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丰富和发展OKR管理模式
OKR是一种从美国的科技企业兴起,近些年来逐渐在国内企业流行的管理模式。OKR信奉内部动机的力量,重视让员工感到在工作中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能从胜任岗位中得到乐趣,能从被他人赞赏和需要中得到满足。OKR认为内部动机能激发出员工持久的工作热情,尤其有利于创造性工作。OKR的要点是做到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分家。通过目标管理,鼓励员工制定或接受有挑战性的目标,高标准地完成工作。考核是在完成的工作实绩基础上,综合全面表现论功行赏,但并不事先规定完成什么目标和程度就奖励什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随着工作复杂程度和协作要求越来越高,事先把干什么和得到什么的联系规定得太清楚,反而妨碍了人们干好工作。更详细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实施OKR、OKR是什么、如何在企业落地OKR等,本书都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值得反复阅读,我不再赘述。
这篇短序主要谈三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帮助大家一方面坚持OKR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一些和企业具体情景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OKR管理模式。
第一,在实施OKR的过程中,要以人尽其才的理念来指导具体工作。经营人才和经营客户一样,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经营人才应该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人的天赋和秉性各异,后天形成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如果人的能力在工作中能极大地得到提升和发挥,那么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非常有利,这是双赢。但可惜的是,不少企业并没有创设出人尽其才的良性机制,甚至有的企业采取的管理制度抑制了人的能力,造成了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OKR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人们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为组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们在完成挑战性工作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了能力。正因为能力的提升,让人们获得更多的授权或得到晋升,感到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以及被他人信赖和依靠。因此,当人们的能力提升后,最应该做的是为其提供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帮助他们进入工作和能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工作中不断获得满足。OKR是经营人才的手段,不是目的。其实,叫不叫OKR这个名字并不重要,只要是有助于实现人尽其才的办法,都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尝试。
第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认为,在某一段时期内,每个人工作动机的总量是守恒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间存在相互补偿的作用,但不是简单的1∶1的替代关系,而是越缺乏的动机,效用越大。内部动机越缺乏,越需要外部动机的补偿,甚至必须使用大剂量的经济刺激,才能保持人们工作的动力。类似的,外部动机越缺乏,越需要内在动机的补偿,甚至必须不断使用有新意的精神激励,才能保持人们工作的动力。如果只偏重于调动人们的内外部动机中的一种,管理的难度就会很大。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内外部动机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不少企业的现状是过于重视外部动机,结果陷入激励的金钱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越来越差的困境。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动机,认同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并借助OKR等管理机制来转向最理想状态。
第三,内部动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动机。不见得只有高大上的工作才需要内在动机,其实,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内在动机。因此,无论企业规模和行业,OKR都能找到用武之地。只要人们能在工作中感到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能变成行家里手、能被他人需要,看起来低微的工作也能激发出人的内在动机。例如,我们国家宣传的很多英雄人物,像大庆铁人王进喜、北京公交李素丽、北京百货张秉贵……他们的职业也许普通,但他们的事迹充分说明,当人们的内在动机得到激发,会产生多么大的动力,普通岗位上的人也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
感谢况阳给读者奉献了一本好书。我虽与况阳未曾谋面,但在阅读样稿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他通过写好一本书来帮助他人所倾注的热情和精力。本书理论和实践都很饱满,理论脉络梳理得很清楚,关于OKR的实践做法既具有实用性,又紧扣前沿。我相信多年以后,市面上可能出现大量关于OKR的书籍,但本书会是值得收藏的经典。
张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2019年1月9日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