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合博弈
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支付已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银行网上业务也在不断转型改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人次,较2013年年底增加4412万人次,增长率为17.0%。与2013年12月底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9%。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金额达到2.17亿元,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广泛地参与各类支付服务,以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了银行现有资源难以覆盖的客户群体的支付需求,并且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颇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网上支付在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运作下已经具备了多种金融服务能力(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小额理财工具),金融脱媒趋势明显,不断冲击着传统银行业务,“倒逼”传统银行改革。5但应引起注意的是,随着电子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二者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助推银行结算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对银行的基础支付功能、传统中间业务领域、潜在客户和存贷款、系统安全运行和未来创新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
(一)“快捷支付”对传统支付的脱媒
“快捷支付”作为全新的支付理念,已成为国内网上支付体系的重要手段。“快捷支付”始自支付宝公司。对于喜欢网购的消费者来说,快捷支付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顾名思义,“快捷支付”主要体现在一个“快”字上,突出支付上的方便、简单和快捷。
网络上对“快捷支付”的释义是指用户购买商品时,不需开通网银,只需提供银行卡卡号、户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银行验证手机号码正确后,第三方支付发送手机动态口令到用户手机上,用户输入正确的手机动态口令,即可完成支付。如果用户选择保存卡信息,则用户下次支付时,只需输入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密码或者支付密码及手机动态口令即可完成支付。6
自2011年,支付宝在国内首家推出“快捷支付”功能以来,腾讯、百度公司也相继推出“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快捷支付类业务,极大地简化了网购支付流程,方便了消费者。数据显示,2011年使用“快捷支付”的互联网用户比例达到46%,人数超过4000万。吸引用户使用这一支付方式的因素,除了简便性和安全性之外,还有网站支持和优惠活动。到了2012年,与“快捷支付”合作的银行已有100余家;跟随支付宝之后,财付通、中国银联等支付机构以及一些大型银行也迅速开发了“快捷支付”产品,由此“快捷支付”成为中国电子支付史上发展最快的业务。7
“快捷支付”的迅速发展直接瓜分了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业务,更直接导致银行网银支付业务的锐减,导致银行直接从“收账人”变成了“账房先生”,被动处理来自第三方机构的借记报文,不再认证客户的身份,不再掌握客户的支付行为。银行从客户支付结算的前线,倒退到了代理第三方清算的后方。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银行业的“暴利”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回归“合理利润”是趋势所在。对此,银行业必须加快业务转型,调整利润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包括支付结算在内的中间业务。
(二)被挤占的银行结算和代理业务
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优势,用低于市场价格但等同于甚至优于传统银行的服务来挤占银行的结算和代理业务市场。
在支付结算上,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多层级交易自动分账和一对多批量付款等各种资金结算产品。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开始将资源优势延伸至线下,通过铺设POS网络和代收付费系统开展线下收单、医保支付等业务,对银行形成了新的竞争。值得一提的是,用户注册第三方支付账户后,即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完成账户资金的转移支付,其中收付款管理、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网上缴费、网上基金、网上保险等与银行网银的功能并无明显差异,用户无须注册银行网银就能便利地实现大部分支付要求,使部分电子银行客户出现分流,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电子银行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形成了替代效应;在代理业务上,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免费跨行异地还款、转账汇款、机票订购、火车票代购、保险续费、生活缴费等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基金代销支付市场中的力量日益增强,挤占了商业银行的代理收入。据人民网数据可知,2012年中国部分上市银行中报显示,虽然有些银行代销基金规模同比增长可观,但代理基金收入跌落明显。2012年上半年,农行实现代理销售基金收入3.37亿元,与之对应的是2011年上半年,实现代理基金业务收入6.62亿元。同时,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从2011年上半年的6.65亿元降至2012年上半年的5.42亿元,同比下降18.5%。究其原因,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入侵”有关。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除在结算、代理收付等中间业务方面与商业银行形成正面竞争之外,正加大力度发展代理基金销售业务,银行作为金融产品销售主渠道的垄断局面正在被逐步打破。尽管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基金销售,目前的交易量较小,仅仅扮演基金销售渠道的补充角色,对银行暂未构成实质性威胁,然而,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股票型基金申购手续费率为0.6%,而银行等传统渠道是1.5%,费率优惠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抢占市场的一大策略,随着交易量的逐步扩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将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代理销售渠道,脱媒趋势明显,必将影响银行的代理业务收入。8
(三)被攫取的客户资源
第三方支付平台正不断蚕食着传统银行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使商业银行潜在客户减少和现有客户流失。众所周知,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必须要求用户进行实名注册和认证,这样,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这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资源,而且这些宝贵数据的获得还是免费的。另外,客户一旦与第三方支付建立起使用联系,二者之间往往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关联黏性,无形中培养了客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习惯,客户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他业务的潜在用户资源。
(四)被争夺的移动金融入口
2014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巨头通过“红包”和“网上叫车”业务快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抢占移动金融入口。随后,各大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同时联合银联、运营商大力推行基于银联移动支付平台的NFC手机支付业务。但继打车大战后,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先行者,现在显然已成为移动金融入口的“霸主”。在支付宝手机客户端的模式中,只要客户开立支付宝账户,绑定银行卡,就几乎无所不能:O2O支付、P2P支付、移动远程和近场支付、移动购物、移动缴费、移动还款、移动捐款、移动对账、移动优惠券、移动积分等,不一而足,快速颠覆着银行固有的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