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服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图书馆策略规划

一 我国图书馆策略规划发展阶段

我国图书馆策略规划起步较晚,大体分为经验管理与计划管理阶段、发展规划与策略规划阶段。

经验管理与计划管理阶段出现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界开始将目光看向世界图书馆的发展与变化,逐渐开始制定本馆的发展策略与计划。1986年12月,为适应各方面改革、发展的需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制订切合实际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促进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高校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策略研讨会”,出版了《高校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广东、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图书馆界纷纷召开座谈会,商讨本地区图书馆的策略规划与发展,推动图书馆建设进程,至此,全国出现了图书馆制定策略规划与发展的热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学界对图书馆策略规划开始转入理论研究,有学者提出了要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研究社会、读者、图书馆运行等因素在策略管理中的作用,以宏观视角挖掘图书馆策略的定位和方向。还有学者提出了图书馆策略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其主要价值在于重视知识自由、文化多元性及信息的公平取得;重视个人学习的权利及成长的需求,倡导各年龄层读者对阅读与学习的重视;重视读者完整且便利地使用信息、设备与各项服务;重视读者需求并引进新观念、新技术;重视团队合作、积极创新与主动成长的专业态度。

二 图书馆策略规划的实施

策略的制定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使策略规划实现预期的结果,策略规划过程就要设计相应的步骤,逐步完成。

(一)成立策略规划工作小组

以图书馆馆长为首,成立由各部门负责人、骨干馆员、社会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商讨制定策略规划方案。

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领导的主导作用。我国图书馆隶属于政府文化部门,除了在大政方针与政府走向保持一致以外,上级主管很少干涉图书馆发展与管理的具体实务,因此图书馆管理层拥有很大的决策自主权,馆领导在制定策略规划方案时,其个人学历、工作偏好、管理形式等会对决策的走向有明显的影响。

要充分发挥内部馆员和骨干的团队作用。策略规划制定中需要领导团队、制定团队等同力配合,这一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层与各业务部门人员成为策略规划制定委员会及其常设职能工作部门策略规划制定小组的主要组成人员,是策略规划主要内容的形成者,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才能保证策略规划的顺利制定。

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服务,与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需求相对集中不同,公共图书馆需要面对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公众参与深度与广度尤其突出。公众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根基,但是图书馆策略规划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是由图书馆的机构性质决定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图书馆都要邀请社区居民加入规划,即便邀请了,结果也是良莠不齐,社区居民的参与也可能带来一些新问题。因而,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图书馆策略规划制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解决这问题要注意图书馆内部管理主导性的合理控制与委员会的职责范围确定等。

图书馆直接面对商业文化服务机构、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的竞争,面对复杂的环境,需要考虑的策略问题更加多样、需要制定的策略内容更加贴近大众,这些必然要求策略规划制定者的视野要更加宽阔,组建适当规模适当人员构成的策略规划委员会成为策略规划制定的重要基础。

成立图书馆策略规划委员会应根据图书馆具体情况设定,吸纳不同学历层次人员参与,根据策略范围的大小和涉及的部门安排不同规模的委员会工作组。对于策略规划委员会成员的比例,应确保馆外人员和馆内工作人员在人数上比例合理。PLA 的《图书馆策略规划指南》指出,图书馆策略规划委员会的成立如果只是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和要求,并不打算开展创新性的工作,那么委员会成员可以全部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担任;如果策略规划委员会的工作开展旨在为社会和读者推出创新性服务,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那么委员会成员可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主,另外吸纳读者代表、社会人士、图书馆学家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加入,在组织活动和策划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征集不同层次用户的意见,以便做出妥善策划。图书馆工作人员长期在图书馆工作,经验丰富,挑选参与策略规划委员会的人选余地较大,只需根据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确认相关部门参与,同时明确各参与者的责任与权限。策略规划制定委员会外部参与成员较为复杂,需要包括读者代表、社区管理人员、外部咨询专家、文化主管机构工作人员等,其中读者代表应综合考虑读者来源的多样性,包括主要读者阶层代表、图书馆长期用户代表等。

(二)确定规划期限,制定不同阶段规划

根据本馆情况在确定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不同阶段规划目标,并确定目标时限,可将规划分为不同实施阶段,每个阶段设定一个一至三年的短期目标,一步步实现最终的规划愿景。

各国图书馆策略规划的期程短则三年,长则五六年,考虑延续性、周期性、资源的可得性,每个馆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三)做好环境与需求的分析

图书馆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环境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图书馆发展的一切要素如能源、资金、技术、信息等,都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没有这些要素,图书馆就无法进行日常活动;另一方面,图书馆的服务也必须通过外部社会环境进行推广,没有外部社会环境,服务就无法得到大众认可,图书馆也就无法更好地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可以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可能因为忽视环境变化而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因此需要图书馆管理层重视环境因素,及时分析环境变化,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工作思路,利用机遇,规避威胁。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在被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环境,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图书馆与环境之间始终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图书馆工作必须重视环境因素,分析环境变化,在环境中求得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环境,用服务促进环境的改善。

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次。宏观环境一般是对图书馆活动造成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分析宏观环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环境,通过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及变化,实现发展目标。宏观环境主要包含政治法律环境、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在一般情形下,宏观环境决定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常常通过微观环境作用于图书馆活动。宏观环境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对图书馆工作产生制约和影响,微观环境也对宏观环境有重要的反作用;微观环境指直接制约和影响图书馆活动的力量和因素,主要包括读者、资源提供商、合作商、竞争者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管理活动。

宏观环境通常包括五大因素,分别是政治、经济、科学、民俗和自然,自然环境指图书馆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生态等因素;自然环境不同,图书馆服务和工作开展的重点也会有所区别,但是由于图书馆地理位置固定,自然环境也是长期形成的,很难再发生重大改变,因此自然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图书馆的影响远比其他因素要小得多,在此不多赘述。

政治环境对内指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政体系、文化制度等方面,能影响图书馆自身定位和运行方向;对外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包括政治形势、军事形势、文化合作与交流等,政治环境开明稳定,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就兴盛,社会就重视精神世界的满足,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也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调整会对图书馆发展产生影响,同一政策对不同图书馆作用可能不同,有可能是机遇,也有可能是制约。

经济环境是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及完善程度等具体因素的总和,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水平、结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对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图书馆工作有关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科学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我们关注技术环境,主要关注科技是否降低了资源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科技是否为读者和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活动与服务,科技是如何改善图书馆宣传渠道,例如网上书店,科技是否为图书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读者进行沟通的渠道,比如一些软件和客户端……图书馆必须预见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图书馆所处地区的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与变动。社会文化环境对图书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文化水平会影响人们的阅读需求层次、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可能抵制或禁止图书馆某些服务的进行。

微观环境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具体环境,与宏观环境相比,微观环境因素更能够直接地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更容易被识别。图书馆微观环境的分析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图书馆所在区域的交通建设情况、城市财政收入、各级教育机构健全程度、图书出版和服务机构数量和信息科技发展程度等因素对图书馆信息需求的影响,现有城市人群“银发族”的增加、年轻人口减少、非本地务工人员的增加均导致了阅读的需求差异性变大,引起了图书馆的关注,图书馆的服务应根据这些需求变化做相应调整;交通建设主要包括图书馆所在地区交通是否方便,是否在周围引起了文化发展的效应,这些影响了读者的出行选择,读者总是倾向于选择交通便利的有连带文化效应机构的地区出行;都市发展部分则就城市的规划对图书馆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财政收支部分就政府收支及市民收支等加以分析;图书出版部分就传统出版及数位出版的现况及趋势加以分析;教育环境部分就学制、教改变革对学生学习方式及所需资源造成的影响,以及教师因应变革所须进行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充实与图书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信息科技部分则就其发展和网络建设情形,对图书馆所产生的影响及政府相关政策对图书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也可称为内部条件分析,其目的在于掌握图书馆的实力,找出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辨别优势和劣势,以便寻找外部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策略。如果说外部环境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会,那么内部条件则是抓住和利用这种机会的关键。只有在内外环境都适宜的情况下,图书馆才能健康发展。

任何服务的开展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来进行,图书馆自身资源的拥有和利用情况决定其活动的效率和规模。内部资源包括馆员、资源、技术、信息等,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馆员队伍主要包括年龄、学历层次、男女比例,这是制约图书馆是否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支年轻、有朝气、高学历的馆员队伍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接受程度快、工作可塑性强;服务,随着时代发展,基于高科技的服务更受欢迎;系统,图书馆采用的操作系统是半手工化还是自动化,对读者服务效率影响较大;资源,馆内资源是否全面,图书收录是否系统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资源的收录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一个专业文献的收集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

文化分析是内部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文化是由图书馆全体成员共同分享和认同的信念、期望、价值观念的集合,是图书馆策略制定与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它与内部资源共同构成内部约束力量,为馆员提供了一种认同感,激励馆员为集体利益工作,增强了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图书馆文化也是馆员的行为规范,对图书馆策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图书馆文化分析主要是分析文化的现状、特点以及它对开展服务的影响。

服务能力是指图书馆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拥有资源不一定能有效利用,因而图书馆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就成为内部条件分析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图书馆管理者在制定新的策略之前必须要回答“谁是我们的读者”这一问题。图书馆要为自己的服务确定一个目标市场,从服务内容、地理位置、读者类型等方面来规定和表述。定位明确合理就可以集中资源在目标人群创造“位置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定位的准确性取决于研究和调查的能力、评价和确定目标人群的能力、占据和保持优势位置的能力。

让管理者正确认识到图书馆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既不盲目乐观自身所处的优势,也不悲观于资源方面的劣势,能从优势中看到不足,从劣势中看到希望。正确认识和把握图书馆内外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才能拟定正确符合发展的策略计划。

(四)图书馆吸引力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读者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个性化需求不断出现,对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的要求与期望也日益增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图书馆在传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创了创新性服务功能。同时,图书馆在任务与定位、服务管理、新技术应用、阅览环境与馆员发展方面逐步面临着转型,转型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图书馆吸引力指数。

(五)图书馆内部运作分析

分析的基础是图书馆内部各项资源,通过对各项资源的正确认识和使用,提出符合实际的评估策略和行动方案,以免错估本馆实力,做出错误的决策。可充分运用 SWOT 原则作为制定行动策略的参考依据。

SWOT 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WOT 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计划以及对策。在现在的战略分析工具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分析工具,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的 SWOT 分析,包括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内外部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 SWOT 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变得明朗。

优势与劣势分析(SW):图书馆是一个整体,竞争的优势可能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业务、人员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图书馆工作和运转的每个环节上将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做详细的对比,如服务是否符合读者需求,藏书体系是否健全,宣传渠道是否畅通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否具有竞争性等,来分析图书馆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一个图书馆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正是图书馆行业应具备的关键成功要素,那么该图书馆的综合竞争优势也许就强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衡量图书馆及其服务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只能站在现有潜在的读者角度上,而不是站在图书馆管理者的角度上。

机会与威胁分析(OT):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不依赖实体图书馆获取知识和服务,更多地转向网络获取,网络信息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体制灵活,能随时根据读者需求的变换调整服务内容,它们对实体图书馆不仅有威胁,可能也给实体图书馆带来机会。图书馆必须分析这些网络服务机构给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带来的是“灭顶之灾”还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读者转而投向网络寻求知识和信息,图书馆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或开展新颖便捷的新服务来重新赢回读者的满意。

整体分析: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 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 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从中找出对图书馆有利的、值得发展的因素,以及不利的、要避开的劣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图书馆有利的、可以利用的因素集合起来,找出对图书馆发展比较重要的予以发展,也可以将对图书馆不利的、有威胁的因素列出予以规避。还可供决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对图书馆威胁较大或潜在不利影响较大的因素抓紧解决,对细微问题可以放缓处理速度,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用分析方法将四方面因素匹配并分析,从而得出有助于图书馆决策的结论。

SWOT 分析方法经常被用作分析机构内外因素、制定策略、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在进行分析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充分调研图书馆所处的社会宏观环境和图书馆附近的交通建设情况、图书出版和服务机构数量、信息科技发展程度等微观环境以及馆员、资源、技术、信息等图书馆内部环境因素,找出环境因素中的机会因素、威胁因素、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这两者是客观存在的,图书馆不能左右其发展与衰落。内部环境因素是图书馆自身多年发展中积累的优点因素和弱点因素,是图书馆可以自己调节和修正的,属于主观因素。在分析和考虑因素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因素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当下发展态势推断因素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前做出预测与计划。图书馆的优势因素具体包括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政策倾斜、充足的工作经费、先进的设备和仪器、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落后的办馆思想、传统的服务手段、陈旧的馆舍、被动的服务理念,缺少创新服务、经费不足、馆员老龄化、缺乏竞争意识等;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技术层出不穷、读者需求日趋多元化、服务手段多样化等;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信息咨询公司纷纷出现、网上书店铺天盖地、读者不愿到馆接受服务、读者需求发生变化等。利用 SWOT 方法可以全面分析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环境,从中找出优势和劣势,分别进行发展与规避,把对问题的“诊断”和“开处方”紧密结合在一起,条理清楚,便于检验。

将图书馆有利的、可以利用的因素集合,找出对图书馆发展比较重要的,也可以将对图书馆不利的、有威胁的因素列出,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 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六)调研数据收集

要有重点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多视角、多方法地进行数据分析。策略规划的数据收集是图书馆策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图书馆与其他类型的机构不同,不仅要侧重本馆业务数据和图书馆行业发展趋势的数据,更要注重收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文化习惯、行业分布、社区需求等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数据要全面而有重点,能够代表总体并且分布均匀。明确记录数据采集的条件和环境,使用高效的分析工具进行前期预处理,利用统计指标或数据挖掘技术合理分析,以保证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与其他机构重点收集特色人员、高端人才的数据相比,图书馆更加注重普遍性、大众性数据的收集,这对图书馆分析大部分读者的阅读偏好、评价服务满意度很有帮助,这需要在平时及时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动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了解不同用户群的需求,做好服务最广大读者的工作。城市人口规模、城市财政收入、各级教育机构健全程度、图书出版和服务机构数量和信息科技发展程度等数据是图书馆数据收集的重点,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经济与地方公众,现有城市人群“银发族”的增加、年轻人口减少、非本地务工人员增加均导致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差异性变大,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的服务应根据这些需求变化做相应调整;财政收支部分就政府收支及市民收支等加以收集;图书出版部分就传统出版及数字出版的现况及趋势加以收集;教育环境部分就学制、教改变革对学生学习方式及所需资源造成的影响,以及教师因应变革所须进行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充实与图书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七)开展基础调查工作

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和要求单靠图书馆领导层的分析是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应开展基础调查工作,通过发放调查表、开展电话访谈和网络调查、座谈等活动了解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才能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咨询活动形式多样,既包括专家研讨会,也包括员工讨论会;既包括策略规划制定的既定服务,也包括商业咨询公司的咨询活动;既包括读者咨询,也包括管理机构咨询;既包括管理层与业务层的决策咨询,也包括相关管理团队、外部管理机构的审核咨询。就内容而言,图书馆策略制定的咨询活动包括读者调研、行业调研、专业知识调研,也包括策略方案设计、策略内容确定、策略形成,同时包括策略评估、策略实施评价等多个方面。就咨询对象而言,可在图书馆员工中开展大讨论,让员工集思广益,为策略的制定贡献智慧;也可在读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研图书馆工作方向和服务内容,将调研结果民主集中后作为制定策略的参考;可与图书馆行业内人员开展交流学习,借鉴其他机构和部门的策略成功经验;通过多方调研,为图书馆策略制定提供参考。图书馆策略根据制定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将多种咨询和调研活动组合。

1.电话访谈

图书馆的读者需求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需求,它对策略规划的制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我们制定策略规划的过程中,征求和获取读者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柯平老师主持的国家图书馆重大项目进行的实证调查显示,读者来图书馆首要是满足自学(专业)及休闲娱乐的需求,第二是集中在工作、课题研究、论文等业务方面的需求,第三是为了帮助他人或受邀代查资料。研究了这些不同读者需求,图书馆就有必要在制定策略规划的过程中召开恳谈会或座谈会,或者按照读者阶层、学历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开展公务员代表座谈、工人代表座谈、农民代表座谈、学生代表座谈等,广泛了解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获取各种反馈意见,同读者进行互动以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将读者提出的意见融入图书馆的策略规划之中。

电话访谈是一种调查形式,在很多情况下它往往能弥补其他采访的不足,使被采访人的诉求能准确迅速地表达出来,给人的印象是直观、沟通力强,形象生动可信。但是电话采访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准备要充分,因为问题要事先拟好,要有个较为详细的纲目,不至于在几分钟的短促采访中手忙脚乱;其次,提问要凝练;最后,记录要及时。

2.座谈会

座谈会是一种圆桌讨论会议,通常是由少数座谈者聚到一起在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主要目的是从适当的目标市场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群,通过听取他们谈论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话题来得到启示,这一方法的价值在于了解和理解访谈者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影响这种看法背后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座谈会不同于一问一答式的面访,因为是多人讨论,讨论者互相之间有一个互动作用,一个人的反应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刺激,这种互动作用会产生比同样数量的人做单独陈述时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信息。

策略规划制定团队的定期讨论在国外公共图书馆策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必不可少,定期讨论人员可以随时调整,但是要求形成每月一次或每两月一次的制度,在图书馆策略规划最后形成文本阶段,定期讨论的周期要相对密集。

3.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以提问题的方式征求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由主办方提出若干问题,用以调研用户的需求。设计调查问卷需注意提出的问题主题要单一,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收获有价值的用户信息。另外提问的角度要易于用户理解,让用户有意愿做完问卷,才能达到设计问卷的目的。

策略规划是策略工作的第一步,关系着后面活动的实施、后期的评估调整等诸多环节,而策略规划做得成功与否与前期调研是分不开的。前期的调研过程是一个复杂、细致、漫长的过程,调研的基础数据庞大,涉及数据面多,只有调研数据真实、可靠、全面,才能为策略规划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避免造成方向性错误而浪费机构的人力和资源。做了好的策略规划,制定一个符合机构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再根据计划安排做好实施与调整,最终促进机构的发展。策略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也要考虑潜在因素的发生可能,另外策略规划还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大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

(八)发布图书馆策略规划

策略规划的发布是图书馆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外图书馆注重策略规划的对外发布,常在本馆网站上对策略规划以及实施进展进行公开发布,而国内图书馆公开发布策略规划的则比较罕见,只有少数图书馆在其网站上公布其策略规划,如广州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长春图书馆等。而能够连续发布策略规划的图书馆更属少数,安徽省图书馆在其网站上就连续发布了《安徽省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省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这方面值得其他图书馆学习和借鉴。对于策略规划实施而言,发布图书馆策略规划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做好策略规划的发布工作不仅仅是策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实施的重要监督手段,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持续指导作用。图书馆策略规划可用多重形式和技术手段进行,不仅仅可利用传统板报、报刊等形式在管理层内部及图书馆内部公示,同时还可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推送给相关主管部门及业务单位。就传播效率和使用频率来看,内部公示是日常利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也是众多图书馆使用较频繁的手段,而一个图书馆的总体策略规划完善与否,对下属各部门的岗位设计和工作目标制定将直接产生影响。此外,对读者而言,图书馆策略规划是抽象的,长期存在的,短时间不会对自身利益造成影响抑或产生冲突,作为图书馆的主人,通过内部公示途径让读者获取图书馆策略规划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因此,发布途径主要集中在馆内板报、宣传栏及电子展示牌等,以求读者予以了解、知晓。作为图书馆的主管部门、文化单位、图书馆董事会、合作单位(企业)等相关部门,了解对口图书馆的策略规划,掌握其战略发展规划或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策略是必要的,也是掌握图书馆下一步发展和配合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抄送相关单位至关重要。就目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言,网站发布是受众最欢迎,也是短时间内发布最广的方式,在发布信息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个人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将策略规划文件(或转换成图片)发布到网络上,接受社会上更多人和部门的监督。也可通过图书馆正式文件发布或推送,这是效率最高、发布传播效果最好的手段之一。上述诸多发布方式不是独立、割裂、对立存在的,多种多样方式共同发布,能够起到互补效果,各图书馆的情况不同,发布手段受到本馆基本软硬件条件限制,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采用几种方式共同发布效果更佳。

(九)做好策略评价工作

策略“制定—实施—评估”是策略管理的“三部曲”,也是整个管理的全过程。受内外部客观因素的不确定影响和策略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图书馆策略规划实施的过程受到全程“监控”,通过阶段评估对实施工作做出指引,以求整个工作沿着既定道路走下去,同时,对出现的偏差和误差及时采取相应的完善和纠正措施。就图书馆策略规划评估的阶段和层次不同,我们可大致将其分为策略规划编制评估、策略规划实施过程评估和策略规划实施结果评估三个层次。策略规划编制评估,前期通过组织专家研讨,保证策略规划实施方向准确;策略规划实施过程评估,重点是自查自省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修正内容和阶段成果,保证实施过程按照既定要求实施;策略规划实施结果评估,强调所求结果,就是全面评估其是否与预期效果一致,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通过阶段性地评估实施效果,给予相应激励,提高本馆馆员的积极性,确保策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图书馆通过策略规划实施结果评估以考察制定的策略规划中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策略目标尚未实现,哪些策略目标需要在新的策略规划周期继续跟进等问题,以便为新的策略规划提供参考。

策略规划与目标、愿景等规划形式不同,它不仅仅做出期望发展的方向,还将机构内有限可利用的资源向可能对未来产生好的影响的方面倾斜,让优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让机构得到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策略规划不仅仅是一种计划,更多的是通过合理布局和分配机构内资源让计划得以实现的一个思考和工作的方式。普通的目标、愿景、不同期长的计划都是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未来有所期望,机构更多的是把计划建立在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而策略规划打破了这个常规,策略规划的基础是机构所处实际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变化,更看重的是机构内创新性工作和开创性工作,它重视机构内部之间的合作,重视沟通和交流,倡导公平、透明、高效的工作流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热情,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对图书馆的策略规划,谨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策略规划必须融入全面质量管理,方能真正落实。

第二,策略规划必须获得上级主管单位的认可,并核拨充分经费支持,方能有效推展。

第三,策略规划的推动情形,必须逐年检验实施成效,并适应环境变化和推行成效,调整计划实施步骤及优先级。

第四,图书馆宜加强对馆员策略规划的技能,及馆员适应时代变迁、社会变动及读者多元复杂阅读需求能力的培养,随时检查和调整策略规划内容和实施方式。