匹用花岗石打造的高大的骏马,两侧竖着“求是”、“奋进”四个大字,象征着全校师生要为学校的农业教学事业做出贡献。高台前建有一个漂亮的喷水池,每逢节假日,喷水数丈高,水花纷呈,学子们嬉戏其中,不亦乐乎!
校园内草木茂盛,绿树成荫,四季鲜花不绝。春季百花争艳,桃花、梅花吐露芬芳,迎春花一片金黄;夏天荷花在池西盛开,使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诗句;到了秋天,池南岸桂花亭周围的桂花树开满枝头,校园内暗香阵阵,沁人肺腑。而当秋风吹来,地上一片金黄,就像铺了一块金地毯,这时的华家池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呈现在我们面前。冬天来了,但华家池依然是一派迷人的“秋色”。林荫道上法国梧桐飘落下的黄叶,落在师生们的身上,散发出落叶特有的清香,沿湖的银杏树下一片“黄金甲”,玉兰花盛开,芳香四溢。
池的西边有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廊,约有六七十米,两侧设了许多靠椅,供行人休息。长廊周边种了一些攀藤植物,每到夏天,藤荫下凉风习习,是师生们纳凉的好地方。
池北有一小岛,名曰“和平岛”。有曲桥通往岛上。“六角亭”“蘑菇亭”是岛上的特色,爱好唱歌的老师每天清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练嗓唱歌,歌声悠扬,隔岸也可听到。
池东垒一小山,山前树立着于子三烈士的塑像、石碑,每到清明前后,常有师生前去献花、致敬,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华家池的东南方,有一座雄伟宽敞的邵逸夫体育馆,馆内可容纳上千人活动、表演。馆外每天清晨有不少教工来健身,有练气功的、练拳的、跑步的、走路的,还有跳集体舞的,各选所爱,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心情愉快,延年益寿。
池内还停靠着几条小船,每到傍晚,常有学子们划着船、唱着歌,在银色的月光下享受美好的青春时光。此时,你可能会情不自禁想起童年时经常唱的那支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围绕着绿树红墙… …”,感到生活在华家池是多么幸福!
记得诗人徐志摩曾对康河感叹:“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而我50多年来深深地感到:在华家池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013年6月1日
(作者系原浙江农业大学子弟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