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也提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探索历程,也初步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的道路,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因生理上的弱势和身体上的缺陷,残疾人大多学历低,没有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素质普遍不高,就业门路窄,就业方式单一,无法真正实现稳定就业,也无法真正融入社会。同时,因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的双重制约,目前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残疾人低保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残疾人,可谓是各类群体里“弱势”中的“弱势”群体,不少农村残疾人一辈子都在贫困陷阱中挣扎,生活极其艰难。因此,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时代,如何通过社会保障这个制度安排,提高农村残疾人可行能力、生活水平,是一个非常有现实价值的课题。

正是基于此,本书作者综合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实证与规范结合、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理论指导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完善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顺利推进乡村振兴,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入手,回应了问题的提出。其次从文献综述、理论梳理角度阐述了本书的理论基础,之后对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本书的研究边界。第二,基于《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1—2016)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6)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探讨了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近期进展。第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残疾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四,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与理论内涵,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阶段目标;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体系,进而提出了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2020年、2035年、2050年阶段目标。第五,介绍了英国、韩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多角度地反思了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实践,阐明了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并从多维视角提出了其完善建议。第六,得出全书结论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全书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叙述清晰,论证有力。

本书的贡献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中国乡村振兴为时代背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时间窗口,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近5年来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现状,并以乡村振兴的三阶段目标为参照,提出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阶段目标;其次,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多维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这对中国的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和人口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再次,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扶贫政策,加快农村残疾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提高其生活保障水平,从而促进农村残疾人发展;最后,促使社会各界认清当前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实并把握未来的建设方向,进而指导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该著作者团队是一支长期坚持奉献“三农”、牢牢守护农村公共管理研究阵地的青年学者群体。特别是江维国博士,社会保障理论知识深厚、研究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近年来,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专注于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保障方向做出了突出贡献。江维国博士关注乡村、关注社会保障、关注农村儿童,大爱无疆,大道无垠,其学风与精神都令我十分欣慰与敬佩。期待他出更多学术精品,为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是为序!

李燕凌

2018年8月18日于长沙勺水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