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须知单

学问之道,都是先求知再实践的。饮食之道也是这样,所以首先写《须知单》。

先天须知

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先天特点,就像人各有各的资质和禀赋。那些特别愚蠢的人,就算名师孔子和孟子来教他,也学不好。食材不好,就算名厨易牙来烹调,也做不出好味道。

因此,我先指出食材的基本要点:猪肉要挑选皮薄的,不要腥臊味很浓的;鸡肉要挑选肥嫩的阉鸡,不要老鸡和仔鸡;鲫鱼以鱼身扁平、鱼肚白亮为佳,背脊乌黑的鲫鱼,必然骨骼粗硬难以在盘子中摆出好形状;在湖泊或溪流中游来游去的鳗鱼是最好的,生在大江大河中的鳗鱼,必然会长出像枝丫那么错乱的骨节和鱼刺;谷物喂养的鸭子,肉质肥嫩而白亮;肥沃的土堆长出来的笋,竹节较少而又鲜美;同一产地的火腿,味道好坏有若天渊之别;同样是台州产的干鱼,品质好坏如同冰雪和木炭的差别那么大。

其他众多的食材,都可以像上面说的这些推论出类似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做一桌好菜,厨师的功劳可以占到六成,另外四成的功劳应该归功于采购食材的人。

作料须知

厨师的作料,就像妇女的衣服和首饰。有些女人虽然天生美貌,也会打扮,但是只有破衣烂衫,这样即使是西施也难以有好的形象。

精通烹调之道的人,他使用的酱油肯定是夏天酿造的伏酱,并且事先已经品尝了味道;他使用的油必定有独特的香味,分别了哪是生油哪是熟油;他使用的酒肯定是粮食酿造的酒,应该早就去掉了酒糟;他使用的米醋,必然是专门寻求来的清醇佳酿。他当然知道酱有清淡和浓郁之分,油有荤油和素油之别,酒有酸与甜的差异,醋有新醋和陈醋的不同,使用时不可以出现丝毫的错误。

其他如葱、椒、姜、桂、糖、盐等作料,虽然使用得不算多,但都应该挑选上品。比如苏州的商店卖的酱油,都标明了上、中、下三个等级。镇江醋颜色虽然很好,但是味道不够酸,没有了醋就是要酸的本性。我认为板浦醋第一好,浦口醋次之。

洗刷须知

食材清洗的方法:燕窝要清洗掉燕子的羽毛渣,海参要清洗掉肠腔里的泥土,鱼翅要清洗掉混入的沙子,鹿筋要处理掉臊味。肉里面的筋脉,要剔除后才变得酥软;鸭子的肾有很浓的臊味,要将它剔除干净;杀鱼时不小心弄破了鱼胆,整盘鱼都会变苦;鳗鱼的黏液若不清洗干净,满碗都是腥臭;韭菜择去叶子只保留白茎;青菜扔掉外面包着的老叶子就露出了菜心。《礼记》中的名篇《内则》写道:“鱼要除掉鳃,甲鱼要除掉屁股。”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谚语说:“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也是这个道理。

调剂须知

食物的调味方法,要看食材的情况来使用。有些食材要同时用酒和水来调味,有些只用酒不用水,有些只用水不用酒;有些食材要同时用盐和酱来调味,有些只用清酱不用盐,有些只用盐不用酱;有些食材太油腻,必须先用油煎烤,去掉多余的油腻;有些食材腥气太重,先要用醋喷洒表面,除掉腥气;有些食材的鲜味要用冰糖才能提取;有些食材要去掉多余的水分,味道才能进入内部,煎菜和炒菜就是这样来处理这些食材的;有些食材要有很多汤水才特别好吃,汤水让这些食材的味道发散出来,那些清淡而又容易浮在汤面上的食材就是为这种做法准备的。

配搭须知

谚语说:“要根据女人的自身条件来为她选择合适的丈夫。”《礼记》写道:“人只能和同类的人相比较才可以判断其人。”烹调之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任何食材要做成美味佳肴,必须要用配料。要让清淡的食材搭配清淡的配料,味道浓郁的食材搭配味道浓郁的配料,温和的食材搭配温和的配料,脆硬的食材搭配脆硬的配料,才可以产生水乳交融的美妙味道。

食材中既可以做荤菜又可以做素菜的,有蘑菇、鲜笋、冬瓜等;只可以做荤菜不可以做素菜的,有大葱、韭菜、茴香、新蒜等;只可以做素菜不可以做荤菜的,有芹菜、百合、刀豆等。常常看见有人做菜时把蟹粉放入燕窝,用百合搭配鸡肉或猪肉,这就相当于让唐尧和苏峻同坐一桌,不是很不合常情吗?当然也有荤素搭配而做出美味的,比如用素油炒荤菜,用荤油炒素菜等。

独用须知

食材味道太浓郁的,只可以单独做成菜品,不要搭配其他配菜。就像唐朝的李绛和明朝的张居正这一类人物,必须让他们专权,才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能力。

食材中的鳗鱼、甲鱼、螃蟹、鲥鱼、牛肉和羊肉等,都适合独自成菜,不用搭配其他食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食材本身味道厚实,能够盖住其他食材的味道,其缺点也不少,必须用五味调和,用尽心力来烹调,才可以做出美味菜品而又吃不出这些菜品的不正之味。哪里还有闲心舍去这些食材的本味,而别生枝节呢?

南京一带的人喜欢用海参搭配甲鱼、鱼翅搭配蟹粉,我每次看到这种菜都会皱眉,觉得甲鱼和蟹粉的浓郁本味,海参和鱼翅都不能减弱它们的味道,反而是海参和鱼翅的不正之味,更多地浸透到甲鱼和蟹粉中去了。

火候须知

烹饪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有些食材必须用大火,这就是煎炒的方法,如果用小火煎炒,食材将变得疲软难吃;有些食材必须用文火,这就是煨煮的方法,如果用猛火,食材就会变得枯干不滋润;有些食材要先用大火然后再用文火,需要收汤的菜品都是这样做的,如果性急只用大火,就会让食材变得表面枯干而里面没熟;有些食材可以越煮越嫩,比如腰子和鸡蛋之类;有些食材稍微多煮一会儿就会煮老,比如新鲜的鱼和蚶蛤贝类之类。

烹煮肉类食材,如果起锅晚了,肉的颜色就会从红色变成黑色;烹煮各种新鲜鱼,如果起锅晚了,鱼肉就会从鲜嫩变得干涩。烹煮食物时经常揭开锅盖,就会让汤产生更多泡沫,同时少了一些香气;烹煮食物时如果不小心让火熄了再点火继续烹煮,菜品就会走油而失去一些味道。

道家以九次提炼而成的仙丹为标准,儒家以无过无不及为目标,做厨师的能够懂火候而严格地掌握火候,几乎就是得道之人了。上桌的鱼菜,鱼肉的颜色白如玉,完整而不松散,就是鲜嫩的;鱼肉呈粉白之色,肉和肉没有连在一起,就是不好吃的死肉。明明是鲜鱼,却做成了不嫩鲜的鱼,可恨之极。

色臭须知

眼睛和鼻子,都在嘴巴的上边,也是嘴巴的媒介。佳肴美味首先到达眼睛和鼻子,颜色和气味就有了分别。有的纯净如同秋天的白云,有的明艳如同琥珀,佳肴的芬芳气息,同时扑鼻而来,不必用牙齿咬,不必用舌头品尝,就已经知道佳肴的美妙了。但是要知道为了让颜色好看不一定用糖炒色,为了让食物更香不一定要用香料,有些食材一用糖或香料来粉饰,就会破坏食材本身的至味。

迟速须知

一般人请客,在三天之前约定,自然有时间和精力去商议着准备各种菜品。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客人突然登门拜访,需要马上吃饭;或者你自己到外面旅行,在行船上或者投宿旅店时,需要马上吃饭,这种时候怎么可能用东海之水来救南池的火灾?必须事先预备一些可以救急的菜肴,比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等等,可以快速做成的菜品,以及准备一些像糟鱼或火腿之类的熟食肉,反而可以因为快速成菜体现出厨师的手艺。学做菜时不可不知道这个道理。

变换须知

每一种食材都有独特的味道,最好不要在一口锅里烹煮。就像圣人教育学生,都是根据学生的才能教导他们,不会把他们混在一起按一种方法教育,这就是常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

现在有很多俗不可耐的厨师,动不动就把鸡肉、鸭肉、猪肉、鹅肉等放在一口锅里烹煮,这就造成了千个厨师只能做出雷同的菜品,味同嚼蜡。我觉得如果鸡、猪、鹅、鸭等有灵魂的话,一定会到地狱中的枉死城去告状喊冤。

那些善于烹饪的好厨师,不可能只用一口锅,他们必然要多准备一些锅灶盂钵之类的厨具,让每一种食材都可以做出独特的味道,一碗菜肴就只有一碗菜肴的味道,没有其他味道混进来。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美食家们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味,吃得心花怒放。

器具须知

古话说:“美食不如美器。”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用明朝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年代的贵重瓷器来烘托食物,食客们必然害怕损伤瓷器,不能专心品尝美食,还不如直接使用现今御窑生产的瓷器,我觉得这些瓷器已经很雅致了。

唯一要强调的是适合用碗的菜一定要用碗,适合用盘子的菜一定要用盘子,适合用大瓷器的一定要用大瓷器,适合用小瓷器的一定要用小瓷器,大大小小的各种瓷器交错摆设在餐桌上,才会觉得食物也因此增色不少。如果刻板地按照十碗八盘的说法摆设食器,那就粗俗了。

一般来说,贵重的食材要用大瓷器,平常的食材就用小瓷器。煎炒的菜品适合装在盘子里,汤羹适合用碗。煎炒食物时要用铁锅,煨煮食物时要用砂罐。

上菜须知

上菜的方式方法应当如此:先上盐味重的菜品,后上清淡的菜品;先上味道浓郁的菜品,后上味道平和的菜品;先上没有汤的菜品,后上汤菜。再说天下原来就有五味,不可以整桌菜都只用咸盐这一种味道来调味。估计客人吃得有点饱了,脾胃已经困乏了,就要上一些辛辣食物让他们重振食欲;考虑到客人喝了很多酒,肠胃已经疲惫了,就要上一些酸的或甜的食物让他们提提神、醒醒酒。

时节须知

夏天的白天很长也很热,动物宰杀得太早,肉容易变质;冬天的白天很短也很寒冷,稍微晚一点烹饪,到天黑时菜肴还是生的。冬天适合吃牛羊肉,如果夏天吃,就不是时候了;夏天适合吃干腊制品,如果冬天吃,就不是时候了。

辅佐菜肴的作料,夏天适合用芥末,冬天适合用胡椒。三伏天的时候得到冬天腌制的食材,即使这些食材是用低贱的东西做成的,也是美食中的宝物;秋凉时节得到行鞭笋,此物本来很低贱,这时候也会被看成难得的美味。

有些食材在旺季之前食用很好吃,比如在三月吃鲥鱼就是这样的;有些食材在旺季之后食用很好吃,比如四月才吃芋头就是这样的。其他食材也可以这样类推。

有些食材过了时令就不要吃了,比如萝卜过时就会空心,山笋过时就会变苦,刀鱼过了时令就会骨头变硬。这就是所谓的四时有序,成功者之所以要退隐,是因为精华已经用尽,就应该提起衣衫走人。

多寡须知

用贵重的食材做菜时用量要多,用低贱的食材做菜时用量要少。

用煎炒之法做菜时,食材用量过多,火力不能炒透食材,肉也不容易炒松脆。所以炒菜时用猪肉不要超过半斤,鸡肉和鱼不要超过六两。如果有人问:“这样做出来的菜不够吃怎么办?”我说:“等吃完后另外再炒一份就可以了。”

要用量多才好吃的菜,首推白煮肉,不用二十斤以上的肉,就会淡而无味;煮稀饭也是这样的,不用一斗以上的米就会导致浆汁不够浓稠,而且还要适当地用水,水多米少,稀饭的味道就会很淡薄。

洁净须知

刚刚切过葱的刀,不可以切笋;刚刚捣过花椒之类的臼,不可以捣其他粉类。闻到菜肴内有抹布气味,是因为洗碗的抹布不干净;闻到菜肴内有砧板气味,是因为使用的砧板不干净。“工匠要做好自己的事,必须先准备好各种工具。”好厨师必须先多磨刀、多换抹布、多刮洗砧板、多洗手,然后才可以做菜。那些吸到嘴边的烟灰、头上的汗水、灶上的苍蝇和蚂蚁、锅底的煤烟等等,一旦落入菜中,就算是绝好的大厨师做的菜,也会像西施沾染了脏东西,人们都会掩鼻而过。

用纤须知

俗称豆粉为纤,顾名思义就是比喻用豆粉勾芡就像用纤拉船。因为做肉菜的人,要做肉圆却不能让肉末黏牢,要做羹汤又不能做得太油腻,所以用豆粉来黏合。煎炒的时候,担心肉黏在锅上导致肉变得焦老,所以用芡粉保护肉。这是芡粉的要点,能理解这个要点再去使用芡粉,必然使用得恰到好处。否则乱用芡粉,就很可笑了,做出来的菜肴必然看上去一塌糊涂。《汉制考》中都把曲麸叫作媒,这个媒就是芡粉。

选用须知

选用食材也有讲究,小炒肉要用猪的后臀肉,做肉圆要用猪的前夹肉,煨煮肉要用五花肉。炒鱼片要用青鱼和鳜鱼,做鱼松要用草鱼和鲤鱼。蒸鸡要用仔鸡,煨煮鸡要用阉过的公鸡,提取鸡汤要用老鸡。鸡要用母鸡才嫩,鸭要用公鸭才肥。莼菜要用菜头,芹菜和韭菜要用根茎。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他的食材可以类推。

疑似须知

味道要浓厚,但不可以油腻;味道要清淡鲜美,但不可以淡薄。这看起来很像,实际上差之毫厘就会让味道差别巨大。

味道浓厚的菜肴,是为了更多吸取食材的精华而去掉其糟粕的做法,如果只是贪吃肥腻,还不如专门吃猪油。

清淡鲜美的菜肴,是为了品尝食物的本真味道而不要沾染俗物的做法,如果只是贪吃淡薄,还不如直接喝水。

补救须知

好厨师做菜,咸淡合适,老嫩恰到好处,原本不需要补救之法。但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要给中等的厨师讲一下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在做菜时调味,宁愿先淡一点也不要太咸,因为淡了还可以加盐补救,咸了就不能让菜肴再变淡了。做鱼时,宁愿把鱼煮得嫩一些也不要一下子就把鱼煮老,太嫩了还可以加火候补救,煮老了就不能让鱼肉变嫩了。这里的关键是,在所有菜肴下作料时,都要仔细观察火候和菜色,便可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了。

本分须知

满洲人做菜烧和煮用得多,汉人做菜喜欢做羹汤,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习这些做法,所以很擅长这些做法。汉人请满人吃饭,或者满人请汉人吃饭,都应该各自做自己擅长的菜肴,反而让客人吃起来觉得味道新鲜,这样才不会因为邯郸学步,而让食客觉得主人忘记了自己的本分,而在刻意讨好客人。汉人请满人吃满菜,或者满人请汉人吃汉菜,反而容易导致依样画葫芦,有名无实,这就是画虎不成反而画得像狗的道理。

秀才进考场,专心写自己擅长的文字,力求达到自己的顶级水平,自然会有人赏识。如果迎合某位宗师而模仿他的写法,或者迎合某位主考官而模仿他的写法,无异于用皮毛功夫,一辈子都不能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